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晟又坐了回去,他知道刚刚父皇并没有动怒,所以并不替老十四担心,只是尽应有之义。
李晟正想开口,殿外有有宫人禀报,&ldo;太子殿下和九王爷前来觐见。&rdo;
皇帝皱起了眉头,他们来干嘛?看了一眼案几上的红薯,顿时明白过来,脸色也阴沉下来。
李晟自然知道这两人前来干嘛,不就是为了老十四信使之事?这两个蠢货,生怕父皇不知道他们因何而来么?
李晟没有开口,就听皇帝声音已经淡漠下来,&ldo;宣!&rdo;
有道是君心难测,今日之事,这两人掺和进来,只怕无法善了。自己也只能走一步看一步,见机行事了。
他也知道,今日之事,不会有人放心,自然会亲自前来探听消息。果然不出所料,最先来的竟然是太子和老九。只是,这两人一向不对付,怎么走到一起来了?李晟有些不明白。
其实这两人并非是一同而来的,只不过正好在宫外遇上了。知道对方都是跟自己抱着相同的心思,自然不肯退让,便同时过来了。
不多时,两人便联袂而至,给皇帝请安。
皇帝淡淡的&ldo;嗯&rdo;了一声,&ldo;你们俩倒是来得巧,想来也是担心老十四了?知道老十四信使进京,过来关心十四的身体情况的?&rdo;
两人面面相觑,不知皇帝话中的意思。李炤眼角余光瞟了旁边的李晟一眼,对方依旧一副冷冰冰如同木头桩子一般,看不出来在想什么。
这两人能斗得你死我活,都是心思玲珑之辈,听皇帝语气有些不对,自然不会大意。
太子李炤首先道:&ldo;父皇,十四弟远在南边,生活条件自然比不得京中。儿臣自然是担心弟弟的,他从小病弱,儿臣对他怜惜。现在又远在南边,很少来信,儿臣身为长兄,自然有关心弟弟之责。所以听说十四弟信使进京,也理应关切。&rdo;
皇帝听了一番话,眉头舒展了些,点头道:&ldo;身为太子,你能关心照顾弟弟们,朕很高兴。&rdo;
李炤知道自己是过关了,心中松了一口气。
皇帝转头看向九皇子李淮,李淮不慌不忙,笑道:&ldo;十四弟身子骨弱,做哥哥的谁不忧心他?看看父皇您,不也跟儿臣一样心疼十四弟嘛?四皇兄,你说可是如此?&rdo;
九皇子李淮这个笑面虎,倒是挺能摸准皇帝的心思的。不过几句话,就已经让皇帝心情大好起来。
李晟突然被九皇子点名,便点头,&ldo;九弟说的是。&rdo;
&ldo;行了,都起来吧。&rdo;皇帝让人赐座,&ldo;你们十四弟日子过得挺好的,这不,他说庄子上种出来一种新鲜的玩意儿。说什么也要送给朕品鉴品鉴,正好你们也来了,倒是可以看看。&rdo;
果不其然,李炤心中不屑,故作惊讶道:&ldo;原来如此,十四弟果然孝心有加,八百里加急,就为了送种出来的东西,想来这样东西真是好东西了。&rdo;
李晟看他一眼,这个李炤果然等不住,一来就开始给老十四上眼药了。他故意在八百里加急那里加重语气,是告状李槿擅自做主,动用八百里加急。一般来说,这八百里加急是发生了动摇国本,比如说边境邻国入侵,或者某地贼寇动乱这种大事,才会动用八百里加急送信入京。
而李槿不过是种出来一样不知名的玩意儿,就为了讨好父皇,擅自动用八百里加急。严格说起来,这是触犯了国法,要是被朝臣参奏一本,追究起来,李槿可是吃不了兜着走。
李晟自然知道这里面关系重大,连忙道:&ldo;十四弟不是莽撞之人,他这么做定是有他的道理的。&rdo;
李淮笑着冷眼旁观,坐山观虎斗。
皇帝点点头,&ldo;老十四大惊小怪的,他进献进京的这个红薯,说是生长力强,耐旱、高产、适应力好。如果将来百姓大规模的种植,可以缓解粮食不足的危机,更可以在灾年之时充饥,应对粮荒。&rdo;
李淮在一旁听着,手上越捏越紧,指甲都陷进了肉里,他却似乎没有感觉到疼。皇帝这番话说出来,如果是真的……不,这一定是真的,至少李槿还不敢犯下欺君之罪。
他已经能想象得到这个东西的作用,皇帝既然没有半句话责备李槿动用八百里加急,那就是已经想明白的其中的关窍。这种可以作为粮食的新东西,绝对是利国利民的大事。
李淮咬牙,李槿这是什么运气,这东西不早不晚,偏偏怎么就落在了他的手里,这下子李槿只怕是风头无两了。
他脑袋极速运转起来,之前他没能插手,让李槿独美于人前,现在他无论如何也要在这上面插上一手。
李炤此时也是脸白一阵青一阵。万万没想到,他以为李槿的不务正业种地,却种了这么个宝贝出来。如果这是真的,那么这样关乎着民生的大事,就被李槿拿捏得死死的了。
怎么之前没有打听出来这玩意儿的半点消息?他派出去跟着李槿南下的眼线是吃白饭的吗?这么大的事情竟然不给他汇报,一群没用的东西!
李炤面上适时露出喜色来,&ldo;啊!这样说来,十四弟可是立下大功一件啊,父皇应该好好奖赏奖赏他才是。只不过这个东西见所未见,十四弟是如何了解此物的习性的?该不会是听人糊弄的吧?&rdo;
话中有怀疑的意思,也是提醒皇帝。如果老十四只是为了贪功,进而夸大其词,不管是不是受人糊弄,到时候如果这个东西不是他所说这样,只怕少不得欺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