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开基本账户需要哪些资料 > 第三章(第1页)

第三章(第1页)

这些天里,媒婆不停上门来打探情况,这让金福源心烦意乱。为了早点了断这事,金福源最终决定让闻喜自己定夺。金福源来到工坊,本想找闻喜好好谈谈,却迟迟不见闻喜踪影,他心里头顿时纳闷起来。闻喜是个不太会偷懒的人,平日里干活时间外出,基本不会超过一刻钟。金福源足足等了一个时辰这才等到闻喜急匆匆赶回来。闻喜看到师父在等他,这才诚惶诚恐向师父认错。金福源既没有问他出去何事?也没有怪罪他的意思,反而一脸和气问道:“闻喜啊,你在我们金家快二十年了,也是跟随我金福源最久的弟子,如今有份不错的姻缘,就看你自己愿不愿意?”闻喜听了没有说话,金福源只得继续说道:“金开胜想把的女儿许配给你,你自己怎么想?”闻喜听了师父的话并没有感到意外,他努力掩饰自己内心的惶恐不安。他沉默了一会后婉拒了师父。金福源对闻喜的选择感到惊讶,于是说道:“金开胜的女儿虽然丑了点,但金开胜家资也算得上丰厚,你现在拒绝这门婚事,将来可不要后悔了。”闻喜没有思考而是坚定了自己的想法。金福源没再说什么只是默默转身走了。金福源回到家里发现媒婆还在唠嗑。媒婆见金福源回家,于是迫切问道:“金师傅,您真是个好师父,给徒弟找媳妇比给儿子找媳妇还上心,成不成就一句话的事。”金福源只好拒绝了媒婆,他也没有找任何借口,更没有说闻喜自己不同意。再次拒绝的媒婆终于失去了耐心,她离开金福源家门时阴阳怪气地对何氏说:“金师傅怕是要把徒弟留给自家女儿吧,要是这样早说嘛,别的有钱人家是养童养媳,到你这里是养童养婿。”何氏听了这话很不是滋味,又忍不住对金福源骂了起来。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金荣海的媳妇王氏听闻媒婆的话,仿佛悟到了什么。她暗自盘算着将来家公、家婆百年后,这金家产业大概是大哥金荣尚管木具店,自己的男人金荣海管木工坊。闻喜是木工坊的招牌,家公在世闻喜自然不敢造次,但家公死后,闻喜若是娶了别人家的女人,又或者入赘到别人家里就一切不好说了。要是闻喜真娶了小姑子,成了金家的女婿,将来家公死后,闻喜作为妹夫自然更好控制些。更重要的是他是木工坊的招牌,将来成为荣海的左膀右臂定能压老大荣尚一头。王氏于是偷偷地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荣海,荣海对木工坊的学徒向来不咸不淡,听说要将自己唯一的妹妹许配给闻喜顿时不悦,但听了王氏一番说辞后立刻改变了主意,并开始积极运作此事。荣海先是试探性的问了母亲是否真的打算将妹妹嫁给闻喜时,只见母亲何氏顿时暴怒,并骂道:“谁在提一句萍儿许给闻喜,我就撕破谁的嘴巴。”

媒婆的一番抱怨本就让何氏心里犯嘀咕,但连日来镇上的种种传闻让她寝食不安。她于是又向自己的男人金福源抱怨起来:“看你这老头子做的好事,现在镇上风言风语的,说是咱俩要把女儿许配给闻喜,这事真传开了将来我们女儿还怎么嫁人?”金福源对这些传言本来是嗤之以鼻,但另一个传闻就令他有些不安了。与此同时河洲街头还有另一个传言,那就是金开胜试图以嫁女收买闻喜,并支持闻喜自立门户,在河洲和金福源分庭抗礼。这些传闻传到闻喜耳朵里,他惶恐不安的找到师父承认错误。原来金福源来到工坊征求闻喜意见那日,闻喜正出门去木具店量个尺寸,没想出门没走几步就遇到王桓。闻喜虽在河洲多年,但只是个来到河洲学艺的外乡人,因此上金河村的金家人基本和闻喜没有多少交集,至多是街头碰到相互打个招呼而已。王桓更是如此,他向来瞧不起这些地位卑微的外乡人,绝不会主动跟这些低微的外乡人打招呼。不过王桓这次明显是有备而来,一见到闻喜就热情搭讪起来,以家里有木工活为由要拉闻喜出去喝茶商议。闻喜几番推辞,但还是架不住王桓的热情,只得半推半就跟着去了。这王桓哪是要跟闻喜谈木工活,他是试探闻喜来了,而且给他开出了丰厚的条件,其中包括让闻喜在河洲自立门户。闻喜不敢得罪王桓,更不想做出欺师灭祖的事来,因此先搪塞了王桓,回到木工坊后假装什么都没发生,希望这事就这样过去了。了解了来龙去脉的金福源知道闻喜是个老实人,倒也没有责怪他。

话说三代前,这金家的族长本是金开胜的祖父。金开胜的祖父身为金家族长却行为不端,在一次帮族人转运粮食去吉州售卖的过程中,竟迷恋吉州城一青楼女子,最后竟被这青楼女子骗走了所有粮款。这事爆出后,如今的金家族长的祖父趁机发动族人罢免了金开胜祖父的族长一职,自此以后金家族长的位置就转移到如今族长金开山一脉。金开胜一门也从金河村的上三等人家跌落到下三等佃户。所谓的上三等和下三等是金河村宗族内部一种传统等级划分。上三等人家要么有钱、要么有势,这类人家在金河村只有一成左右,但基本掌握了全族的话语权和决策权。如今的族长金开山以及掌控河洲码头的大东家金福华等人毫无疑问属于上三等中的顶级大户,金福源则是属于上三等的末流。中三等人家基本上只有些许田宅,但没有权势,也没有其它产业,金河村大约三成人家处于这个阶层。下三等则是那些没有土地或者拥有极少量土地的佃户,大约占到金家六成,这些人靠租种上三等人家的土地度日。这三六九等人家住的地方也差别较大,有钱的金家人住的地方地势较高、环境好,视野开阔的山腰地段,这里被称作上金河村;穷人住的地方低平,冬天阴冷,夏天湿热,容易遭受水患的沿河地带,因此被叫作下金河村。金开胜一脉经过两代人的努力又摸到了金河村上三等的门槛,他对家族当年失去族长地位一直耿耿于怀,觉得有必要暗中积蓄力量以图东山再起。金开胜深知要想扳倒金开山光凭自己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他本想借着弟弟王桓求娶金福源小女的机会拉拢金福源一脉。然而金福源竟丝毫没给金开胜面子,直接拒绝了王家的求亲。金开胜又打算以嫁女给金福源的徒弟拉拢对方,但同样被金福源拒绝了。金开胜觉得金福源看不起自己,决定暗中扶持闻喜,打算让闻喜取代金福源。只是他没有想到这子闻喜骨子里就是个老实人,更做不出欺师灭祖的事来,因此同样拒绝了金开胜的美意。

金开胜原以为自己布局深远,没想到头来什么都没捞到,反而败坏自家名声,盛怒之下竟害了一场大病。此后,金开胜一直认为是闻喜故意将此事张扬出去,从而让他在金家的颜面扫地。自此以后,金开胜每每谈及此事,就会咬牙切齿痛斥说:“被一个外乡的穷光蛋出卖,是我金开胜一脉最大的耻辱!”他的儿子金镇南耳闻目睹了父亲的切肤之痛,内心悄然种下了对闻喜和子家复仇的种子,也拉开了金家、子家往后数代恶斗的序幕。正是这段不解仇怨为闻喜的死埋下了伏笔,然而闻喜的死并不是金家、子家的恶斗的结束,所谓冤冤相报何时了,多年以后的金镇南的也因此死无葬身之地,直到最后金子二家几乎同归于尽。事实上为此事添油加醋张扬出去的正是金荣海夫妇,他们仅仅是想借着此事给父母施压,让父母同意将妹妹彩萍嫁给闻喜而已。

不久以后,镇上关于闻喜和彩萍的传言越演越烈,甚至还传出彩萍和闻喜早已有了见不得人的事儿。金福源夫妇对此百口莫辩,为了顾及女儿的名声,更为了家族的颜面,金福源只得对何氏说:“事到如今,也只能将彩萍许给闻喜了。”何氏听了丈夫的话竟呆呆地在原地一动不动。在这河洲镇,大户人家大多都是金家、李家、黄家这几个大姓的人家。金家不许宗族内部通婚,这李家、黄家和金家是世仇,金家的大户人家的女儿很少嫁到这两大宗族去,即便嫁过去也常被人瞧不起。金福源夫妇想要给女儿要找个好人家,只有将女儿嫁到五十里外的县城。夫妇二人想到自己就这么一个女儿,又舍不得将彩萍嫁到离家遥远的县城去。比起彩萍,闻喜虽然年纪大了几岁,但身板骨结实,更重要的是为人诚实可靠,是个可以放心将女儿托付终生的男人。何氏起初还是难以接受,但在金福源一再权衡利弊说辞下,何氏虽也渐渐有所动摇,但始终下不了决心。为了给何氏一个台阶,金福源又提出先给二人合个八字再做决定。何氏于是取了闻喜和彩萍俩人的生辰去北山的康王庙求问康公。北山康公合出的结果是大吉,按康公的解释俩人八字十分相合,是富贵命,俩人在一起子嗣虽薄,但能保一生富贵平安。何氏得了康公的指示后,之前的疑虑竟一扫而光。回到了家里就开始认真琢磨这事,只是大事往往是经不起琢磨的,何氏仔细一想总觉得哪里不对。这闻喜没爹没娘,老家又没有分到任何财产,小女嫁过去将来如何立足?在哪里安家都是个问题?夫妻俩一合计竟打算干脆让闻喜入赘到金家,这样闻喜就和自家的儿子一样,所有的问题也将迎刃而解。

夫妻二人合计好后,便把这决定告诉了两个儿子。金福源本以为这一切安排都是为了两个儿子好,两个儿子应该也会支持自己的做法,但令金福源夫妇没有想到的是两个儿子都不约而同表示反对。这让金福源大为不解,尤其是金荣海之前还一再怂恿自己让彩萍嫁给闻喜,但这关键节骨眼上却又提出反对意见。其实这两个儿子不是反对彩萍嫁给闻喜,而是反对将闻喜入赘金家。闻喜一旦入赘金家,就要享受儿子一样的待遇,这就意味着闻喜彩萍这对夫妇将来要分走金家三分之一的财产,这才是金家两兄弟所不能接受的真正原因。儿子的反对,让金福源觉得自己作为家长的权威受到了挑战,因此执意要按自己的想法去做。兄弟二人见说服不了父亲,最后竟搬出了金家祖规。这金家是个大家族,在河洲延续了上千年,族规颇为严密,对招婿也做了严格的规定。这规定就是倘若金家有人家无子,那首先考虑从宗族五服内过继子嗣,其次考虑从外家过继,这招婿是最后不得已的办法,而如果有子的家庭那就要绝对禁止招婿,这些规定是为了尽可能维持金家血统的纯正性。金福源已有两个儿子,所以招婿是断然不行的。师母作为女人对族规不甚了解,只是金福源不知为何竟也没想到此条族规。

荣海、荣尚二人商量后,决定去请族长金开山出面裁决此事。兄弟俩人先是买了不少礼品去到族长家。这金家族长在当地颇有权势,不仅在金河村内部具有绝对权威,就是在整个河洲镇都极具影响力。在河洲镇的大街小巷一直流传着这么一句话:“官到河洲镇,不见金家族长难出门。”上面的官员来到河洲镇巡访、视察,往往第一件事情就是去拜会金家族长。官府任何政令要在这里顺利实施,也必须得到以金家为首的乡绅支持才能畅通无阻。官府尚且如此,更不论普通平民百姓了,远近乡民来到河洲镇见到金家人都得自觉礼让三分。这金家族长不仅权势显赫一方,家资更是雄厚了得,光田产就有五百亩,而且都是上等良田。河洲镇的当铺、布店、盐业以及粮食转卖都由族长家族控制,此外河洲镇乃至整个南乡所需要的物资和货物进出,绝大多数都是通过南乡河河运,从吉州城到南乡河的河运也是被金家族长为首的几个大家族联合掌控着。可以说河洲人每一餐饭,过年穿的每一件衣服都和族长家族脱不了干系。

作为族长的金开山自然要维护宗族宗规,金福源夫妇见族长发话很快就妥协了。达到目的的荣海还不罢休,更是打着维护金家宗族利益的幌子,借着族长威名给闻喜立了规矩——那就是闻喜在师父师母的有生之年必须服务于金家,师父师母百年之后也必须按金家规矩行事,否则金家有权对闻喜按金家的规矩惩罚。闻喜是个老实人,师父师母给自己成家立业已经是天大的恩德,更何况还让自己做女婿,这对闻喜而言简直是祖坟冒青烟,因此金家如何安排他就如何做,脑子里根本就没有给自己争取好处的念头。彩萍比闻喜小九岁,自出生起闻喜就在金家,但俩人少有交集,只是这婚姻大事向来父母做主,由不得自己,彩萍就这样懵懵懂懂的嫁给了闻喜。

结婚是闻喜的人生新起点,某种意义上也是闻喜真正的人生起点,从此以后他不仅有了生存的意义,更有了生存的目标。难能可贵的是婚后夫妻二人同心同德,相互携持,夫妇俩小日子倒是过得有滋有味。尽管如此,闻喜仍旧一如既往的为金家尽心尽力赚取每一个铜板。

这些天里,媒婆不停上门来打探情况,这让金福源心烦意乱。为了早点了断这事,金福源最终决定让闻喜自己定夺。金福源来到工坊,本想找闻喜好好谈谈,却迟迟不见闻喜踪影,他心里头顿时纳闷起来。闻喜是个不太会偷懒的人,平日里干活时间外出,基本不会超过一刻钟。金福源足足等了一个时辰这才等到闻喜急匆匆赶回来。闻喜看到师父在等他,这才诚惶诚恐向师父认错。金福源既没有问他出去何事?也没有怪罪他的意思,反而一脸和气问道:“闻喜啊,你在我们金家快二十年了,也是跟随我金福源最久的弟子,如今有份不错的姻缘,就看你自己愿不愿意?”闻喜听了没有说话,金福源只得继续说道:“金开胜想把的女儿许配给你,你自己怎么想?”闻喜听了师父的话并没有感到意外,他努力掩饰自己内心的惶恐不安。他沉默了一会后婉拒了师父。金福源对闻喜的选择感到惊讶,于是说道:“金开胜的女儿虽然丑了点,但金开胜家资也算得上丰厚,你现在拒绝这门婚事,将来可不要后悔了。”闻喜没有思考而是坚定了自己的想法。金福源没再说什么只是默默转身走了。金福源回到家里发现媒婆还在唠嗑。媒婆见金福源回家,于是迫切问道:“金师傅,您真是个好师父,给徒弟找媳妇比给儿子找媳妇还上心,成不成就一句话的事。”金福源只好拒绝了媒婆,他也没有找任何借口,更没有说闻喜自己不同意。再次拒绝的媒婆终于失去了耐心,她离开金福源家门时阴阳怪气地对何氏说:“金师傅怕是要把徒弟留给自家女儿吧,要是这样早说嘛,别的有钱人家是养童养媳,到你这里是养童养婿。”何氏听了这话很不是滋味,又忍不住对金福源骂了起来。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金荣海的媳妇王氏听闻媒婆的话,仿佛悟到了什么。她暗自盘算着将来家公、家婆百年后,这金家产业大概是大哥金荣尚管木具店,自己的男人金荣海管木工坊。闻喜是木工坊的招牌,家公在世闻喜自然不敢造次,但家公死后,闻喜若是娶了别人家的女人,又或者入赘到别人家里就一切不好说了。要是闻喜真娶了小姑子,成了金家的女婿,将来家公死后,闻喜作为妹夫自然更好控制些。更重要的是他是木工坊的招牌,将来成为荣海的左膀右臂定能压老大荣尚一头。王氏于是偷偷地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荣海,荣海对木工坊的学徒向来不咸不淡,听说要将自己唯一的妹妹许配给闻喜顿时不悦,但听了王氏一番说辞后立刻改变了主意,并开始积极运作此事。荣海先是试探性的问了母亲是否真的打算将妹妹嫁给闻喜时,只见母亲何氏顿时暴怒,并骂道:“谁在提一句萍儿许给闻喜,我就撕破谁的嘴巴。”

媒婆的一番抱怨本就让何氏心里犯嘀咕,但连日来镇上的种种传闻让她寝食不安。她于是又向自己的男人金福源抱怨起来:“看你这老头子做的好事,现在镇上风言风语的,说是咱俩要把女儿许配给闻喜,这事真传开了将来我们女儿还怎么嫁人?”金福源对这些传言本来是嗤之以鼻,但另一个传闻就令他有些不安了。与此同时河洲街头还有另一个传言,那就是金开胜试图以嫁女收买闻喜,并支持闻喜自立门户,在河洲和金福源分庭抗礼。这些传闻传到闻喜耳朵里,他惶恐不安的找到师父承认错误。原来金福源来到工坊征求闻喜意见那日,闻喜正出门去木具店量个尺寸,没想出门没走几步就遇到王桓。闻喜虽在河洲多年,但只是个来到河洲学艺的外乡人,因此上金河村的金家人基本和闻喜没有多少交集,至多是街头碰到相互打个招呼而已。王桓更是如此,他向来瞧不起这些地位卑微的外乡人,绝不会主动跟这些低微的外乡人打招呼。不过王桓这次明显是有备而来,一见到闻喜就热情搭讪起来,以家里有木工活为由要拉闻喜出去喝茶商议。闻喜几番推辞,但还是架不住王桓的热情,只得半推半就跟着去了。这王桓哪是要跟闻喜谈木工活,他是试探闻喜来了,而且给他开出了丰厚的条件,其中包括让闻喜在河洲自立门户。闻喜不敢得罪王桓,更不想做出欺师灭祖的事来,因此先搪塞了王桓,回到木工坊后假装什么都没发生,希望这事就这样过去了。了解了来龙去脉的金福源知道闻喜是个老实人,倒也没有责怪他。

话说三代前,这金家的族长本是金开胜的祖父。金开胜的祖父身为金家族长却行为不端,在一次帮族人转运粮食去吉州售卖的过程中,竟迷恋吉州城一青楼女子,最后竟被这青楼女子骗走了所有粮款。这事爆出后,如今的金家族长的祖父趁机发动族人罢免了金开胜祖父的族长一职,自此以后金家族长的位置就转移到如今族长金开山一脉。金开胜一门也从金河村的上三等人家跌落到下三等佃户。所谓的上三等和下三等是金河村宗族内部一种传统等级划分。上三等人家要么有钱、要么有势,这类人家在金河村只有一成左右,但基本掌握了全族的话语权和决策权。如今的族长金开山以及掌控河洲码头的大东家金福华等人毫无疑问属于上三等中的顶级大户,金福源则是属于上三等的末流。中三等人家基本上只有些许田宅,但没有权势,也没有其它产业,金河村大约三成人家处于这个阶层。下三等则是那些没有土地或者拥有极少量土地的佃户,大约占到金家六成,这些人靠租种上三等人家的土地度日。这三六九等人家住的地方也差别较大,有钱的金家人住的地方地势较高、环境好,视野开阔的山腰地段,这里被称作上金河村;穷人住的地方低平,冬天阴冷,夏天湿热,容易遭受水患的沿河地带,因此被叫作下金河村。金开胜一脉经过两代人的努力又摸到了金河村上三等的门槛,他对家族当年失去族长地位一直耿耿于怀,觉得有必要暗中积蓄力量以图东山再起。金开胜深知要想扳倒金开山光凭自己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他本想借着弟弟王桓求娶金福源小女的机会拉拢金福源一脉。然而金福源竟丝毫没给金开胜面子,直接拒绝了王家的求亲。金开胜又打算以嫁女给金福源的徒弟拉拢对方,但同样被金福源拒绝了。金开胜觉得金福源看不起自己,决定暗中扶持闻喜,打算让闻喜取代金福源。只是他没有想到这子闻喜骨子里就是个老实人,更做不出欺师灭祖的事来,因此同样拒绝了金开胜的美意。

金开胜原以为自己布局深远,没想到头来什么都没捞到,反而败坏自家名声,盛怒之下竟害了一场大病。此后,金开胜一直认为是闻喜故意将此事张扬出去,从而让他在金家的颜面扫地。自此以后,金开胜每每谈及此事,就会咬牙切齿痛斥说:“被一个外乡的穷光蛋出卖,是我金开胜一脉最大的耻辱!”他的儿子金镇南耳闻目睹了父亲的切肤之痛,内心悄然种下了对闻喜和子家复仇的种子,也拉开了金家、子家往后数代恶斗的序幕。正是这段不解仇怨为闻喜的死埋下了伏笔,然而闻喜的死并不是金家、子家的恶斗的结束,所谓冤冤相报何时了,多年以后的金镇南的也因此死无葬身之地,直到最后金子二家几乎同归于尽。事实上为此事添油加醋张扬出去的正是金荣海夫妇,他们仅仅是想借着此事给父母施压,让父母同意将妹妹彩萍嫁给闻喜而已。

不久以后,镇上关于闻喜和彩萍的传言越演越烈,甚至还传出彩萍和闻喜早已有了见不得人的事儿。金福源夫妇对此百口莫辩,为了顾及女儿的名声,更为了家族的颜面,金福源只得对何氏说:“事到如今,也只能将彩萍许给闻喜了。”何氏听了丈夫的话竟呆呆地在原地一动不动。在这河洲镇,大户人家大多都是金家、李家、黄家这几个大姓的人家。金家不许宗族内部通婚,这李家、黄家和金家是世仇,金家的大户人家的女儿很少嫁到这两大宗族去,即便嫁过去也常被人瞧不起。金福源夫妇想要给女儿要找个好人家,只有将女儿嫁到五十里外的县城。夫妇二人想到自己就这么一个女儿,又舍不得将彩萍嫁到离家遥远的县城去。比起彩萍,闻喜虽然年纪大了几岁,但身板骨结实,更重要的是为人诚实可靠,是个可以放心将女儿托付终生的男人。何氏起初还是难以接受,但在金福源一再权衡利弊说辞下,何氏虽也渐渐有所动摇,但始终下不了决心。为了给何氏一个台阶,金福源又提出先给二人合个八字再做决定。何氏于是取了闻喜和彩萍俩人的生辰去北山的康王庙求问康公。北山康公合出的结果是大吉,按康公的解释俩人八字十分相合,是富贵命,俩人在一起子嗣虽薄,但能保一生富贵平安。何氏得了康公的指示后,之前的疑虑竟一扫而光。回到了家里就开始认真琢磨这事,只是大事往往是经不起琢磨的,何氏仔细一想总觉得哪里不对。这闻喜没爹没娘,老家又没有分到任何财产,小女嫁过去将来如何立足?在哪里安家都是个问题?夫妻俩一合计竟打算干脆让闻喜入赘到金家,这样闻喜就和自家的儿子一样,所有的问题也将迎刃而解。

夫妻二人合计好后,便把这决定告诉了两个儿子。金福源本以为这一切安排都是为了两个儿子好,两个儿子应该也会支持自己的做法,但令金福源夫妇没有想到的是两个儿子都不约而同表示反对。这让金福源大为不解,尤其是金荣海之前还一再怂恿自己让彩萍嫁给闻喜,但这关键节骨眼上却又提出反对意见。其实这两个儿子不是反对彩萍嫁给闻喜,而是反对将闻喜入赘金家。闻喜一旦入赘金家,就要享受儿子一样的待遇,这就意味着闻喜彩萍这对夫妇将来要分走金家三分之一的财产,这才是金家两兄弟所不能接受的真正原因。儿子的反对,让金福源觉得自己作为家长的权威受到了挑战,因此执意要按自己的想法去做。兄弟二人见说服不了父亲,最后竟搬出了金家祖规。这金家是个大家族,在河洲延续了上千年,族规颇为严密,对招婿也做了严格的规定。这规定就是倘若金家有人家无子,那首先考虑从宗族五服内过继子嗣,其次考虑从外家过继,这招婿是最后不得已的办法,而如果有子的家庭那就要绝对禁止招婿,这些规定是为了尽可能维持金家血统的纯正性。金福源已有两个儿子,所以招婿是断然不行的。师母作为女人对族规不甚了解,只是金福源不知为何竟也没想到此条族规。

荣海、荣尚二人商量后,决定去请族长金开山出面裁决此事。兄弟俩人先是买了不少礼品去到族长家。这金家族长在当地颇有权势,不仅在金河村内部具有绝对权威,就是在整个河洲镇都极具影响力。在河洲镇的大街小巷一直流传着这么一句话:“官到河洲镇,不见金家族长难出门。”上面的官员来到河洲镇巡访、视察,往往第一件事情就是去拜会金家族长。官府任何政令要在这里顺利实施,也必须得到以金家为首的乡绅支持才能畅通无阻。官府尚且如此,更不论普通平民百姓了,远近乡民来到河洲镇见到金家人都得自觉礼让三分。这金家族长不仅权势显赫一方,家资更是雄厚了得,光田产就有五百亩,而且都是上等良田。河洲镇的当铺、布店、盐业以及粮食转卖都由族长家族控制,此外河洲镇乃至整个南乡所需要的物资和货物进出,绝大多数都是通过南乡河河运,从吉州城到南乡河的河运也是被金家族长为首的几个大家族联合掌控着。可以说河洲人每一餐饭,过年穿的每一件衣服都和族长家族脱不了干系。

作为族长的金开山自然要维护宗族宗规,金福源夫妇见族长发话很快就妥协了。达到目的的荣海还不罢休,更是打着维护金家宗族利益的幌子,借着族长威名给闻喜立了规矩——那就是闻喜在师父师母的有生之年必须服务于金家,师父师母百年之后也必须按金家规矩行事,否则金家有权对闻喜按金家的规矩惩罚。闻喜是个老实人,师父师母给自己成家立业已经是天大的恩德,更何况还让自己做女婿,这对闻喜而言简直是祖坟冒青烟,因此金家如何安排他就如何做,脑子里根本就没有给自己争取好处的念头。彩萍比闻喜小九岁,自出生起闻喜就在金家,但俩人少有交集,只是这婚姻大事向来父母做主,由不得自己,彩萍就这样懵懵懂懂的嫁给了闻喜。

结婚是闻喜的人生新起点,某种意义上也是闻喜真正的人生起点,从此以后他不仅有了生存的意义,更有了生存的目标。难能可贵的是婚后夫妻二人同心同德,相互携持,夫妇俩小日子倒是过得有滋有味。尽管如此,闻喜仍旧一如既往的为金家尽心尽力赚取每一个铜板。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