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娄晓娥的目送下,何雨柱走进了中学学堂里面。
和想象中的紧张氛围,完全不同。
这年头的联考相对而言,还是比较宽松的,门口没有金属探测仪检查作弊设备,也没有帽子叔叔帮忙看着考场。
整体的氛围,就像是一般的学堂小测试一样。
考试也是用试卷,只不过没有后世那么白,也没有那么厚实,纸张的质感稍微有些差。
考试一般是用钢笔,当然也可以用铅笔。
毕竟是人工批改,所以对用什么笔,倒也没那么多讲究。
何雨柱走进考场。
照例,第一堂考试是考语文。
这算是何雨柱最有把握的一堂考试,毕竟这个年代的文盲到处都是,最多也就是小学毕业的文化水平。
何雨柱这个接受了九年义务教育的高级人才,在语文这一科上,完完全全可以把这些同场的考生吊着打。
果不其然。
考试的考题也比较简单。
几道拼音修改题,加上几个错别字修改,再有几个解释成语的含义,还有两段阅读理解。
最后照例就是大作文。
五六十年代的大作文,相较于后世高考写什么奋斗,谈什么人生的题目,肯定会更加贴近时事一些。
所幸何雨柱找娄晓娥补过课,大概知道现在流行的理论标准,接着就像公务员写申论一样,轻轻松松就写完了八百多字的大作文。
不得不说,作为一个接受了应试教育毒打的过来人,何雨柱实在是太了解怎么考试了。
一类题有一类题的答案,对应的提前做出拆解和准备。
像是这种大作文,他提前就背了好几篇相应的范文。
虽然不是一字一句都完全背诵下来,但是大概的行文思路,他基本都有印象。
一看到这考题,他直接文思泉涌,压根都不需要思考就把试卷写完了。
接下来的第二科,就是数学。
这一堂就比较伤脑筋了。
这些理工科的公式运用,何雨柱早就还给老师了,全都是后来上夜校,重新学的。
所幸,他是重新学,其他考生同样是重新学。
甚至于这群五六十年代的年轻人们,比何雨柱学起这些公式来,可要伤脑筋多了。
一场考试下来,百分之八九十的考生都没把答卷写完。
唯独何雨柱每一道题都大概知道思路,一字一句的把所有题目都写完了。
虽然不说答案一定正确,起码他能把试卷都做完。
至于之后的自然科学,思想道德等等科目,何雨柱也依次全都用心的作答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