么长的时间,就是在陕州重新训练军队也够了。吴骥吴都指挥,不正是从这点考虑,才没有抽调西兵参与北方的大战么?”
去岁,是不是抽调西兵参与北方大战,吴骥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决定不抽调西兵,重新训练一支军队便成。
这是事实,众人无话可说。
“即使如韩大人所言,把北方之兵调入陕州,与西夏在陕州大战。可是,陕州的地形复杂,地势险要,不宜大军作战,北方之军多骑兵,善驰骋,更不宜在陕州作战。”蔡京步步进逼,道:“韩大人深通兵道,不会不知此事吧?”
“这个……”北方之兵多战马,多骑兵,善于机动作战,若是放到多山,地形复杂的陕州去,还真是不太好发挥,这是以短击长,自找不自在,韩琦为之无言。
“最重要的是,臣敢断言,若是真如韩大人所料想那般,大举集结大军于陕州,准备与西夏在陕州大战一场,那么,必是旷日持久之战,而且还无功!”蔡京的声调转高,很是尖细刺耳,比起邵九的声音还要难听。
“蔡京,你竖儒子,竟敢妄言!”在这方面,韩琦才是权威,蔡京如此结论,无异于狠狠打他的脸,他是忍无可忍,不由得喝斥起来。
蔡京却是没有理睬他的喝斥,接着往下说,道:“韩大入,稍安勿躁!请容我细细道来!大宋与西夏打了数十年,在陕州的兵马难道不多?陕州兵号称西兵,是天下精锐,难道他们不善战?大宋兵马,半在陕州!大宋精锐,半在陕州!以倾天下之半的兵力,以天下之半的精锐,与西夏打了数十年,奈何不得夏入,这是为何?”
对这个问题,宋朝的争论非常大,分岐很大,各种各样的理由都有,主要是西夏人善战,宋军不及。
“在下以为,并非大宋之军不如西夏人,而是用兵之地于大宋不利。”蔡京说到这里,走到地图前,指着地图,剖析,道:“西夏之地是河西走廊,最早是由霍去病打下来的。韩大人,你精通史实,请问霍去病是从哪里出兵的?是从关中,还是从哪里?”
霍去病攻打河西走廊,斩断匈奴右臂,为汉武帝彻底解决匈奴问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霍去病的出兵,是中国历史上最为重大的事件之一了。霍去病在同一年的春夏两次出兵,总共率领了三万精锐骑兵,硬是把盘踞在河西走廊上的二十四万匈奴大军打得灰飞烟灭,夺取了休屠王祭天金人。
“自然不是从关中出兵的!”韩琦精通史实,不得不照实而言。他的话一出口,右手抬起,轻拍了自己一个耳光,真是蠢到家了,怎生没有想到这事呢?
在蔡京的逼迫下,韩琦不得不如实而言。
他的话,好象雷霆轰地,震得一众君臣清醒过来了,宋神宗一下子蹦起来,抚着额头,道:
“呵呵!朕一时心急,竟然忘了此事!幸得蔡京提醒!”
“是呀!”王安石也是激动难已,道:
“大宋之所以与西夏在陕州打了数十年,就是因为东方这条进军道路掌握在契丹人手里,不为大宋所用,大宋才不得不在陕州与西夏打了这么多年!呵呵!如今,燕云十六州收复只是时间问题,若是大宋之军不是从陕州出动,而是从东方,从燕云之地出动,西夏就将面临两线作战的局面,这对西夏是天大的难事!对大宋而言,这是千载难逢的良机呀!”
在座一众大臣,哪个不是博古通今的人物?话都说到这份上,谁还不明白?个个眼睛明亮如同九天之上的烈日,振奋异常!
(未完待续)
第一0八章 华夏一家亲(六)
蔡京的一席话,给人拨开云雾见青天的感觉。原先,宋神宗他们乍闻陕州大败,丢掉五座城池后,不由得大惊。这是宋朝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大败仗,尽管宋朝积弱一百多年,给异族压着打了一百多年。乍闻这一败讯,谁能不惊?
宋神宗不仅震惊,还有些惶乱,隐隐有些无所措手足。王安石这些顾命大臣也是如此,他们想的就是如何从西夏手里尽快夺回五座城池,把影响降低到最小。
数十年来,宋朝养成了一种习惯性思维,那就是一提到与西夏作战,就是在陕州大打,在陕州调集重兵,决一死战。
这一习惯性思维,使得宋神宗他们忘了一件事,那就是如今的宋朝已经面临着截然不同的局势了。因为燕云十六州即将收复,对付匪夏的最佳进军路线即将掌握到宋朝手里。一星这条进军路线回到宋朝手里,那么,在陕州曼西夏大打已经完全没有必要了。
在陕州与西夏打,对西夏有利,对宋朝很不利。主要就是因为这里的地形极为复杂,±世势险要,易守难攻,而横山又不在宋朝手里,使得宋朝处于极度不利的地位。而西夏却是鲥于进可攻,退可守的有利境地,进退自如。
这是数十年宋夏战争中得出的惨痛结论!
若是从燕云之地进军的路线回到宋朝手里,陕州的地位就会大降,在对付西夏的战季中,其作用就会锐减。
从燕云之地出发,往西进军,攻打河西走廊,自从霍去病收取这一地方之后,就成了传统进军路线,一千多年来,一直如此使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