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到了1战,就不一样了。双方巴不得把火力点盖的越矮越好!在速射炮的瞄准镜中你只能看见一个个微微露出的头!这命中率直线下降啊!法国人布置的大量75速射炮确实可以有效阻击德国陆军的冲锋,但是有个前提,那就是不被德国人的各种榴弹炮摧毁的情况下。那么榴弹炮相对于速射炮来说都有哪些优点呢?
榴弹炮相对于炮架的要求并不高,在1916年时,美国人发现在3寸加农炮的炮击上可以安装3。8寸榴弹炮(96毫米)。。同样,在4。7寸加农炮的炮架上,可以换装6寸榴弹炮。也就是说在几乎相同的重量下,榴弹炮的口径会比加农炮要大一些。
而更大的口径就意味这更大的炮弹重量和威力!3寸加农炮的炮弹重量是14磅,而3。8寸榴弹炮的炮弹重量是30磅!超过了2倍多。4。7寸加农炮的炮弹重量是60磅。而6寸榴弹炮的重量是120磅!也就是说基本上重量相同的火炮因为种类不一样,所以炮弹重量可以差出一倍以上!而更大的爆弹可以装更多的炸药以及产生更多的碎片,这就让火炮的威力上升的很快,而且因为是近距离,所以榴弹炮低初速和较短的射程其实影响并不大。。…。
榴弹炮另外一个好处就是弹道。面对半埋式的掩体,速射炮只能攻击正面不大的区域,而榴弹炮则可以通过相对弯曲的弹道攻击掩体的顶部,这就增加了命中率。有人统计过,面对同一段堑壕进行攻击的话,榴弹炮的命中率比速射炮高出2。5倍!再加上威力巨大的炮弹,榴弹炮在这种工事作战中比速射炮更加合适。
“短管榴弹炮,现在部队必须减少75MM速射炮的配比,我们需要的是攻坚,如果陆军还缺乏重炮的话,可以和海军方面沟通一下将大连旅顺等要塞的岸防重炮搬走一部分,弄成列车炮来支援战斗。”徐杰说道。
“除了装备方面,在指挥体系上也必须改变,炮兵需要下方部分火炮,除了直接配属的6寸以上重炮外,105MM的轻型榴弹炮、120级别的迫击炮还有用于前线伴随突击的75MM速射炮都交给一线步兵指挥官吧。让他们负责指挥。”
“这恐怕不行,步兵指挥官对炮术了解有限,最多告知炮兵目标所在的方位,具体怎么打,需要什么条件。知道的极少,而您应该知道现在的炮兵命令更加复杂,比如说弹幕持续时间,弹幕前进速度等等,这些命令可不是一般的步兵指挥官可以下达的。”聂士成想了想说道。。…。
“那就给步兵战斗群配属炮兵参谋负责火力支援,总之,我们不能把步兵和炮兵看出两个独立的兵种。我们一定要将其合成。”徐杰补充道。
“合成是个好办法,但是现在有个问题是有经验的指挥官的缺乏,总理应该很清楚,曾经参加过甲午战争和华俄战争的老兵和低级军官,要么因为各种原因离开了军队,要么高升,剩下的新人指挥官的能力很差,他们更多的是依靠书本上的教条指挥战争,而不是结合战场情况用自己的智慧去指挥,勇气很足但是能力有限,把大量的机枪和支援火力下放到班排很难发挥相应的作用。而且我们现在是打攻坚战,不是防御作战,集中火力和强调尖刀部队的作战能力是最重要的,所以我认为火器应该集中而不是下放。”聂士成犹豫再三还是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你的意思是采用小编制,同时将连排级的迫击炮和重机枪集中?而不是像原来那样以班排构成一个单独的火力点进行战斗?”徐杰试探性的问道。虽然这样做的结果就是直接虚弱了班排战斗力,但是如果将眼光放到更大的范围中的话,这样做也未尝不可。。…。
首先,官兵素质的下降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当战斗中班排主官出现减员后,递补上来的指挥官很难有足够的能力去指挥如此大的编制和编制中的各种支援火力。攻坚战不是对攻战。。单纯的加强火力并不一定就能获得极佳的结果,毕竟各种掩体和堑壕直接限制了火力的发挥,而且更为重要的是,随着一批新式山寨MG机枪的服役,轻机枪和重机枪的界线已经被打破,而随之而来的弹药消耗也绝对不是现在华夏陆军可以承受的。
MG机枪被称为喷淋器、希特勒的电锯是绝对有原因的,高达1200发每分钟的射速岂是说着玩的?一秒钟的时间就能打出20发子弹!不经意间就能很快的打光一条250发的弹链!这种武器在老手手中是一件大杀器。但是要落在新手中呢?虽然山寨的MG机枪达不到1200发的速度,但是每分钟1000发左右的射速依然让它变成一个不折不扣的吞金兽。所以在某种程度上讲讲最犀利的武器集中在最有经验的人手中才是最重要的。
“那就重新调整一下编制,将部分支援火力从连排集中到营级,同时增加工兵和后勤兵种的数量,营级作为合成战斗群的基础。”徐杰想了想说道。“但是最重要的是给我把炮兵弄好。各种口径的平射炮数量都要减少,我们需要的是进程支援的短榴弹炮和大量的重炮。和军工部门协调一下吧。”。…。
感谢书友山轻盈的打赏和书友知秋一葉的月票支持~~~(未完待续……)
第五百九十三章 我们需要更多的榴弹炮。
第五百九十三章 我们需要更多的榴弹炮。,
。
甲午之华夏新史第五百九十四章 北海之上
1903年7月8日,北海之上难得的晴朗天气,两队轻型战舰在海面上疾驰。两队战舰上除了本国的国旗之外,还悬挂着红色和蓝色的信号旗用于区分。其中红队是德国海军新建造的布莱梅型轻型巡洋舰,而蓝队队则是德国旧式的德累斯顿型轻型巡洋舰。
和德国建造的主力舰艇不同,布莱梅型轻型巡洋舰并没有华夏海军的印记,是一款真真正正的德国血统战舰。这艘排水量达到4000吨,长125米,宽14米,吃水5。2米的轻型巡洋舰在现在世界各国的舰队中显得如此另类。
首先因为受到甲午战争、美西战争以及华俄海战的影响,各国对巡洋舰的认知有了极大的改变。根据经验,各国都认为巡洋舰的吨位要么达到万吨左右,作为一种既可以上战列线又可以做前卫的战舰,要么就干脆就造2000吨小船,装备大量的4。7寸甚至更小的舰炮用来反雷击。像这种4000吨级的巡洋舰在各国看来就有点高不成低不就了。
但是德国人有自己的想法。。首先随着对轻型战舰航速要求的提升,战舰必须装备更多的锅炉提供更多的动力,原来轻巡洋舰20节就算及格的航速在未来海战中已经远不够用了,要知道,现在主力舰都20节以上的航速了,轻巡洋舰不到25节对得起观众吗?其次,巡洋舰的防护问题,2000吨的巡洋舰防护能做到什么?在保证动力的情况下估计连穹甲都铺不满!而且脆的还和一张纸一样。这样的防护别说100MM以上的火炮了,即使88反雷击炮都可以轻易的打穿。所以为了保证有足够的防护,穹甲的厚度必须足够。至少要能抗住105MM级别的火炮吧?不少字。…。
第三点就是船舶的抗沉性和试航性。在船型相似的情况下,越大的船试航性越好这是常识,虽然德国人没有必要远涉重洋,但是自己家门口的北海却十分不给面子,狂暴程度程度堪比大西洋。所以德国人的战舰尤其是轻型战舰必须兼顾试航性。至于抗沉性吗,德国人也有想法。除了船大能抗更多的炮弹之外,如何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