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嬴政没有获得历史书之前,自己就已经做好了征战北方匈奴的计划,已经开始陆陆续续的派遣粮草军队北上,等到明年春季便对匈奴人发动致命一击,只不过领兵的将士并没有安排下来而已。
获得了历史书看到了后续的走向,也就没有与群臣商议直接派遣蒙恬,公子扶苏一同过去。
将命令下达之后,蒙恬公子扶苏带着一队人马火速赶往北方,只是在赶往北方的路上听到咸阳城传来的情报,扶苏一行人直接停顿了下来。
“父皇竟然做出了这样的事情,自己作为儿子有必要进行劝阻!!!”
见到公子扶苏准备领着一队人马返回咸阳城,一旁的蒙恬拉住了扶苏的胳膊。
“扶苏公子,万万不可万万不可呀,我们已经奉了陛下的旨意前往北方大营,统帅兵马征战北方匈奴,没有陛下的指令万万不能回去咸阳。
而且咸阳城发生的消息这才不到半日就传到了公子的耳朵里,足以说明这咸阳城有公子的耳目。
如果公子贸然回咸阳城劝阻陛下一定会让陛下不悦,甚至会责罚公子,扶苏公子何必要冒这个风险?
况且陛下乃是圣贤之君,所斩杀的这些皆是祸乱我大秦的乱臣贼子。
这群乱臣贼子的性命不足为公子葬送了自己的前程。”
再说陛下并没有立下任何人为太子,而陛下的子嗣很多,不单单只有公子扶苏一人。
太子的这个位置试问谁看着这个位置不眼馋?
虽然说朝堂中的呼声很高,都希望陛下立扶苏为太子,但是蒙恬知道扶苏公子的有些理念跟陛下的有些理念不相符,甚至处于相撞。
陛下重视法家,兵家,喜欢对外征战,而公子扶苏却信奉的是儒家。
公子扶苏虽说与自己的关系私交比较好,但是他信奉的是儒家认为应该用仁义来统治而不是残暴不仁的杀虐。
因为这些观念不同,更是在朝堂上与陛下发生过数次激烈冲锋,这种情况下若是扶苏公子赶回咸阳城无异于火上浇油。
再说了,此次陛下斩杀的一部分人跟自己关系并不好,比如他赵高,李斯,明面上双方还算可以,但是私下里水火不容。
自己当时就想着将宝全部押在了公子扶苏身上,等到扶苏公子继位之后,一定找个借口将他们二人给处死。
这也就印证了为何始皇驾崩之后诏书上要立扶苏为下一任帝王之后,赵高和李斯二人为何要篡改圣旨赐死扶苏蒙恬的原因。
因为他们二人明白扶苏与蒙恬的关系非常好,而蒙恬又与他们二人水火不容,若是扶苏继位之后他们两个人肯定性命不保,所以才做出了忤逆陛下的命令,篡改诏书一事。
只是可惜在这个位面事情已经发生了转变,赵高李斯已经被处死了,只要公子扶苏跟着自己去北方大营,不与陛下发生冲突,在明年征战匈奴的时候立下赫赫功劳,凭借着扶苏公子的声望,成为下一任的帝王也是板上钉钉的事。
就算是你重用儒家,如今你自己的身份就是个公子,等到将来有一日成为皇帝你想怎么重用就怎么重用,现在何必要着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