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沸腾十五年pdf > 第21部分(第1页)

第21部分(第1页)

很显然,第一位行政总裁,也是新城广播行政总裁张承勷并不合适,周凯旋还在内地找来了东方蜘蛛广告公司总经理、演艺界明星朱时茂和超越广告公司总经理陈小东 ,以及后来去了空中、曾很长时间担任TOM在线CEO的王雷雷,希望他们一起帮助把做好。

后来张承勷因过于注重内容建设,不能达到TOM快速膨胀的自我发展,于2000年7月17日离任,出任和黄电子商贸部门新职。在这个背景下,2000年7月,前高盛高科技部投资经理王兟被推到前台,担任TOM公司的行政总裁。

王兟入局

1964年,王兟出生于云南昆明;1979年,15岁的王兟顺利考入云南大学,成为一名少年大学生。在这里,王兟得到了良好的自我锻炼。“我在年级里虽然年龄最小,但最后我在竞选学生会主席时,却当选了,可能大家觉得我的口头表达能力、协调能力等各方面还不错。”王兟开始感觉到,自己在与人沟通方面具有一些优势,事实也是如此,在曾与他有过多次交道的前广州数据分局局长张静君看来,王兟是个能把树上鸟儿说得自己掉下来的人,有着超强的说服人的能力。

1983年大学毕业后。王兟就职于中国科学院,专门研究西南三省的土壤特性,然而他却越来越发现,自己并不适合做研究,而更适合做与人打交道的工作。为了改变这种状况,1984年,王兟考取英国牛津大学。进入牛津,王兟的专业也从理工换成了自己心仪的工商管理,研究的课题自然也不再是各类泥土,而是关于企业的经营之道。王兟为自己选了一个具有实战性的毕业论文题目:《一个亏损多年的庄园5年的管理计划》。论文最终拿到了牛津颁发的毕业论文二等奖。

1986年,王兟顺利拿到了牛津的管理硕士学位。然而,出人意料的是,早已立志从商的他,却没有直接步入商海,反而选择了一条有趣的道路:花3年时间,在牛津重新从本科阶段开始,学习哲学、政治学及经济学课程,又拿了一个学士学位。

1989年牛津毕业后,王兟被全球著名的咨询机构麦肯锡收入门下,在美国芝加哥开始自己的职业生涯。在这期间王兟和他的哥哥一起在芝加哥还经营着一家公司,搞高尔夫球管理及房地产投资。其中最经典的一个案例是1991年左右,美国政府部分物业要转为民用,他看准美国老龄化的趋势,联合芝加哥一家经营14所“老年人之家”的公司共同出资买下这些物业,由于拍卖回来的价格相当便宜,经过很好的改造装修、提供优良服务及各种附加运动设施等等,一个两室一厅的房子最后每个月只需要1100多美元,比起同等房1400美元的价格有明显优势,当时两幢楼改造出500多套房子,以较少的投资创造了非常好的现金流量。这也是王兟所淘的第一桶金。

3年后,28岁的王兟一次回国探亲路经香港,被香港银行界人士说服,“海归”港岛,在汇丰银行属下的获多利投资公司,开始自己的投资人职业生涯。第二年,王兟加入了著名的投资机构高盛银行。

在高盛期间,王兟主持完成了数个至今被业界赞赏的投资。其中最有名的案子是高盛入股平安保险案。1993年开始跟平安保险谈,1994年高盛和摩根斯坦利各入股2500万美元,各占5%,后来每家又追加投资1000万美元,股份变成左右,2005年平安上市,现在的市值已经从当年的5亿美元变成了160亿美元,高盛在平安上市前后就把股份转让给汇丰银行。这个案子为高盛获得十四五倍的回报,外带每年下来几百万美元的分红。投资平安的案子李嘉诚也参与了,王兟由此与李嘉诚有了交往。

王兟也作为主要参与人员参与了著名的粤海重组案,这也是高盛在内地投资最经典的个案之一,粤海案是现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当时在广东任职常务副省长期间主抓的重组案,高盛足足操作了两年,中间涉及到100多家债权银行,400多家公司,十分的辛苦和复杂,最终重组成功,王兟也受益良多。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163.Net和TOM跨媒体平台(1)

王兟真正为人所知,还是因为以个人力量神秘收购。

前文提到,因为率先开通免费电子邮箱业务而大受欢迎,在1999年前后不论流量和知名度都成为和三大门户并举的互联网网站,而且由于其商业模式和三大门户又有区隔,所以更得投资人青睐。投资人完全可以向美国资本市场讲述一个类似中国Hotmail的故事 。

是1998年3月开通的,到1998年10月,用户已经达到30万,突破了设计容量;到1999年6月12日,用户达到100万,10月7日,用户达到150万。用户增长后来到了实在没有办法控制增长得太快的地步。每个星期都在扩容,扩硬盘,扩服务器,是分布式的,每扩一次都很复杂,许多用户数据以及系统要重装。的运营公司飞华的技术人员在没日没夜地加班。

张静君也想过重新升级一套有更强负载能力的系统,但问题是丁磊和网易已经搬到北京去了,他们顾不过来。飞华咨询过网景、微太阳、微软,他们的要价都在几百万美元 ,飞华本来就不靠赚钱,此时,没有理由拿出更大的资金来投入。

到1999年底,飞华又往里面投了几百万元,从1999年3月开始,张静君就开始向上面打报告要求电信投资,由于诸多原因,一直没有批下来。

张静君们只好想出路。起初,张静君没想卖,想通过融资的方式,将资金引进来,将做下去。

一拨,又一拨,这一拨没见完,又来新的一拨,1999年下半年起,5?19行情和中华网的海外上市,让整个互联网概念炸了窝,而本就是投资人追逐的对象。张静君那段时间平均每周都要至少见一拨投资人,IPO、期权制度、收购杠杆、投资顾问……诸如此类的新名词冲击着张静君的大脑。

在这些寻求投资并购合作的人中,当时新浪的沙正治给张静君的印象最深,沙正治提的策略也让张静君觉得最可靠,新浪和合并,两个流量和影响力均在前三、而且还互补的网站将一起冲向纳斯达克市场。但很不巧的是,沙正治在1999年夏天闪电下课,这一提议被搁浅。

更致命的打击是,1999年9月,时任信息产业部部长的吴基传在两次公开场合重申了外资不能进入电信业的禁令,互联网属于电信增值业务,又属于电信投资的互联网业务,不论从哪个角度上说,都卖不了。

张静君一下子就傻住了。卖不了,可自己也不能把它养大,用户增长的速度实在是太快了。21CN的兴起,广东省电信部门希望重新起新的品牌,挤压。

投资人一下子消失了,只有一个人,还是不断的来找张静君喝茶,这个人就是王兟。王兟是张静君当时在的飞华公司的融资顾问安达信介绍过来的,此时的头衔是高盛高科技事业部的经理,高盛此时是新浪的承销商,高盛上下很看好新浪和合并的并购重组案,王兟本人更是分外看好,他认为是块好资产,所以,即便有禁令在前,王兟也没有退却,他一次又一次的到广州来见张静君,和她讨论看谁有可能接盘,怎么接合适一些,多少钱张静君觉得合适?

讨论来讨论去,王兟和张静君都觉得有价值,成长性也好,既然广州飞华养不起,不如卖掉。但问题出来了,谁来买?由于当时互联网本身很难实现赢利,因此,买家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买下后到海外上市,但既然新浪不买?谁又会买呢?搜狐不太可能,他们很想自己做一套这样的邮箱系统,而网易的可能性更不大,网易和163电子邮局之间的关系太微妙,太复杂,很难清晰。 。。

163.Net和TOM跨媒体平台(2)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