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明末工程师怎么样 > 第70部分(第2页)

第70部分(第2页)

十一月中旬,天0津的气温已经很低,寒风呼啸。城北的土窝子已经无法帮助难民们抵御严寒,到处漏风。好在给难民们的房子已经建好了——李植九月份在周围州县招募了一千五百泥瓦匠,加上难民们自己动手给泥瓦匠们打下手出苦力,两千多户难民家庭的新房子已经全部在十一月中旬建好。

难民的房子铺着瓦顶,防雨防风没有问题,但为了赶工期,房屋的砖面上没有涂石灰。水泥砖墙裸露着,看上去没有那么美观。不过难民们没有那么多讲究,他们之前在家乡住的大多是漏风漏雨的茅草顶土屋子,能住上砖瓦房子已经非常高兴了。

以后等难民们收获了粮食,生活富裕起来,再找人涂白石灰也不迟。

不但如此,给难民们修建的屋子也比较小,一千五百泥瓦匠一共建了三千二百间屋子,算下来要三个难民合用一间屋子。不过这也不是大问题:给贫民们建的屋子聚集在小村子里,在屋子和屋子之间留有很大的余地。等第一年应付过去了,第二年等贫民们收获了粮食得了银子了,就可以在预留的空间上扩建屋子。

另外,难民们棉被棉衣不足。

虽然被鞑子掠去时候难民们也是带着棉衣棉被的,这是穷人家唯一值钱的东西了,即便被鞑子掠到辽东去他们也会带着棉衣棉被。但以范家庄的标准来看,这些大明穷苦贫民们的棉衣棉被就十分寒碜——破破烂烂的棉衣,几个人合用的棉被。靠这样的装备过冬,挨冻是难免的。

李植不想自己领地上有人冻病冻死,十月份就让人到周围各州县买了六千张棉被,又订做了六千套范家庄士兵穿的制式棉袄,棉袄上染着大大的范家庄三个字。这些东西到了十一月中旬到位了。李植把它们送到了贫民们的村子,分发给贫民们。

这些棉袄都是宽大的,贫民们凑合凑合都能穿上去。当然李植也给贫民们发了针线剪刀——棉袄尺寸差太多的话就自己动手改一改尺寸。明代的女人都是会做针线的,改一改衣服都是会的。

农民们听说将军大人发过冬的衣服,欢天喜地领了去了。

郑晖组织吏员记录哪家哪户领了几张棉被几套棉衣——这些过冬装备李植也不是白送给贫民们的,这些棉被和棉袄李植花了五千两银子,是要农民第一年收了租子后就归还给李植的。农民第一年种春小麦,估计每户能收入二十三、四石粮食,五口之间刨去吃食还能余下十石粮食换二十两银子,买一些棉衣棉被都是买得起的。

见贫民们过冬准备不足,各种用度都不足,李植怕农民们缺过冬的杂用物资,干脆又每户借了五两银子给农户,让他们缺什么就自己找商贩购买,约好来年收了麦子时候用粮食还钱。农民千恩万谢地拿了银子,却一个个不舍得用,都存了起来。

不过手上有了钱,这些贫农真遇上困难了就有了依仗。

安顿好农民,天气立刻就转冷了,寒冬来了。

第一百六十章 义务教育

李植这天从新农民的村庄回来,走进屋里,便看到崔合正和丫鬟菊儿一起坐在床头,正在那里绣一个手帕。

“你回来啦!”

看见李植回来,崔合高兴地放下了手帕,走上来抱着李植。崔合不但有些孩子气,还十分黏人。成亲后她一看到李植就要黏上来。

李植摸着崔合的后脑勺,说道:“我不在无聊啊!”

“无趣死了!”崔合不满地抗议道。

李植低头把耳朵凑到崔合肚子上,听了听崔合肚子里的动静,说道:“不是有孩子陪你么?六个月了!”

崔合歪着头说道:“可是他不会说话啊!”崔合想了想,突然说道:“我们去放风筝吧?”

李植愣了愣,说道:“你肚子这么大了,能放风筝吗?”

崔合踮了踮脚尖,说道:“我看你放啊,你放起来给我抓一下就好了啊。”

李植点了点头,说道:“好吧,那我们就去吧。”

崔合见李植答应下来,哈哈笑了起来。

李植找出了一个花蝴蝶大风筝,让四个家丁备了轿子抬崔合走,自己骑着马在前面带路。他带着家丁走到一片长满枯草的小山岗上,停了马,让家丁把轿子的前帘打开,让崔合看自己放风筝。

李植穿着厚厚的棉衣,带着手套,亲自放风筝。

十一月的冷风呼呼的刮,李植拉着风筝跑了几步,那风筝就在北风中飞了起来,拖着尾巴往天上窜。被线牵着,往上窜的风筝在风里左右摇摆,打圈圈,仿佛是在挣扎。李植赶紧放线,让风筝一点点飞往高处。

见李植一下子就把风筝放起来了,崔合拍手叫道:“好厉害!好厉害!夫君好厉害!”

李植走到轿子前面,把风筝递给崔合,说道:“来,你来放线!”

崔合眨了眨眼睛,接过了风筝。她刚抓着线圈时候似乎有些紧张,脸上表情很严肃。但随着风筝线被她一点一点放出去,她脸上表情慢慢放松下来。看到风筝在天上越飞越高,崔合渐渐兴奋起来,嘴角向上咧得大大的。

李植看到崔合放风筝的兴奋模样,暗道这还是个喜欢玩风筝的小女人。要是在后世,十八岁的崔合还只是一个到处玩乐的大学新生呢。

放了一盏茶的时间,把线圈放了一半出去,崔合吸了一口气说道:“好累好累,风筝还给你!”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