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拣宝有女主吗 > 第15部分(第1页)

第15部分(第1页)

高德全滔滔不绝的述说起来:“有些古墨,表面有漆皮。凡年代越远,漆皮越显浑厚,并呈现蛇皮断纹,与古琴上漆皮断纹极相似。又像古瓷开片,有纹不裂,隐蕴在漆皮之间,同时闪出蓝色光彩。近现代仿品漆皮上没有蛇皮断纹,只有断裂纹。”

十几分钟时间,高德全拿着手中的墨锭,从头到尾,再到分量、气味、墨锭上的文字,以及纹理,逐一评点下来,不带丝毫的重复。

王观认真聆听之余,心时难免有些感叹,一个收藏鉴定家,果然不是那么容易做的,不仅需要深厚的知识积累,还要嘴巴子利索,能说……

“可惜啊!”

点评完之后,高德全意犹未尽,摇头叹道:“这墨,只是普通的商品墨而已,并不是曹素功的特制贡墨漱金紫玉光。”

“这墨锭,也有分类?”王观有些好奇。

“那是当然。”高德全点头道:“像瓷器,有实用器,观赏器之分。墨当然也有,第一肯定是御墨,皇家自己制作的。第二就是贡墨了,都是由各地方制墨大家特制的。第三是一些文人雅士,自己定制的墨。第四是珍玩墨,也就是观赏墨。第五,是一种可以治病的药墨。最后就是用来书写的商业墨了。”

“其实,第三第四,可以合称为雅玩墨。这类墨多由雅好此尚的文人、官吏向墨家定制,署上制者的名款、诗词、斋室名、书画图案等,作为自用或礼品之用。”

高德全侃侃而谈道:“这类墨,最有名的,就是07年的时候,一套完整的乾隆御墨西湖十景彩墨,以四百四十八万的天价成交。这个高价直至今天也没有被超过。”

“四百万……”

王观惊喜交集,大大出乎他的意料。在买之前,他已经料到,这些古墨,或许比较值钱,但是绝对没有想过,竟然这么值钱。

“王观,我不说了么,那是雅玩墨,你这是普通的书写用墨,价格自然不能相提并论。”高德全笑道:“就算同是出自名家之手,但是制墨的选料与工艺不同,值钱也相差悬殊。”

“这倒也是。”

王观理解点头道:“一些书籍记载,古人制墨的时候,会在墨里添加一些贵重的中药材精制而成,那些自然是值钱的精品。”

“这么说,王观花几万块,买这些墨亏了?”俞飞白问道。

“话可不能这样说。”

高德全摇头道:“古墨收藏盛行于明代,一直为历代文人所推崇,到晚清民国达到极致。不过在建国之后,就衰落了下去。直到八、九十年代,是日本那边率先兴起收藏古墨的风潮,才引起国内藏家的重视。”

“九七之后,经济危机,古墨的收藏,也走了下坡路。不过,近几年来,又重新反弹。比如这块紫玉光,在几年前最多值几千块。可是现在,没有一万以上,也拿不下来。”

。。。。。。。。。。。。。。。。。。。

新书,求收藏推荐,请大家多多支持。

第34章 内有乾坤

“特别是这两年,文房类藏品受热捧,令古墨行情加快向上。”

高德全笑道:“如果是纯粹的投资,古墨的回报率肯定不如瓷器、玉器、书画。但是现在一些书画家,越来越喜欢用古墨来书写画画。”

“毕竟,真正的好墨,落纸如漆,万载存真,不是现在的墨能够比拟的。通常好的留起来玩赏,断的残的用来写字。”

这时,高德全伸手示意道:“比如这些残缺断墨,就算标价几千块,也能买得出去。也就是说,如果箱中的其他墨锭,都是紫玉光之类的名品,你的几万块不仅没亏,反而能赚了好几倍的钱。”

“钱是次要的,主要是能从中学到一些东西。”王观笑道,其实心里得意,不过嘴上肯定要说得好听一些。

“这种心态很好。”高德全点头道:“以后你们就会明白了,收藏的目的,不是投资赚钱,而是一种文化传承。”

“看来,好东西都在乡下啊。”

与此同时,俞飞白感叹莫名道:“难怪那些大藏家,总是喜欢去掏老宅子。果然,老宅子出真品的几率不仅高,而且好东西更不少。所以啊,想要拣漏,或者买到真东西,就得深入基层,到广大农村之中去。”

“你的想法没错,不过也要注意,小心被人埋地雷。”高德全微笑提醒道:“现在一些人,就是利用你们这样的心理,专门布好陷阱等你们钻进来。”

“这话没错。”王观深有体会道:“现在的国内,除了一些真正意义上的穷乡僻壤,谁不知道老东西值钱。想占他们的便宜,小心反被坑了。”

“谁叫我们晚生了几十年呢。”俞飞白叹气道:“好东西,都让德叔他们收走了。”

“屁话。”

高德全笑骂道:“这话,你去和钱老说。”

听到这话,王观与俞飞白会心一笑,看来高德全也有这样的感叹,收藏热潮兴起的时候,特别是八十年代的黄金时期,他也还年轻,资金有限,有心而无力。大多数东西,恐怕都被钱老一辈人买下来了。

笑过之后,王观想起了正事,连忙说道:“德叔,能不能帮我把这些古墨分类,顺便断一下具体的年代。”

“好。”

高德全当然不会拒绝,非常专业的拿了一双白手套戴上,半蹲在箱子旁边,一边拿墨出来观赏,一边评点道:“我不是鉴墨的行家,所以只能从墨锭的墨质、题识、图案、墨品来大致判断墨锭的年代。”

“而且,你们要知道,所谓的名家墨,并不一定是名家亲手制作的。比如说清代四大制墨名家,曹素功、汪近圣、汪节庵、胡开文,他们都是墨业中的一代翘楚,分别成立了自己的制墨作坊,而且经营店铺,一直传承下去。”

“刚才那块紫玉光,虽说是曹素功的名墨,但是曹家制墨,从康熙时期开始,历经十三代都没有中断,曹家墨肆,才与胡开文的作坊,合并成为上海墨石。”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