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九日早朝的时候,政制院改选的事情算是拉开了序幕。
因为政制院改组的事情到了十月份就提上了日程,下午宰相和皇帝常例会议的时候也提过,因此具体章程也已经谈清楚。
接下来就按部就班,十月八日早上蔡齐和宋绶请辞,表面自己政制院任期结束,请求乞骸骨辞官回乡。
赵祯以他们两人都还算年轻为由,夺情又特许加了一任任期,这样就属于皇帝给的特例,不算违背了政制院每位宰相最多任期两届的规定。
但也因此让他们丧失了举荐候选人员的资格。
在他们提交请辞,又被夺情之后,就算是正式开始改选,赵祯当时让每位宰相提交候选名单,在今天早上的朝会上宣布。
因而经过一晚上的商议之后,今天早上就得递交名录。
一名大臣要想进入政制院担任宰相首先就有门槛,必须是由政制院下面的一级机构主官兼任政制院候补同知才有被举荐的资格,然后才能被现任宰相举荐成为名单人选。
作为权力空前强大的大宋宰相,百官自然是希望上进。但门槛本身就高,机会就非常难得。所以这背后肯定就少不得利益交换和政治盟友之类的存在。
此刻早上清晨时分,早朝时间更改之后,就是七点上朝,天色大亮,就不用再像以前那样满屋里点满了蜡烛,以至于浪费不少财政支出。
垂拱殿内,由于初冬来临,天气变冷,因而外面的门窗都紧闭,但屋子里都充满了明亮。因为现在宫里的门窗不再像以前那样用油纸蒙纱,而是改成了透明的玻璃,明亮又舒适。
屋里群臣大半都穿着外面套丝绸,里面塞棉花缝制的丝绸棉衣。
相比于以前古人用芦花或者动物皮毛取暖,现在的棉花可舒服得多,此物也在民间盛行,棉衣、棉被等物亦令百姓在冬天也有了安然度过的能力。
站在百官最前面的几人穿着雍容华贵的深紫色袍服,位列百官之前,以一个三十上下的年轻人为首,颇有些意气风发之像。
这帮人便是如今大宋皇帝陛下的宰相天团,分别为知政制院赵骏,同知政制院晏殊、蔡齐、宋绶、贾昌朝、李迪、张士逊以及蒋堂,除了远在幽燕的范仲淹以外,一名正一品,七名从一品宰相悉数到齐。
而在下方的一群人则穿着绯红色大袍,颜色由深红到浅红不等,这些人便是大宋各一二三级机构的主官和副官,足足有五十余位,级别都是正二品到从四品之间。
在这群绯红色大袍后面的,则是一群穿着蓝色和绿色袍服的官员,他们属于各部门的一些品级小,但权力较大能上朝的官员。
景佑官场改制之后,赵骏又进行了多方面的官制细微改动。
比如对一二三级机构的权重比例进行了增加或者减少,像最开始一级机构只有十一个,便是财政部、工商部、警察部、教育部、税务部,以及礼、吏、兵、刑、户、工等传统六部。
后来增加了御史台和谏台这两个类似于后世那个部门的机构,以此来增加对大宋官员的监督。
现在则又新增了大理寺(法院)、审刑院(检察院)以及开封府尹。
并且在官员级别和官服制式上也进行了调整。
如一品官员为紫色袍服,二品为深红色袍服,三到四品为浅红色袍服,五品到六品为蓝色袍服,七八品为绿色袍服,九品以下为浅青色袍服。
这样做一是为了提高政制院这些宰相的地位,二来也是差不多对应了对应后世级别。
如此一来便能明确官员品级和职能,细化他们的权力和义务。也不至于像以前那样官员职责混乱,职权划分不明确了。
而在场唯一一个正一品便是赵骏了。
因为北宋官制是诸尚书令,中书令,侍中,太尉,太师,太傅,太保,少师,少傅,少保,为正一品。
但这些官职都是加官,属于荣誉衔,在官员活着的时候基本上不可能被授予。
包括吕夷简、王曾这样资历比较老,且深受皇帝器重的老臣,也只有死后被追赠正一品太师和侍中。
而赵骏最开始其实是从一品职位,他的官职由爵位、差遣和虚职组成,爵位为宋国公,差遣是政制院知院,虚职为三镇节度使。
甚至都没有代表品秩的寄禄官。
但由于国公的品秩本身就是从一品,因此他就是从一品级别。
景佑改制之后,寄禄官和差遣融合,他的这个政制院知院也顺理成章地成为正一品,同知也只能是从一品级。
此刻垂拱殿上方台阶龙椅处,赵祯志得意满地端坐在上头,俯瞰着下方的百官群臣。
昨天张亢他们打下青塘与卓啰和南的消息已经传来,赵祯甚至都已经在开始考虑自己以后该选什么庙号了。
要知道这开疆拓土的功劳砸在头上,也就仅次于开国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