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足迹看脚 > 第20部分(第2页)

第20部分(第2页)

蓬勃发展

秦山核电站的建设获得了成功。1996年,秦山核电站二期开工建设,两座65万千瓦的国产压水堆分别于2002年和2004年完工。

1998年,秦山核电站三期开始动工,工程采用加拿大技术,设计建造两座万千瓦的重水堆。2003年,秦山核电站三期投入商业运营。

如今,秦山已成为中国重要的核电基地,5座核反应堆在这里运行,供应着长三角这个中国经济最发达、发展最快的地区。同时,工程也为该地区的环境保护作出了重要贡献。

如今,中国核工业集团负责秦山核电基地的运营。2005年,公司开始了新一轮的扩建,计划建设两座65万千瓦的反应堆。

近年来,作为全球发展最快的经济体和第二大能源消耗国,中国在核工业领域取得了快速的发展。根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此前制定的规划,中国计划在2020年将核电装机容量增加到4000万千瓦;届时,核电将占整个电力装机容量的4%。

在2008年3月召开的中国发展论坛上,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国宝提出应将2020年核电占整个装机容量的比例提高到5%。

在2008年进行的大部制改革中,对核电的监管由原来的国防科工委转到了国家能源局。同时,担任新成立的国家能源局局长的张国宝表示,国家能源局会更好地推动核电行业的发展。

根据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的统计,现在中国拥有11座投入运行的核反应堆,总装机容量为908万千瓦。除了秦山,中国还拥有另外两个重要的核电基地,分别是广东的大亚湾和江苏的田湾。2007年,11座核反应堆共发电620亿千瓦时,比前一年增长了14%。

位于江苏连云港的田湾核电站于2007年投入商业运行,工程拥有两座装机容量为106万千瓦的压水堆,采用的是俄罗斯技术。田湾核电站也是迄今为止中国和俄罗斯之间最大的合作项目。

背景

中国现在的11座投入运营的核反应堆除了采用国产技术,还引进了法国、俄罗斯和加拿大的技术,这些都是属于一代或二代的核技术。如今,中国正在着重发展三代核技术。

与采用一、二代技术的核电机组相比,三代核电机组在设计上更简单,因此所需投入更少,同时也更安全、更节省燃料。

2007年,国家核电技术公司成立。该公司主要负责三代核技术的引进和自主开发。

2007年7月,中国和美国西屋电气公司签署了协议。根据协议,中国将采用西屋公司的三代核技术AP1000技术在浙江的三门和山东的海阳建设4个核反应堆。4个月后,法国总统萨科齐访华。其间,中国广东核电公司与法国Areva集团签订了价值高达80亿欧元的合同。根据合同,Areva集团将会为广东的台山核电站提供两台170万千瓦的第三代压水堆。据有关人士透露,工程将于2009年秋季开始建设,预计2014年投入运行。

宛志弘文

《中国日报》——与改革同脉相连(1)

1976年,文革的十年浩劫已给这个国家带来了空前的社会混乱,而唐山大地震又让国家和人民遭受了惨重的损失。那时,有谁能想象中国有一天会成为世界上第四大经济强国呢?

然而今天,中国实现了这一目标。自1978年起,在以邓小平同志为首的党中央的领导下,中国大胆地实施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政策,为中国成为世界经济强国铺平了道路。

2008年5月12日,中国四川发生八级地震,它比32年前的唐山地震更具破坏性。然而在以###同志为首的党中央的领导下,全国13亿人民齐心协力抗震救灾。毫无疑问,他们已克服困难,并迎来了一届空前成功的北京奥运会,同时国民经济也会继续保持强劲的增长。

四川大地震后,国内外各媒体记者从四川抗震救灾第一线不断地发回最新消息,用全方位的密集报道回应国际社会对这次地震遇难者情况的关心。正是这些战斗在抗震救灾第一线的记者们在第一时间架起了一条连接地震灾区和世界各地的信息通道,让世界上所有关心这次灾难的人们及时了解情况并献出他们的大爱。

作为中国最权威的全国性英文日报,《中国日报》不遗余力地从汶川地震发生的第一时间就开始向世界各地报道地震的发展和灾民的最新情况。在地震发生后不久,《中国日报》立即派遣大量文字和摄影记者赶赴地震灾区进行采访报道。

诞生记

70年代末,随着改革和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中国急需一个信息平台来实现与外国的良好沟通,特别是与那些母语是英语的国家、商业合作伙伴及新朋友的沟通。肩负着这一历史使命,《中国日报》在1981年6月应运而生。可以说《中国日报》的出世得益于改革开放的春风,同时《中国日报》也推动和促进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步伐。

《中国日报》的发展是与党和政府强有力的支持分不开的。最初,一些经验丰富的新闻工作者被组织到一起,为筹备新中国第一张英文报纸开始工作。这一消息很快被传到了外界,并立即得到了来自国内外媒体的积极响应和支持。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来自英国的汤姆森基金会的帮助。作为一家从事国际报业发展的非政府组织,汤姆森基金会派专家对那些新被《中国日报》雇用、懂得英文但不懂新闻的年轻工作人员进行培训。这种培训时间虽然不长,但却培养出了报社的首批新闻专业人才。他们中的大多数后来都成为了《中国日报》采编队伍中的骨干。

在外国专家的帮助下,经过几十名工作人员几个月的辛勤工作和努力,《中国日报》终于在1981年6月1日正式出版。它是改革开放初期国际合作的成功典范。它的诞生是为了使中国更好地对外宣传国家改革的成就和对外开放的政策。从正式出版的第一天起,《中国日报》就已成为国内平面媒体改革开放的先锋,特别是在刊登商业广告领域,它打破了多年来桎梏官方出版物的枷锁。经中央特许,这家英文报纸可以用四分之一的版面刊登商业广告。那时,《人民日报》、《经济日报》、《光明日报》等国家级报纸是不允许这样做的。

当时,《中国日报》上刊登的大幅新闻图片也为国内同行们树立了榜样,后来广泛被国内平面媒体效仿,活跃了国内报纸版面,令人耳目一新。

正如人民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的一位教授所说,新闻媒体的存在和新闻媒体的改革是为了更好地传递百姓的声音和满足百姓对新闻的需求。他们的使命是为广大民众说话。

内容是王

由于人手不足、信息渠道有限,《中国日报》在最初试版时期只有4个版面。尽管如此,报社小而精干的采编队伍及时把握住改革开放带来的大好时机,努力在有限的版面上编写内容丰富多彩的文章,较好地报道了国家在改革开放进程中的成就和发展。

他们的努力工作很快得到了回报。《中国日报》出版后不久便成为被国内其他新闻媒体及一些国外媒体转载最多的报纸。

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中国日报》曾刊发了邓小平关于废除党的领导干部终身制的决定。那天,《中国日报》与党的刊物《红旗杂志》分别刊出关于这一内容的文章,这在国际新闻界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同时,这次成功的报道也鼓舞了《中国日报》年轻的采编队伍的士气。 txt小说上传分享

《中国日报》——与改革同脉相连(2)

年轻的《中国日报》还努力通过撰写文章揭露问题来帮助推进改革开放,促进招商引资。

1982年年末,一位《中国日报》的记者听说有一名外国商人抱怨,说他在北京打电话给住在另外一家酒店的朋友所用的时间比他叫出租车到那家酒店所用的时间还要长。这位记者立即就这一问题采访了北京电信局的有关领导,并在第二天的《中国日报》上刊登了他的专访文章。此报道一经发出,立即引起了商界和国家有关部门的注意和重视。不久,政府便立项改进了北京的电话设备和服务系统。

自诞生之日起,《中国日报》的每一个进步都与中国的改革开放紧密相连。《中国日报》的发展路途并不平坦,也经历了起伏和波折。时光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国日报》终于迎来了亚运会在北京召开的良机。作为亚运会总体建设布局的一部分,《中国日报》社在亚运村附近建了自己的新办公楼,并于1990年搬出人民日报社大院,搬入了自己的新办公大楼。《中国日报》在1981年仅是一张8个版的报纸,1995年扩为12版,2004年扩为16版。90年代初,它开始扩招年轻人充实到它的采编队伍中,并为进一步的发展增加了商业特刊。

进入90年代后,随着中国努力申办奥运会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日报》的发展也开始提速。

为了配合香港回归祖国,《中国日报》自1997年开始出版16个版面的《中国日报》香港版(当时《中国日报》只有12个版),其内容包括国内外新闻报道和香港本地新闻。自从中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日报》大量充实其经济新闻报道,并着力扩大了《中国商业周刊》的版面和报道范围。可以说目前24版的《中国日报》是现今中国最具权威性的、受中共中央直接领导的国家级英文日报。

然而挑战无处不在。中国的传统媒体目前正面临着数字媒体的挑战。一份最近的调查报告显示,在35岁以下的中国居民中,过去习惯读报纸的人群里已有10%现在主要从互联网获得新闻。此外,还有来自###的挑战。中?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