小说园

小说园>谁来拯救我们的湖泊阅读答案 > 第12部分(第1页)

第12部分(第1页)

只是,一心想要充当全球领头羊的美国人,在看到自己制造业日渐落寞的现实时,对各类虚拟经济的钟情是无人能及的。

所以,全球已有许多权威人士指出,次贷危机产生的深层制度原因就在于对金融监管存在缺陷,美国金融监管机构对次贷及各类衍生产品的发行规模和数量没有控制,监管力度的松懈以及对市场潜在金融风险的忽视,都是监管不力的表现。

三、挥舞的“潘多拉之手”(4)

事实上,放松监管也的确是格林斯藩所推崇的管理之道,也正是他担任美联储主席的这段时间里,美国央行降低了抵押贷款的标准,导致相当一部分信用或生存状况不佳的贷款人以低廉的成本通过贷款购买房屋;同时,美国监管机构对市场评级机构监管不严,也导致了评级机构在对次贷相关产品评级时的主观随意。

华尔街自己披露的资料所说,自上世纪90年代末美国监管机构放宽对银行和证券公司的监管之后,许多银行和证券公司都在“资产负债表”下合法地规避了亏损的投资科目,以达到迷惑投资者的目的。对此,美国的监管机构也没有采取相应的措施。而美国证交会近几年实行的“裸卖空”措施等,也为危机的最终爆发留下了致命出口。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多交待一下在美国金融史、甚至是世界金融历史上都颇为有名的一个人物——格林斯潘。

艾伦·格林斯潘1926年生于美国纽约,高中毕业后考入著名的朱利亚音乐学院,一年后退学,转入纽约大学,于1948年以优异成绩毕业并获得经济学学士学位,1950年获得经济学硕士学位,随后进入哥伦比亚大学继续深造,中途辍学,1977年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

自1970年始,格林斯潘先后担任过美国政府多个重要职位。如美国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美全国社会保险改革委员会主席,美国商务部经济顾问委员会成员等。这期间,他还曾担任过通用电缆等多家公司的董事等职。

1987年8月,格林斯潘被美国前总统里根任命为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自此开始了他那独特的人生履历。这期间,他先后经历了里根、老与小布什、克林顿等四任美国总统,时间长达18年之久。他的这一履历,仅次于在1951年至1970年担任这一职务的威廉·迈克切斯内·马丁,后者的任期为18年9个月29天。

有人说,格林斯潘是个“一打喷嚏,全球就得下雨”的“财神爷”,在克林顿时代甚至创造出了“零通货膨胀型”的经济奇迹。美国的一家媒体在1996年总统大选时曾说道:“谁当总统都无所谓,只要让艾伦当联储主席就行。”

2006年1月31日,格林斯潘从美联储主席一职卸任。正是他在此位置期间,美国经济出现了创纪录的长达10年的持续增长期,而格林斯潘更是领导了美联储应对纽约股市大崩盘、亚洲金融危机、技术股泡沫破灭,以及“9·11”恐怖袭击事件等一系列重大危机。鉴于他的如上作为,1998年7月,格林斯潘被授予了“和平缔造者”奖;2002年8月,英国女王授予他“爵士”荣誉称号,以表彰他“对全球经济稳定所做出的杰出贡献”;2005年11月10日,格林斯潘被授予了“总统自由勋章”。

遗憾的是,在本书完稿之时,格林斯潘这位老爷子却不得不出来向世人道歉了——为了他曾经施行过的美联储政策行为。

格林斯潘在任时有一句名言:“如果你们认为确切地理解了我讲话的含义,那么,你们肯定是对我的讲话产生了误解。”他如此说,是因为他也意识到了自己在美国资本市场上的影响威力。为了不至于给市场带来太大的冲击,他的讲话也就越来越“含糊”了。所以,今天更多的人也在谈论,虽然格林斯潘一次次地直接干预挽救了市场,但也加大了美国金融系统的“道德风险”。因为,正是有了格林斯潘“看跌期权”的保护,美国资本市场上的投资者才变得更加不顾风险。

三、挥舞的“潘多拉之手”(5)

对此,美国舆论界有这样的说法:格林斯潘神话终于到了终结的时候了。与之呼应,一些经济学家也纷纷指出,正是格林斯潘长期奉行的低利率政策助长了美国房市泡沫,为“次贷危机”提供了繁衍的温床,进而导致了金融海啸的全球反应。

2008年10月23日,83岁的格林斯潘在美国国会接受质询。这位一度被捧为金融“神灵”的老人承认,全球金融危机与自己当年的财政政策失误有“部分”关联。到底怎么关联,本书将在后文中详述。

这里还是要回到事物演变的转折时间点上,即2000年。

这一年,由于累积多年的互联网泡沫破裂,美国股市大跌。为拯救美国经济,时任美联储主席的格林斯潘从是年5月开始连续11次降息,将联邦基准利率从下降至2003年6月的1%。这一动作的直接结果,就是美国人更加愿意贷款了,而金融机构的放贷也变得大胆起来。一时间,美国市场流动性明显增强,华尔街的金融才子们更是将自己设计金融游戏的智慧发挥到了极致。于是,互联网泡沫虽然破灭,但美国证券市场成功获救,而另一个经济泡沫——美国楼市——也开始极速地放大起来。

有一组数据可以证明:1994年至2001年7年间,全美房价上升了;但2001年至2006年年中,这一数字已拔高到了。

这一组数字背后即显现了这样一个事实:贷款利息低,钱容易到手,买房子真的很容易。于是,美国的房价持续拔高,然后又反过来吸引了更多的人加入到买房队伍之中。一系列连锁反应,最终导致了美国房价远超出了其实际价值,巨大的楼市泡沫开始形成。这其中,美国一些金融机构就大力推广了前文详述过的次级贷款,许多无收入、无工作、无资产的“危险”人群也大多顺利地从银行贷到款,进入到了房产的市场中。美国次贷市场也因此迎来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

只是,泡沫固然多彩,但它终归是要破的。

4.谁把美信用评级机构送上了神坛

上文已述,为了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华尔街投行将原始的金融产品分割、打包、组合开发出多种金融产品,根据风险等级的不同,出售给不同风险偏好的金融机构或个人。在这个过程中,最初的金融产品被放大为高出自身价值几倍或十几倍的金融衍生品,极大地拉长了交易链条。但是,从本质上看,这类金融衍生品投资的风险并没有降低,它仅仅是将风险进行了分散转移。而且随着金融衍生品的不断开发,风险在无限分散的同时,也变得越来越隐蔽,越来越难以察觉。所以,到最后的买家看到这类金融产品时,除了投行提供的数字以外,既无法判断资产的质量,也几乎看不到了风险。

但是,CDO等金融衍生品蕴含的巨大利润,却让美国几乎所有金融机构都参与其中。商业银行、保险机构等等,都大量持有着CDO等债券。而美国人也利用自己掌控的金融话语权,使美国本土之外的投资者们也无比热爱起来华尔街创造的此类金融产品。所以,当美国房地产泡沫破灭之时,自然也通过此类金融衍生品将风险扩散到了全球范围,进而掀起了世界性的金融海啸。

2004年底,当通胀压力日益严峻的时候,格林斯潘主导下的美联储终于一改降息的作法,转向了加息的路子。直到他的继任者伯南克接棒,美联储连续加息17次。2005年底,一直热度不减的美国房市终于出现了降温,到了2006年第二季度,美国住房市场彻底改变了往日的热度,寒气来了。

三、挥舞的“潘多拉之手”(6)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