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彼时的百姓也认为等到人为作用的阻挠消失后,就能回到从前的生活吧。等到气候变暖,伴随着农牧界限的北移,人口重心又重新集中到了北方。
之后不久,隋的统一结束了长期以来分割、南北对峙的局面。隋、唐是继两汉后的又一个繁荣昌盛时期,这样的温暖大概持续了300多年。
但此时的气候已经不是最适宜的,稻田和竹林自南北朝冷期后就没有出现在黄河流域了,而且还经常会有奇寒事件的发生。】
秦汉唐
“难道之后的人口多集中于南方?”
“是了,南方想来暖湿,这天气冷下来,的确没有比南方更合适居住的地方了。”
“之前天幕说的一年三熟是不是就是南方?”
“那里现在适合种植吗?”
秦人又陷入焦虑之中,虽然天幕开启之后,陛下已经停止了大规模徭役,也频频有利民的举动,但是他们心中还是眼馋着百越之地的!
【等到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大唐遭受了沉重的打击,在经历了一个短暂的中兴时期后,更为严寒的时期到来了。
大约持续了50年的寒冷摧毁了大唐积蓄百年的农业、社会基础。
自安史之乱开始,大唐的人口就出现了南迁大潮,这次南迁的余波一直持续到了五代十国时期。
而这次人口的南迁,也彻底改变了我国人口分布以黄河流域为中心的格局,人口重心自此转向南方。】
大唐
李世民闭了闭眼,很好,目前的重中之重变成了怎么安抚动乱,以及怎样迁民。
只要有足够的人员在南方开垦种植,有足够的粮食,那么在寒冷来临时,百姓们至少不会因为饥荒而造反。
百姓们此时也有些慌乱,虽然知道自己并不在那个严寒的时期,但是心中还是不住的发慌。
另一边天宝年间的百姓们则被这样的消息炸懵了,百姓们本就不会在天幕上购买史书。所以他们一直以为没了安史之乱,大家就能好好过日子了,没想到后面还有这样的大雷。
他们也没有心情去听了,吵嚷着商量着怎么办。
“陛下会不会有办法?”
“天气变冷了,陛下能有什么办法?”
谁也没提南迁的事,毕竟人离乡贱,没到不得已的时候,大家还是不想离开自己从小生活的地方。
当然,若是去了南方能有地种,离开也不是不行。
【到了唐末,黄淮地区连年旱涝,“蝗群自东而西,遮天蔽日,所过赤地”。
各种农民起义接连发生,为了镇压造反的农民,朝廷启用了藩镇军阀,十几年的战争结束后,起义是被平息下去了,但各地藩镇也因此各自割据一方了。
而在这期间南方地区的农业生产已经超越了西北地区,到了宋朝,不仅农业中心转移到了南方,经济及政治中心也转移到了南方,自此西北的政治地缘优势就此完全丧失。】
为了镇压农民,启用了藩镇?
孙权:“……”大开眼界。jpg
天呀,果然还是他见识少!看看人家公瑾,没有任何的表情变化!多么的沉稳!
【咱们这里还要说说明朝的。
元末明初时气候逐渐变得温暖而湿润,但是因为战乱,大部分中原地区都是人口稀少的地方。
直到社会逐步安定,在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下,农业生产才得到了迅速的恢复,人口也有了明显的增加。
但是到了明代中期,气温的迅速下降,进入了小冰期时段,这一时期的平均气温较现代低约1。7c左右。】
朱元璋:“中期就进入了小冰期!”
他之前听天幕说明末清初还以为小冰期发生在明末的时候呢,居然这么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