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是,吴潜亲自率兵三千人,往西南支援大理。对外号称两万大军,声势浩大,也引起了蒙古人的注意与恐慌。
双方先对峙许久,大理与大宋的联军,相互配合,又利用地形上要比蒙古人的更加熟悉的条件,竟然首战告捷。大理方面自然欣喜万分,夸奖大宋之兵乃天降神兵,大宋的吴潜,乃是上天遣来的神将。
这消息传入临安,传入百官与官家赵昀的耳朵里,自然都十分欣喜,这回又如山倒般的,许多人都支持余玠,夸赞余玠的贤能,有甚者,甚至还诋毁谢方叔,说谢方叔私心太重,才会极力弹劾余玠。
也大概是因为这些喜事,让赵昀看到了许些希望,于是他决定再“喜上加囍”,决定进封赵孟启的王位,于是召集群臣,共同商议。赵孟启也在这其中,他一直以来,没有特殊原因,这些朝会什么的,他都是参加的,毕竟需要听政学习。而实际上,他也喜欢这些,真的比什么四书五经要有趣多了。
而皇帝赵昀要想提到这封王之时,还缺个引子,这引子便是大理那里,宋理联军战胜蒙军之事。
大殿之上,正襟危坐着的便是大宋官家赵昀。在基本的仪式都完成后,赵昀开始问话了。
“近些天,朕闻大理一事,由余玠将近统军,援助大理国,与蒙军交战,首战则告捷,可谓可喜可贺之事!”
赵昀说完,继续目视群臣。
“臣等恭贺陛下!”众臣道。
须臾。
“恭贺陛下!此乃大宋祥瑞之事!”丁大全等人接着道。
不过不得不说,丁大全说的也没错,但不至于那么夸张。蒙古人只不过因为对大理地形还不够熟悉,所以才暂时吃亏,再过段时间,也不知会如何呢。
不论如何,皇帝很开心,道:“此战打得漂亮,朕也为之欣喜,确实是祥瑞之事。”
右丞相吴潜道:“此战首捷,确实值得庆祝,可蒙古人凶猛阴险,军力甚强,自是不可小觑的。”
赵昀虽被吴潜这么扫兴一下,却没觉得生气,只是同意、甚至夸奖道:“吴丞相之言没错,蒙古军队的实力不可小觑,还是应当谨慎为妙。不过这些都是余玠之事,他应当都能想到的。”
赵宋的皇帝数百年来大多习惯了文官的建议、指责、警醒,毕竟在太祖之时,就留下了不轻易杀文人的宗旨,顶多是贬官或罢官而已。不过,虽然皇帝要被这么多官员管束着,可却也没有什么都听文官的,而是他们说他们的,皇帝该怎么做,还怎么做,可以说是一意孤行了。
参知政事董槐道:“臣知余将军可行,是将帅之才,早在之前,武安节度使赵葵将军就曾夸奖余将军,是外阃之才,如今视之,确然如此。但确实不可掉以轻心,毕竟骄兵必败。”
赵昀只是同意道:“确然如此。”
停了一会,董槐道:“臣……臣请进封余尚书官职,以作嘉奖。其余将士,有功者也应当封赏。”
还没待赵昀回话,吴潜就急着说道:“陛下,董参知所言之事,尚不可以从之!”
吴潜说话时,主要是目视赵昀,作恭敬状,可同时又瞧了瞧董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