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水浒怎么读拼音 > 1皇天授道中下117(第1页)

1皇天授道中下117(第1页)

九天玄女还传了天言:“遇宿重重喜,逢高不是凶。外夷及内寇,几处见奇功”。

我认为原本流传下的内容中,这几句天言只有“遇宿重重喜”在西岳有部分解。这里遇宿元景(应该喻义是“夙愿竟”)一事,达到了快速攻破原本难以攻克的华州、壮大梁山而又免于陷入远途长期作战风险,是天降大喜。当然,这句天言只是提示、引导、肯定,而不是强行扭转宋江的行为。没有天言,宋江吴用大概率也会是同样的处理方式(尊敬、不伤害、不贪利),但可能行事没那么顺遂、行为可能不到位、有波折。所以此处天言起到的是顺势定心、敲定一处关键情节的作用。既然是“重重喜”,那么少华山之役应该只是一处,后面宿元景应该还要发挥影响,给梁山带来喜事,这件喜事当前流传版本是奠定招安,我认为是妥当的。这应该是原意。因“夙愿竟”这个喻义本来就该指向梁山那阶段战略中最大的夙愿,应该是敲定招安。只是我认为当前流传版本中宿元景发挥到的作用可能比原意可能要小一些。

“逢高不是凶”,那么大概率逢高要先貌似显凶,然后天降意外情况,让高俅有充足动力以梁山不知道的信息实现似凶实吉。从这里看,三败高俅剧情与这句天言必然存在冲突,现存版本与高俅对敌根本没有什么“凶”的感觉。其实本来就该如此。呼延灼、关胜两战,朝廷都能带给梁山极强的压迫感,童贯、高俅之战反而打的那么儿戏,本来就不妥当。当然,如果参照第一句天言的作用方式,则在“逢高不是凶”没有发生提示的情况下,宋江、吴用应该也有充足的预案,只是应该有一些不确定性;且“逢高”应该也是梁山冒巨大风险、有较大转折可能时的一个事件。这样来看,梁山与高俅的会面方式,在原本原意里究竟是不是直接军事冲突,其实都是可疑的。

童贯在枢密院任职,率领军队出征本来就可以是他的任务,也算符合历史;但高俅作为禁军殿帅,其职责是拱卫京师,在童贯后亲帅军马出征,其实不符合其职务逻辑。五虎闹东京时高俅组织巡警、登城守备,这才是高俅的本职事务。所以“逢高不是凶”一句,现在我已无从猜测作者本意。且这里还有个问题,就是高俅本来是否如目前流传书里那么个恶法?还是后续说书人给抹平了?高俅迫害王进林冲,与梁山好汉有个人恩怨是确定的,但公务上高俅恐怕不是后来表现的那么头脑简单。我更倾向高俅是一个立体复杂的为恶形象。不过这个只能是疑问,很难分辨。

同样,外夷及内寇这句,在现在流传的文字里,作为天言(关键情节转折)的功效也是毫无体现。以现在流传文本的剧情走向和招安方式,这句天言就是废言,因为招安后梁山毫无选择权。如果这句天言不是后人添加,要让其发挥天言的作用,那么梁山的招安形式必然不是按现在所流传的方式,而应该参考历史上张士诚受元招安的形式,即招安之后,众星仍然聚众在梁山;朝廷下旨,宣调梁山兵马对抗外夷内寇,梁山内部有争议分歧,这种情况下,宋江吴用统一意见,选择帮助朝廷征战,这样这两句天言才可以成为关键提示;同时这一选择才更有招安后虽不能全忠尽义,但仍能做到“为臣辅国安民”的含义。

九天玄女要求宋江“替天行道”,直至“功成果满”,“作为上卿”。既然是“替天行道”,那么全忠尽义、辅国安民自然都是天道不能行的情况下进行的。天道不能行于世,而梁山忠天行义,这也算隐隐忠君,毕竟君为天子;所以从这个交待来看,梁山何必招安时对朝堂卑躬屈膝、完全听命而作表面上的忠君行义?宋江的个人行为风格是身怀大棒而面示萝卜,或者简洁点说是绵里藏针。实际行事的时候宋江根本就不是一味懦弱忍让之人,而是结合所有头领意见做居中整合,基本没有一意孤行、真正放弃利益主权的表现。就如对宿元景交互中,表面上宋江言辞谦卑,但实际行动则是随时毫不犹豫地让李俊等人动手,揪着太尉身边人往水里丢来震慑太尉。所以以这个逻辑来推断,宋江听九天玄女的交待才是他和梁山的第一要务。

而且既然已经“忠天”了,君为天子,如果宋江不讳言,那应该是君不忠天的问题,而不是宋江忠不忠君的事。即便宋江讳言,为天子摆脱责任,但宋江的说法里,也从没认为朝堂之上不是奸臣群聚,所以现存版本招安卖山的行为,其实是不符合这里九天玄女对宋江的交待逻辑的。宋江在交待之后,应该是一直坚持“替天行道”,直至“功成果满”,对朝堂应该是居中调合,一面斗争,一面以招安达成表面妥协,但不该放弃“忠天”“忠义”,突然把实质行为改去“忠君”、“忠于朝堂”。宋江如果真做出了弃山、听凭奸臣调遣、进而不能“去邪归正”的行动,那倒真的应该“罪下丰都”。

这里九天玄女许诺,让宋江坚持替天行道,直至“功成果满”,焚天书告天,再“作为上卿”,他日“琼楼金阙”“再当重会”;以宋江的行事方式,除非后文出现特大剧情转折(投降式的招安其实是一个特大剧情转折),否则是不应该去丰都的;所以流传版本里最后梁山众人被封土地,这是让九天玄女也说了谎,也与此处交待矛盾剧烈。此外,“他日琼楼金阙”,我很怀疑这里有隐语。我怀疑这句话会不会是“穷喽金缺”的谐音喻义,即穷尽恶人、挫败金兵?或者是梁山兵力穷尽、挫败金兵?如果以这个来对应外夷内寇的话,那《水浒》的后续剧情就更可能是抗金灭方腊。喽穷,可以是方腊灭;金缺,则只是挫败,不能灭亡;甚至可能仿岳飞风波亭事件,让朝堂从背后暗害,引发天罡地煞归天。

当然,如果是金“却”,那就只是抵御住金兵,随后就被暗害归天。此外,琼楼也可能是某地名,比如可能是宋江击退金兵,率众登楼,夜宿楼上,发现这是琼楼。九天玄女再次托梦,告诉他功成果满,当为上卿,可焚天书。于是实现了“再当重会”。宋江醒来焚书告天。转天奸臣加功进爵旨到。宋江以为是在朝堂为上卿,服从指挥、没有疑问。庆宴之上,众人喝下毒酒一起归天正果,不失为一种符合这些话语的结局可能。不过这个喻义在现存文本里几乎是孤证(有些地方有类似喻义,有隐约响应),也有概率同音只是凑巧(玄女的话应该很重要,用语仔细想来非常精准,凑巧的可能性不会特别大)。

九天玄女还传了天言:“遇宿重重喜,逢高不是凶。外夷及内寇,几处见奇功”。

我认为原本流传下的内容中,这几句天言只有“遇宿重重喜”在西岳有部分解。这里遇宿元景(应该喻义是“夙愿竟”)一事,达到了快速攻破原本难以攻克的华州、壮大梁山而又免于陷入远途长期作战风险,是天降大喜。当然,这句天言只是提示、引导、肯定,而不是强行扭转宋江的行为。没有天言,宋江吴用大概率也会是同样的处理方式(尊敬、不伤害、不贪利),但可能行事没那么顺遂、行为可能不到位、有波折。所以此处天言起到的是顺势定心、敲定一处关键情节的作用。既然是“重重喜”,那么少华山之役应该只是一处,后面宿元景应该还要发挥影响,给梁山带来喜事,这件喜事当前流传版本是奠定招安,我认为是妥当的。这应该是原意。因“夙愿竟”这个喻义本来就该指向梁山那阶段战略中最大的夙愿,应该是敲定招安。只是我认为当前流传版本中宿元景发挥到的作用可能比原意可能要小一些。

“逢高不是凶”,那么大概率逢高要先貌似显凶,然后天降意外情况,让高俅有充足动力以梁山不知道的信息实现似凶实吉。从这里看,三败高俅剧情与这句天言必然存在冲突,现存版本与高俅对敌根本没有什么“凶”的感觉。其实本来就该如此。呼延灼、关胜两战,朝廷都能带给梁山极强的压迫感,童贯、高俅之战反而打的那么儿戏,本来就不妥当。当然,如果参照第一句天言的作用方式,则在“逢高不是凶”没有发生提示的情况下,宋江、吴用应该也有充足的预案,只是应该有一些不确定性;且“逢高”应该也是梁山冒巨大风险、有较大转折可能时的一个事件。这样来看,梁山与高俅的会面方式,在原本原意里究竟是不是直接军事冲突,其实都是可疑的。

童贯在枢密院任职,率领军队出征本来就可以是他的任务,也算符合历史;但高俅作为禁军殿帅,其职责是拱卫京师,在童贯后亲帅军马出征,其实不符合其职务逻辑。五虎闹东京时高俅组织巡警、登城守备,这才是高俅的本职事务。所以“逢高不是凶”一句,现在我已无从猜测作者本意。且这里还有个问题,就是高俅本来是否如目前流传书里那么个恶法?还是后续说书人给抹平了?高俅迫害王进林冲,与梁山好汉有个人恩怨是确定的,但公务上高俅恐怕不是后来表现的那么头脑简单。我更倾向高俅是一个立体复杂的为恶形象。不过这个只能是疑问,很难分辨。

同样,外夷及内寇这句,在现在流传的文字里,作为天言(关键情节转折)的功效也是毫无体现。以现在流传文本的剧情走向和招安方式,这句天言就是废言,因为招安后梁山毫无选择权。如果这句天言不是后人添加,要让其发挥天言的作用,那么梁山的招安形式必然不是按现在所流传的方式,而应该参考历史上张士诚受元招安的形式,即招安之后,众星仍然聚众在梁山;朝廷下旨,宣调梁山兵马对抗外夷内寇,梁山内部有争议分歧,这种情况下,宋江吴用统一意见,选择帮助朝廷征战,这样这两句天言才可以成为关键提示;同时这一选择才更有招安后虽不能全忠尽义,但仍能做到“为臣辅国安民”的含义。

九天玄女要求宋江“替天行道”,直至“功成果满”,“作为上卿”。既然是“替天行道”,那么全忠尽义、辅国安民自然都是天道不能行的情况下进行的。天道不能行于世,而梁山忠天行义,这也算隐隐忠君,毕竟君为天子;所以从这个交待来看,梁山何必招安时对朝堂卑躬屈膝、完全听命而作表面上的忠君行义?宋江的个人行为风格是身怀大棒而面示萝卜,或者简洁点说是绵里藏针。实际行事的时候宋江根本就不是一味懦弱忍让之人,而是结合所有头领意见做居中整合,基本没有一意孤行、真正放弃利益主权的表现。就如对宿元景交互中,表面上宋江言辞谦卑,但实际行动则是随时毫不犹豫地让李俊等人动手,揪着太尉身边人往水里丢来震慑太尉。所以以这个逻辑来推断,宋江听九天玄女的交待才是他和梁山的第一要务。

而且既然已经“忠天”了,君为天子,如果宋江不讳言,那应该是君不忠天的问题,而不是宋江忠不忠君的事。即便宋江讳言,为天子摆脱责任,但宋江的说法里,也从没认为朝堂之上不是奸臣群聚,所以现存版本招安卖山的行为,其实是不符合这里九天玄女对宋江的交待逻辑的。宋江在交待之后,应该是一直坚持“替天行道”,直至“功成果满”,对朝堂应该是居中调合,一面斗争,一面以招安达成表面妥协,但不该放弃“忠天”“忠义”,突然把实质行为改去“忠君”、“忠于朝堂”。宋江如果真做出了弃山、听凭奸臣调遣、进而不能“去邪归正”的行动,那倒真的应该“罪下丰都”。

这里九天玄女许诺,让宋江坚持替天行道,直至“功成果满”,焚天书告天,再“作为上卿”,他日“琼楼金阙”“再当重会”;以宋江的行事方式,除非后文出现特大剧情转折(投降式的招安其实是一个特大剧情转折),否则是不应该去丰都的;所以流传版本里最后梁山众人被封土地,这是让九天玄女也说了谎,也与此处交待矛盾剧烈。此外,“他日琼楼金阙”,我很怀疑这里有隐语。我怀疑这句话会不会是“穷喽金缺”的谐音喻义,即穷尽恶人、挫败金兵?或者是梁山兵力穷尽、挫败金兵?如果以这个来对应外夷内寇的话,那《水浒》的后续剧情就更可能是抗金灭方腊。喽穷,可以是方腊灭;金缺,则只是挫败,不能灭亡;甚至可能仿岳飞风波亭事件,让朝堂从背后暗害,引发天罡地煞归天。

当然,如果是金“却”,那就只是抵御住金兵,随后就被暗害归天。此外,琼楼也可能是某地名,比如可能是宋江击退金兵,率众登楼,夜宿楼上,发现这是琼楼。九天玄女再次托梦,告诉他功成果满,当为上卿,可焚天书。于是实现了“再当重会”。宋江醒来焚书告天。转天奸臣加功进爵旨到。宋江以为是在朝堂为上卿,服从指挥、没有疑问。庆宴之上,众人喝下毒酒一起归天正果,不失为一种符合这些话语的结局可能。不过这个喻义在现存文本里几乎是孤证(有些地方有类似喻义,有隐约响应),也有概率同音只是凑巧(玄女的话应该很重要,用语仔细想来非常精准,凑巧的可能性不会特别大)。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