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我是大导演女主 > 第113部分(第1页)

第113部分(第1页)

在中影集团,成立项目说简单也简单,说复杂也复杂,只要是有剧本,每个制片主任都可以成为项目,但是能不能批下拍摄许可证,以及集团的投资那就是另外一回事情了。

很多人的心目中都误会了一件事情,大家都以为中影集团掌握了进口大片的分账权力,所以说中影可以拍很多财大气粗的电影,其实事实上却与人们的印象有很大的出入。

中影最大的收益来自于出品发行这一块是事实,每年数以亿计的巨大盈利,让其他民营的电影公司只能留口水眼巴巴的羡慕着,可这一块的收益是单独的项目,也就是说中影出品发行得到利润是属于出品发行部的,与制作部毫无关系。

不是说出品发行上赚的钱,就可以用来拍电影了,其实这完全是两个概念,中影发行上的利润主要是用来运营整个中影集团正常运作的。

中影集团真正的电影制作资金,都是由直属上级单位广电总局每年下拨的。

而中影拍摄电影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叫做“重点影片”,这种影片主要是完成国家嫁给的弘扬主旋律影片的拍摄任务,以及一些有教育意义的儿童影片,这种影片资金是专项资金,广电总局会保障其投入,收益几乎为零。

这两种项目,只能由国家下指标,没有哪个制片主任愿意去接手的。

而第二种类型则被称为“盈利型影片”,这才是由韩三品的第二制片厂与严复生第一制片厂负责的。

“盈利型影片”的投入,基本是按照内地电影市场高低起伏来制定的,去年2001年全年,内地全年的制片收入才有区区4000万人民币,光是中影集团其下投资4500万人民币拍摄的23部电影,总亏损额度就达到了900多万。

所以到了今年2002年广电总局下发的拍摄“盈利型影片”资金,就只有了3400万,可中影重组之后,有几百个制片主任,每个人都眼巴巴的盯着这块大饼。

如果“盈利型影片”能赚钱,那么赚得钱可以全部用以拍摄同制片厂的电影,集团甚至还会补贴一些。

可就是在这样的优惠政策下,整个中影旗下的数百位制片主任也少有能自己造血,拍摄第二影片的。

未来的人恐怕很难想象,当时中国内地电影的艰难,内地电影在上世纪70年代末到90年代初一直保持了每年平均观众200亿人次的傲人记录。

可到了90年代中期,当美国好莱坞电影进入中国市场,与影碟机普及,盗版猖獗的冲击下,中国内地电影业遭遇前所未见的寒冬期。

1998全国总票房只有14。5亿,而1999年因为南斯拉夫使馆被美国轰炸的原因,有五个月时间内地停止上映好莱坞电影,全年的票房只有8。4亿,到了2000年,全国观影人次降低到了只有一亿出头的冰点。

国产电影更是一度只要几十万商业票房,就可以进入全国内地电影排名前十的境地,而比起来每部投资平均超过120万投资额度,电影业已经成为了所有商业投资人望而却步的领域。

在这个时代,在整个中国内地被好莱坞与盗版冲击七零八落的电影业中,只有四位导演拍电影能赚到钱,这四位导演又被称为三位大师。

排在首位,是第五代导演的领军人物陈凯哥,与后世给人烂作频出的印象不同,当年陈凯哥不但是拍出了第五代导演开山之作《黄土地》,轰动整个影坛,并且还能让张一谋,何品这些后来大导演们心甘情愿地在旗下当副手,其后更是凭借《霸王别姬》这部内地电影的旷世之作,拿下嘎纳电影节包括金棕榈在内的八项大奖,这在内地电影历上成就独一无二。

无论是艺术上和商业(海外票房计算)上,被誉为是内地电影旗帜性的人物。

而第二位自然就是后世光芒四射的大师张一谋了,在这个时期,张一谋与陈凯哥是一时瑜亮的艺术片大师,无论是《活着》还是《红高粱》,都是可以和《黄土地》《霸王别姬》相媲美的大师之作。

而张一谋由于其高产量,加上有巩莉这块国际影坛的金子招牌,在世界电影界的声誉甚至还是略微高于陈凯哥,两人大师头衔可谓是实至名归。

至于剩下的一位大师,其实是由两位“半大师”组成,其中一位是拍京式喜剧的冯晓刚,在中国电影的寒冬期,张一谋与陈凯哥都无法重现自己国内票房上曾经4000万人民币的辉煌,只有这位“野路子”出身的贺岁片到导演,挑起了国产电影寒冬期的旗帜。

可虽然冯晓刚导演电影风格自成一格,对普罗大众极具吸引力,可却无法业内那些挑剔的电影人嘴里,得到很高的评价,所以他一直被他的“大师”头衔,并没有得到业内承认,只是老百姓喜欢,业内评价不高,所以最多只能算是半大师。

而且最重要的,冯导演电影比较本土化,外国人看不懂,所以国际上没有什么影响力。

最后那位“半大师”,就是李小乐身边的姜闻了。

除开以上这四位外,基本是谁拍“盈利性”电影谁亏钱,根本就别提什么造血功能了,以前的电影还都是国家扶持,制片厂都是自己投资制片自己买,自己播放,制片主任可以拿固定提成,只要项目能上马就不愁没饭吃,而现在,人人都是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

今年中影3400万的这块固定的大饼,是大家眼中唯一渴望的目标。

第189章 第189场 两派的斗争

李小乐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在他与姜闻站在门口聊天的时候,那些从各个制片厂赶来的制片主任们,无论男女老少,都没有进去办公大楼,而是聚集在门口,聊天寒暄,似乎都是在等什么人。

“他们等谁呢?等相好的?”宁皓眼珠子滴溜转着,也看出来了其中有门道。

“不是,他们在等自己的‘爹’。”姜闻沉着脸瘪了瘪嘴,眼神里露出隐约鄙夷的神态来。

这时候就听一个喊道:“严总来了。”一群正在聊天制片主任们停住了,李小乐循着他们的目光,隐隐约约望见大楼左侧边的路上几个穿着中山装的人走过来。

虽然在天气有些阴沉,但是云层背后的太阳还是透着光亮。对面的那行人也能渐渐看清了,那几个人穿着中山装的人,并没有佩戴任何号牌来表明身份,这也就意味着在北影厂甚至整个中影集团,从上到下每个人都认识他们。

“严总来了~”“严总好~”一大群人都围了上去纷纷问好,里面那个略微有些胖,慈眉善目的老人连忙对所有人鞠着手,颤颤巍巍地道:“不必如此,大家不必如此~~一起走,一起走。”

“严总,你今年有六十六了吧~?身体还是这么健硕啊,这我就放心了。”有个人笑呵呵地拍着他的马屁。

“小赵啊,你这是嫌我老了吧?”那位严总笑呵呵摆了摆手:“不行了,老了啊~等今年把集团安定下来,我就要退下来,不再操这份心了。”

“您这话说的~”那位五十多岁头发花白,眼袋极为厚重制片主任大笑道:“就您老的身体,再给集团掌二十年的舵都绰绰有余。”

“真还干二十年,有些人就会恨死我们了。”说这话的是搀着严介左臂,壮实阴沉的严复生。

“不会吧。”那位五十多岁的“小赵”笑着望着众人,大家都在笑呵呵的同时,却发现韩三品几个人远远的从另外一边走过来,马上都低下了头,不做声了。

李小乐在旁边看了半天了,已经明白了,哪位严总就是中影集团的副董事长严介,也是原北影厂的副厂长,旁边的严复生是他的独子,这两人就是谢洋之下中影最重量级的人物。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