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巴菲特投资的中国股票有哪些 > 第20部分(第2页)

第20部分(第2页)

【投资心法】股票投资的前期工作就像记者采访,重要的是要能得到扎扎实实的第一手资料,并且具有独特眼光。建立在这种基础上的投资决策,能够有效避开投资误区。

。 想看书来

成功的投资者会掌控情绪

你不需要成为一个火箭专家。投资并非智力游戏,一个智商为160的人未必能击败智商为130的人。理性才是最重要的因素。

——沃伦·巴菲特

【巴菲特投资策略】

巴菲特认为,股票投资切忌受人情绪干扰,从而导致错误决策。要想在长期投资中取得成功,智商并不是最重要的,比智商更重要的是情商。智商高不如情商高,这一点已经越来越受人重视。

巴菲特说,他周围的许多人智商都比他高,工作时间更长、更努力,但是他的特长是更理性,善于掌控情绪。他说,你必须能够控制住自己,不让情绪左右你的理智。保持理性,才能战胜不理性的市场。我们没有必要和别人比聪明,但却有必要和别人比自制力。

许多人读书很聪明,可是走向社会后却混得不好,往往就证明了这一点。做任何事情是这样,股票投资当然也不例外。

巴菲特的老师格雷厄姆认为,对待股票价格波动的正确态度,是所有成功的股票投资的试金石。从经验看,成功的股票投资者,往往都是那些个性稳定的人。如果你具有数学、财务、会计方面的高超能力,却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你就很难从股票投资中获益。

从这一观点出发,巴菲特认为,决定股票投资成功的最重要因素,是投资者的性格而不是他的能力。

他说,他个人认为,目前的证券分析和50年前没什么不同,他也根本没有再去学习股票投资的基本原则。现在的一些股票理论,基本上还是当年他向格雷厄姆学习的那些内容。投资者需要的是一种正确的思维模式,其中大部分内容都可以从格雷厄姆所写的《聪明的投资人》一书中学到。现在的关键是,在学了这些东西后,要用心去思考真正下工夫就能充分了解的股票。再加上合适的性格,股票投资就会做得更好。

巴菲特在给《聪明的投资人》一书第四版所写前言中特别提到,股票投资要想取得成功,必须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如果读者能够遵照格雷厄姆倡导的投资原则,尤其是该书第8章、第20章的宝贵建议,就能从别人的愚蠢行为中赚钱,否则你自己就可能会做出蠢事、让别人赚钱。

1970年初,面对美国股市踉踉跄跄下跌的趋势,巴菲特内心十分平静。而当华尔街的著名股票随之而来一个接一个猛跌,股市一片混乱之际,巴菲特天生的猎人本性反而再次复苏了。

他经过认真调查和筛选,把关注的目光投向了报刊业。他果断出击,从1973年中期开始悄悄买入华盛顿邮报的股票,因为经过计算,他发现当时的股票买入价格还不到该企业内在价值的14,这注定是一笔获利丰厚的买卖。而这时候的其他投资者,却可能因为受到情绪波动,早就忘记了这一点。

后来,他收购的股票越来越多,使得华盛顿邮报总裁凯瑟琳·格雷厄姆坐立不安,因为她实在不知道是哪路神仙在大量收购她的股票。

1974年,当她终于得知那个神秘人物是巴菲特时,恳请巴菲特手下留情,不要再买她的股票了,因为这是她父亲传下的基业。巴菲特答应了她的要求,但交换条件是要在华盛顿邮报董事会里有一个位子。

就这样,巴菲特和她成了很好的合作伙伴。他的介入,使得华盛顿邮报利润大增,年平均利润增长率高达30%。巴菲特当初收购华盛顿邮报的投资为亿美元,10年后就升至2亿美元。

后来,除了1985年根据持股比例在股票回购中卖给公司的股份以外,伯克希尔公司一直持有当初购入的这些股票,股票市值加上因为回购而出售股份所得到的收入,很快就增加到了亿美元。

想一想,这笔投资的回报有多大吧?亿美元,其中成本是亿美元,投资收益是22亿美元,足足上涨了220倍!

在这个案例中,巴菲特收购华盛顿邮报与其说是他目光敏锐,找到了这样一个很好的投资机会,不如说是他善于掌控自己情绪,从股市狂跌中镇定自若,这才发现了一只潜力股。

如果他也像其他投资者那样不敢进入股市,总是一再地等等看,就很难以较低价位取得10年内20倍的投资回报。

巴菲特的合作伙伴芒格,有一次在斯坦福法学院演讲时透露,很早以前,他和巴菲特在明白了拥有某种性格能够使自己取得更大成功时,就努力去强化这种性格。由此可见,不断学习并强化训练,学会掌控自己情绪,是取得股票投资的一*宝。

【投资心法】性格决定命运,这句老话在这里再次得到了证明。巴菲特股票投资的成功与其善于掌控自身情绪是分不开的,这也正是他的老师格雷厄姆当年对他刻意训练的结果。

实地走访胜过任何谣传

成功的投资生涯不需要天才般的智商、非比寻常的经济眼光,或是内幕消息,所需要的只是在做出投资决策时的正确思维模式,以及有能力避免情绪破坏该模式。

——沃伦·巴菲特

【巴菲特投资策略】

巴菲特认为,要想在股市中避免各种消息干扰,就要了解这家公司的真实情况。而要做到这一点,最重要的是阅读财务年报;如果可能的话,要对这家公司实地走访,这比任何内幕消息、谣传可靠得多。

他说,股市中充斥着各种谣言,这是必然的。怎样判断这些谣言真假呢?巴菲特的做法是,通过实地考察就能对谣传真假得出自己的结论。

1963年,美国捷运卡的拥有人数高达1000万人,而这时候它在市场上流通的时间还只有短短5年。大家忽然感到,《时代周刊》所宣告的那种“无现金的社会”真的已经来到了。

巴菲特把这一切都看在眼里,认为美国捷运公司的股票与以往任何股票都不同。因为它没有工厂、没有任何固定资产,最值钱的是它的招牌。

有一次,美国捷运公司在一笔普通交易中,接受了联合原油精炼公司送来的一批罐装色拉油。捷运公司仓库给联合公司开出了收货凭证,联合公司则用收货凭证作抵押贷了一笔款。

没想到,没过多久联合公司破产了。很自然地,债权人要用这张收货凭证来处理抵押品。令人意外的是,当美国捷运公司1963年11月打开这批色拉油的时候才发现,其中只有少量菜油,大部分灌装的是海水。

也就是说,捷运公司仓库蒙受了巨大损失,损失额度估计在亿美元,仓库为此不得不宣告破产。

按理说,这桩欺骗交易应该由联合公司承担责任,但是它已经破产了。而现在仓库也破产了,美国捷运公司总部是不是要对此负责还有待认定。

这时候,一贯重视社会责任的美国捷运公司总裁霍华德·克拉克勇敢挑起了担子,主动承担有法律依据和没有法律依据的各种索赔,潜在损失十分巨大,总部也已经到了资不抵债的危险境地。

消息传出后,美国捷运公司股价迅速下跌,1963年11月22日的股价从60美元下跌到美元。当时正值肯尼迪总统遇刺,当股市重新开盘后,捷运公司的股价又下跌到美元,各种谣言沸沸扬扬。

面对谣言,巴菲特决定实地考察一下。他首先来到奥马哈市罗斯牛排屋,在收款机旁一边和店主闲聊一边观察。他发?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