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华夏春秋闪烁 > 第692部分(第1页)

第692部分(第1页)

几条鱼雷袭击就沉没的事情,对中国海军的打击实在是太大了。所以,在新一代战列舰的技术指标中,增强抵抗鱼雷打击的能力,放到了第三重要的位置,成为了重点要求之一。而在“喀纳斯湖”级战列舰增加的2万吨排水量中,至少有5000吨是为了增强战列舰的水下防御能力而多出来的。同时,改装现有的战列舰增加的排水量中,也至少有一半是为了增加战列舰的水下防御能力!

海军第三大问题是海军攻击机的作战半径问题。现在,中日双方的战列舰主炮的射程都在迅猛增加,而根据美国海军21世纪第5期发展计划(2050年到2060年),将准备建造一种主炮射程接近1500公里,能够部分取代现在的巡航导弹战舰的新式战列舰。可以看出来,这些战列舰不仅仅是为了对地打击而存在的,如果得到战列舰的主炮射程超过了航母,那航母在海战中的优势将当然无存。为此,每个重视航母的国家都在尽力的提高着攻击机的打击距离。而中国新一代攻击机的最大作战半径达到了1800公里,但是实际上,很少在这个距离上发动攻击,因为现在情报系统还跟不上。而现在,中国海军要求一种作战半径能够达到2500公里,即使是在满载的条件下,不借助任何空中加油帮助,也能够对1500公里外的目标进行打击。显然,要满足海军的需要,要么在现有的攻击机上进行改进,但是改进的余地并不是很大,要么就是研制新的攻击机!

同时,海军航母抗打击能力的问题也暴露了出来。虽然航母本身的生存能力是非常强大的,但是,在遭受打击之后,航母的作战能力就将受到巨大的损失,这点,远不如战列舰。所以,提高航母抗打击能力,即在遭到打击之后,仍然有持续作战的能力,那么,就不仅仅是改进所能够达到的了。很快,中国新一代航母“嘉陵江”级的首舰在江南造船厂铺设了第一块龙骨!

这是一种全新概念的航母,中国在这种新式航母上的研制工作已经持续了十多年,因为涉及到太多的新技术,特别是很多技术本身并成熟,所以研制进度并不是很顺利。在2040年,第一次完成了设计工作,但是在经过海军部的审查之后,发现这种设计中存在着很大的缺陷,随即设计被打回,工程师们不得不从头开始,按照海军的要求从新开始设计。到战争爆发之时,第二次设计也基本上结束了,原本将在2045年中就开始建造,但是后来因为海军战舰在海战中遭受到了不小的损失,大量战舰需要维修,这让造船厂被迫暂时放弃了建造新航母的计划。而在这次海战之后,海军造船厂的生产能力也扩充完毕,而在接到了海军的新要求之后,新一代航母在设计上做了一定的改进之后,立即就开始建造了!

“嘉陵江”级航母一该以往航母斜角甲板的设计,改为了两条并行的,且有一定夹角的主甲板,同时在航母首端专门布置了一条起飞甲板。乍看起来,像是一左一右将两条斜角甲板布置在了岛式建筑两边一样。但是,完全不是这么一回事,按照海军的设计要求,这两条甲板其实都是主甲板,虽然这增加了航母的体积,也增加了航母可能遭受打击的面积。但是,这却提高了航母的甲板面积,能够同时让更多的战机起飞,也能够携带更多的战机。更为重要的是,航母在受到攻击之后,其持续作战能力得到了保障。另外,甲板下的两个机库是分割开来的,中间布置了三道防火,防爆炸的密封门,平时门是开启的,但是在战斗时,这三道门都处于关闭状态。

按照这一设计,航母的排水量达到了15万吨左右,比“黑龙江”级航母整整高出了3万5000吨。因为使用了大量的自动化设备,而且增加了各部分的亢余度,所以其人员编制数量并没有增加,抗打击能力却大大的提高了!而提高航母甲板面积,以及机库面积,让航母能够携带体积更大的作战飞机,以及更多的战机。按照海军编制,“嘉陵江”级航母在战时可以携带至少120架作战飞机,同时机库是按照新一代战斗机与攻击机设计的,具有很大的升级改进潜力!

当然,问题不仅仅存在于中国海军,同样的,日本海军在经历过这一场大海战之后,也发现了自己海军中存在着的巨大问题。

首先,是战列舰派的观点遭到了置疑。很明显,在这场海战中,日本的战列舰并没有发挥出足够的作战能力,并没有对中国舰队构成多大的威胁。但是,中国海军的航母却成为了海战的主力,利用战列舰的掩护,成功的对日本舰队进行了打击!而这些,就是日本舰队最大的问题,日本的航母缺乏足够的作战能力!

虽然问题暴露了出来,但是现在日本海军最主要军官几乎都是战列舰派,所以,日本海军中的航母派军官并没有让自己以航母为海军主力的作战思想占据主流地位。相反的,日本将更大的力量投入到了研制新式战列舰,以及制造新式战列舰主炮的行动中去了!而在日本科技人员的努力下,日本新一代射程达到了850公里的540毫米口径战列舰主炮也研制成功了,虽然仍然与中国战列舰主炮的射程存在着一定的距离,但是随着日本新式炮弹的研制加速,这种差距将迅速缩小。相应的“金刚”级战列舰的设计工作也加速了,并且在2046年初,设计还没有完全结束的时候,就在横须贺铺下了第一块龙骨,进入了紧张的建造阶段。当然,这种在没有完成设计时就开始建造的做法并不可取,这直接导致第一艘“金刚”号的建造工作延长了半年,同时存在着大量的问题,导致服役时间晚了至少9个月。而第二艘“雾岛”号的建造工作也延迟了3个月,直到第三艘“长明”号时,才解决了设计上的问题,但是此时距离日本战败已经不是很远了!

当然,日本也并不是不重视航母的发展,因为现在的海战中,航母所提供的防空掩护力量,几乎是任何其他力量所无法取代的。但是,日本大部分海军将领对航母的认识都很偏颇,即使是有限的支持航母发展,也有很大原因是受到了中国的影响,而并不是自主自动的发展新式航母!

在知道中国加快了“嘉陵江”级航母的建造进度后,日本迅速的做出了反应,海军部向四大造船船厂发出了通知,必须要尽快拿出新一代航母来,以对抗中国这种“变态”级航母带来的威胁!

在确定了技术要求之后,日本的“凤翔”级航母开工建造了,虽然日本海军强烈要求增加航母的载机能力,这最好是采用中国“嘉陵江”级航母的设计,因为这是最有效的增加载机作战能力的航母设计方法。但是,以当时日本的科技力量,特别是在设计大型航母方面的技术经验,日本根本就拿不出这样的设计图纸来。而即使向欧洲引进这样的技术,恐怕也来不及了。当然,手里有现成技术的美国不一定见得将这么重要的航母技术卖给日本!

“凤翔”级航母仍然采取了以往的斜角甲板设计方案,只是排水量比“赤城”级增加了15000吨,除了改善航母结构,增强航母抗沉与抗打击能力,另外可以多携带2000吨航空燃料,1500吨弹药。但是,以及日本海军对航母作战思想的限制,航母载机数量并没有得到提高,甚至还因为要加强航母结构,所以载机数量有所减少,只能够携带84架作战飞机,这远远的低于中国任何一艘航母的载机能力!

当然,中日双方不仅仅在建造新式航母与战列舰这两种主力战舰,同时也开始扩充别的舰种,这其中的重点,自然是潜艇!

通过这场海战,双方都发现自己临时改进的重型潜艇用鱼雷的作战效果非常理想,而且这还仅仅是做了初步的改进,勉强加大了战雷头的装药量以及战雷头的结构,就能够有效的对付对方的主力战舰了!而且,现代化潜艇在海战中的优势表现得相当明显,特别是在各国水面战舰的速度纷纷提高,而反潜探测能力却并没有提高多少!所以,潜艇必然会在海战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中日几乎同时开始建造新一代潜艇,同时开始加强潜艇的反潜作战能力,道理很简单,在水面舰艇的反潜能力降低,一时半会又无法出现质的提高;而航空反潜力量又无法为舰队提供全时段的反潜能力,在这一情况之下,只有加强潜艇本身的反潜能力,因为实战已经证明,潜艇就是最好的反潜武器!

在改进现有潜艇,并且加快新式潜艇建造工作的同时,双方都在寻求更为强大的潜艇武器,即更为先进的潜用重型鱼雷!现有的潜用重型鱼雷几乎都是在老实鱼雷上改进而来的,所能提高的作战能力非常有限。最明显的是战斗部破坏能力偏小,无法有效的对付有防鱼雷装甲带的主力装甲,以及鱼雷的速度已经无法跟上水面舰艇的速度了。以中国的35号650毫米鱼雷的速度为例,其最大速度虽然达到了70节,但是正常作战速度只能够达到50节,而日本的主力水面舰艇的速度却达到了55节以上!而日本的533毫米重型鱼雷的速度只能达到50节,根本就追不上任何一种装备了聚变动力系统的水面战舰!

新式鱼雷的研究工作并不是很顺利,毕竟鱼雷无法使用聚变动力系统,大多数鱼雷使用的是蓄电池作为动力源,而比较先进一点的,使用的是大功率封闭式内燃机。而这两种动力系统的功率密度是无法让鱼雷达到100节以上的速度的!所以,必须要开发新的鱼雷动力系统,但是这绝对无法在很短的时间之内完成,即使在好多年前,很多国家就已经在开发这方面的技术了,但是遇到的技术难题很难迅速解决!所以,在这场战争中,潜艇虽然具备有强大的威胁能力,但是受到使用武器的限制,在很长的一段时间之内,潜艇的作战模式主要是拦截射击,即在对方战舰的航线前埋伏下来,然后从侧面进行攻击!而这,极大的限制了潜艇战力的发挥,恐怕,这是所有潜艇官兵最为不甘心的事情吧!

除了提高潜艇作战能力之外,加强水面护航舰艇的作战能力也是极为重要的。通过这场海战可以看出来,出了航母与战列舰之外,别的水面舰艇所能够发挥的作用并不是很大,而且还存在着明显的缺点!

首先是防空战舰的作战能力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化海战的要求。其实,中日的主力防空战舰都是巡洋舰,因为受到成本,作战使用的限制,巡洋舰的排水量不可能很大,不然任何一个国家都承受不起这么庞大的海军编制。而正是这种限制,让巡洋舰的防空能力也受到了巨大的限制。拿“黑龙江”级战列舰与“太行山”级巡洋舰做个比较,就能够很明显的看出问题的所在了。因为“黑龙江”级战列舰装备有2座聚变反应堆,能够提供至少250兆瓦的动力,这足以在保证战列舰的航速不降低的情况下,维持6门粒子炮持续作战。而巡洋舰只有一座聚变反应堆,只能够提供100兆瓦的动力,在保证战舰航速不降低的情况下,只能够维持2门到3门粒子炮持续作战。另外,战列舰能够携带至少120枚射程达到了220公里的区域防空导弹,而巡洋舰只能够携带120枚区域防空导弹,且其火控通道比战列舰少了两个!这些,都是因为巡洋舰的缺点!

最严重的缺点,是巡洋舰的生存能力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就算只挨上一枚战列舰的重型炮弹,或者是一枚反舰导弹,至少都将失去作战能力,而战沉的比例也非常巨大。所以,在激烈的海战中,巡洋舰几乎成为了摆设。

同时,作为一种主力战舰,巡洋舰在海战中,仅仅承担起了防空任务,这未免让人觉得很浪费。所以,提高巡洋舰在海战中的作用,是中日海军都在考虑的问题。从这次海战之后,中国开始建造新一代的“南迦巴瓦”级巡洋舰了,该级巡洋舰装备的203毫米电磁炮是从新设计的,射程达到了创记录的450公里,这使巡洋舰具备了打击对方主力战舰的能力。同时,该舰的航速提高到了65节左右,显然,这完全是针对日本以发展战列舰为主力的海军发展方针的对抗性行动。当然,这也是为了与日本新一代巡洋舰对抗而设计建造的。正是因为这级巡洋舰其特定目的的设计结果,最终导致该级巡洋舰在战争结束之后,没有服役多少年就退役了,因为这并不适合未来海军的发展方向!

日本人做得更彻底,在“高波”级巡洋舰的基础上,发展了可新一代的重巡洋舰“黑羽”级。这种巡洋舰的排水量达到了23000吨,比中国的“南迦巴瓦”级巡洋舰的排水量多出了整整6000吨!装备有12门203毫米,射程达到了350公里的电磁炮,同时重点部位都能够抵抗中国以前巡洋舰的炮击,速度达到了65节,成为了战时最强大的重巡洋舰!

另外,日本还准备发展一种战列巡洋舰,即拥有战列舰的火力,但是防御能力比战列舰低一点,速度却更高一些的,能够与战列舰一起作战的大型战舰。日本设计的这种战列巡洋舰的排水量达到了55000吨,装备了9门540毫米主炮,可以说是为了补充战列舰数量不足而建造的一种替代型,成本更低的战舰。

此外,双方在研制水面反潜战舰方面都在2046年中期左右取得了突破,中国第一代以聚变反应堆为动力系统的反潜驱逐舰正式开工建造,并且从2047年初,以每月5艘的速度加入海军服役。从这可以看出来,中国的造船能力有多强大。为了增强其反潜作战能力,该级驱逐舰不但装备了新式的动力系统,同时也是第一种使用非传统推进系统的水面战舰!该战舰使用的是电磁流体推进技术。这种技术的原理并不复杂,早在20世纪80年代,美苏都在这方面做过努力,但是在研制中存在的技术难度却非常巨大,最终苏联解体,而美国的全球霸权地位已经不再需要这种技术的支持了。到了2035年左右,这方面的技术都已经逐渐成熟,2040年,中国第一次在一艘核潜艇上实验了这种水中推进装置,本来计划于2048年左右将其用在新一代核潜艇上。现在,战争爆发了,新一代核潜艇提前开始建造,但是该推进系统的研制方面,却没有达到潜艇使用的小型化要求,所以,只有提前使用在驱逐舰上了!

因为采用了磁流体推进技术,所以该级驱逐舰的结构与以前的大多数驱逐舰都不一样,是继欧洲的三体驱逐舰之后,第一种采用了三体船技术的海军战舰。因为采用了三体船技术,所以驱逐舰的载机能力得以提高,可以携带3到4架反潜直升机作战。同时,因为采用了聚变动力系统,也装备了2座粒子炮,解决了驱逐舰防空能力薄弱的问题。可以说,另外,该级驱逐舰装备了两座203毫米单管舰炮,也具备了一定的对地打击能力。

可以说,这是一种设计非常完美的战舰,是中国在这场战争中的绝对主力,正是因为这种驱逐舰的出现,极大的改善了中国海上交通线的安全问题,同时,也正是在战争期间,与上百艘这样的驱逐舰奋战于各海域,为中国海军的行动提供了巨大的支持,为战胜纳粹日本,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而日本海军在小型化聚变反应堆方面遇到了巨大的技术难题,主要是在能量转换设备上出现了问题,无法达到实际使用的要求。所以,日本只能够发展排水量更大的反潜型巡洋舰,当然,这不但增加了日本的造船负担,同时,其反潜作战效能有多大,也就可想而知了。而日本直到战争结束的时候,都没有找到解决潜艇威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