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台上台下小品是哪年的 > 第1部分(第1页)

第1部分(第1页)

前 言(1)

我自小喜爱京剧,在少年时代,时常结伴去观看传统京剧演出,对京剧的化妆、行头和唱腔兴趣浓浓。那时对京剧只是好奇,对“古代人”有一种神秘感,由于对京剧知识一无所知,自然不能完全看懂剧情。少年时代对武打戏尤为青睐,看得如醉如痴,对于我这个对京剧艺术懵懂的少年来说,看一场武打戏就算是一种精神享受了。

后来,因为文化大革命,传统京剧被作为“四旧”扫出舞台,失去这样一种精神享受,心中不免有一种怅然若失的感觉。

十余年未能看到传统京剧,一直是我心中的块垒,总感到这么优美的戏剧艺术,不能在舞台上展现,真是令人遗憾,同时又感到百思不得其解。

改革开放之后,我国文艺迎来了春天,传统京剧重新登上舞台。作为一个传统京剧爱好者,心中有一种莫名的激动。也许时间间隔太久,自己对传统戏剧的热爱已经与少年时代不可同日而语,不再有少年时代那种痴迷情结了。各种娱乐艺术门类的增加,已经使传统京剧在自己的艺术天地中占不到重要的位置了。

记得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我在中央电视台偶然看到张火丁主演的程派名剧《锁麟囊》,顿时被剧中的情节和主角精妙绝伦的表演所陶醉。从此,张火丁这个名字便镌刻在我的心中。她的表演美轮美奂,给人一种精神享受。传统京剧在张火丁的演绎下,显得更加富有魅力,更加具有艺术光彩,令人如醉如痴,欲罢不能。一出《锁麟囊》,使我重新迷上了传统京剧,重新认识到京剧艺术无穷的魅力。自此后,张火丁成为我心中的偶像。我喜欢张火丁,除了她精妙绝伦的艺术外,在她身上有一种超凡脱俗的另类气质,这种气质使张火丁的艺品和人品大放异彩,相映成辉。在京剧舞台上,不少青年女演员扮相十分俊美,但张火丁的美却有点与众不同,她的扮相也很美,但她的美有一种古典风韵,这种风韵成为京剧舞台上的一道亮丽风景线,令众多戏迷为之兴奋,为之仰慕,为之陶醉。难怪有戏迷将张火丁比作“误落凡尘的仙女”呢!

我第一次看到张火丁清唱,是在澳门回归祖国的一次晚会上。首次在荧屏上看到张火丁的“庐山真面目”,给我的感受是气质高雅,清新脱俗。不穿戏装的张火丁依然很美,尤其是那种古典美的风韵并没有因为不穿戏装而消失,反而“味道”更浓了。

自从在“荧屏”上“结识”张火丁之后,我的生活有了一种精神追求,我开始关注张火丁的演出,只要节目预报有张火丁的演出,我几乎一次也未落下,即使再忙,也要挤出时间进行观看,在观看中享受京剧艺术的魅力。因为喜欢张火丁,我成为一位痴迷京剧艺术的发烧友。

2001年4月的北京,春寒料峭,乍暖还寒。我与山东画报社记者高玉琦先生专程由济南来到北京。此行的主要目的是采访著名青年表演艺术家张火丁。有幸见到自己心仪已久的偶像,那种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上午,我们在中国京剧院接待室见到了张火丁。站在我们面前的张火丁身着一袭黑衣,风姿绰约,形象很靓,一双俊眼灵动有神,透出一种和善的光芒。名扬神州的张火丁,虽然不善言辞,但待人真诚,从她那甜蜜的微笑中,感受到外表内敛的她,胸中有火一样的热情。对于自己的艺术经历,张火丁并没有谈很多。她说,自己的艺术经历父亲最清楚,他老人家将会抽时间向我们作一介绍。

前 言(2)

第三天下午,张火丁的父亲张一来到了我们居住的宾馆,张一先生性格爽快,为人朴实厚道,讲话声若洪钟,有东北人的豪侠之气。果然,张一对女儿火丁的艺术经历如数家珍,他侃侃而谈,言谈中不时地流露出对爱女火丁的关爱之情。同时,记者从中了解到,在张火丁的艺术经历中,张一为女儿付出了太多的心血。这次与张一的交往,使我们之间架起了友谊的桥梁。

当我撰写的文章《张火丁火了梨园》发表后,张一先生给予了较高的评价,认为我的文风朴实,在朴实中见功力,是他看到撰写张火丁文章中的佳作之一。自此后,我与张一先生的联系更多了,由于我们不在同一座城市,难以有机会促膝长谈。为此,电话便成为我们传递信息的主要工具。

自2001年之后,我有机会在剧场观看张火丁的演出,这才是真正的艺术享受。我在北京观看了张火丁主演的《锁麟囊》、《荒山泪》、《白蛇传》、《梁祝》、《鸳鸯冢》、《红鬃烈马》和《江姐》等。在济南观看了张火丁主演的《锁麟囊》、《荒山泪》、《春闺梦》和《大登殿》等。现场观看演出与荧屏上的效果不可同日而语,近距离欣赏张火丁的艺术,感受她的艺术魅力,那种感觉真是妙极了!那是一种精神享受和艺术享受,对于更深入地了解张火丁的艺术,以及全面地了解她的艺品和人品,大有裨益。

在中国还没有一名演员像张火丁这样给我留下如此深刻的印象。原因不仅在于她形象靓丽,气质高雅,演艺出众,而且还在于她身上体现了一种特有的气质,可用一个字来概括,就是“正”。张火丁的艺术成就不仅仅来自于她的天赋,更重要的是来自于她的精神和气质。每位演员都具有各自不同的魅力,但张火丁的魅力很有个性,正是这种个性化十足的魅力,才使得那么多青年男女为之倾倒,为之迷醉。在当今时代,不乏有天赋的演员,但像张火丁这样正气如虹的演员却极为罕见。在当今物欲横流的社会中,张火丁能独善其身,抵挡来自各方面的诱惑,殊为不易。她真正称得上是德艺双馨的典范。当然,张火丁能有今天的成就,除了她个人的执著奋斗外,还在于她继承了前辈大师的艺品和人品。在抗日战争时期,程砚秋为了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走下了心爱的舞台,去当一名农家翁,这是何等的气节!多么高远的境界!在民族利益面前,他居然舍弃了自己心爱的艺术,以示对日本侵略者的抗议,真可谓“正气映日月,浩气贯长虹”。张火丁在台湾演出时,面对“红包会”的滚滚金钱,她丝毫不为所动,为了京剧艺术和程派艺术的尊严,她拂袖而去。她能做到这一点并不是偶然的,这说明张火丁在继承先师艺品的同时,她也很好地继承了他的人品。一个“正”字很好地诠释了张火丁的精神境界。

前 言(3)

张火丁的唱腔艺术是她艺术元素中的亮点之一。凡是看过张火丁演出者,无不为她那美妙动听的唱腔所陶醉。张火丁在继承程派唱腔艺术庄美、纯正、深沉、凝重和幽远个性的基础上,倾力打造具有个人鲜明特色的艺术风格。不少戏迷都有这样的感受,张火丁的演唱韵味浓郁,清新雅致,使人如饮甘醴,回味无穷。有的戏迷用“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来形容张火丁唱腔之美妙。张火丁的唱腔不仅好听、耐听,而且耐品,越品越有味道。张火丁唱腔特色在哪里?一些专家和戏迷对张火丁的唱腔进行了艺术上的探索,最终用四个字进行了科学概括,这四个字就是——“程腔张韵”。用“程腔张韵”来诠释张火丁的演唱艺术真是再贴切不过了。张火丁从艺以来先后学过张派、梅派和程派。当她决定工程派之后,并没有对其他艺术流派采取摒弃的做法,而是博采众长,取其精华,为我所用,将其有机地融合到程派艺术中去。张火丁虚怀若谷,不拘门户之见,善于吸纳众家之长,只要对提高艺术有益,她均采用拿来主义。1995年,张火丁拜见了著名评剧表演艺术家新凤霞,两人一见如故,一向不善言辞的张火丁好像有许多话要对这位评剧名家说。新凤霞幽默风趣地说:“火丁,我是京戏改评戏,你是评戏改京戏,我俩杀了个过河。”新凤霞当年曾向程砚秋大师学过《锁麟囊》,对程腔有所研究,她曾亲自指导过张火丁行腔中的咬字和气口的运用技巧,使火丁受益匪浅。张火丁十分喜欢新凤霞老师的唱腔艺术。她说:“新凤霞老师大小嗓结合堪称绝妙,韵味浓郁,悦耳动听。”因此,张火丁在演唱中注重借鉴新凤霞的演唱艺术,把新凤霞的唱腔技巧有机地融合在自己的演唱中。张火丁还注重研究粤剧大师红线女的演唱艺术。当年,红线女曾给张火丁教过粤剧《卖荔枝》,使张火丁有机会涉猎红派唱腔。她科学吸收红派唱腔中的艺术元素,并将其融合在自己的唱腔艺术中。随着艺术阅历的增长、文化底蕴的厚实,张火丁这种融合能力也就越来越强。于是,张火丁在这种融合过程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的个性色彩和与众不同的演唱风格。而“张韵”就是这种融合中的“果实”。

纵观中外艺术史,凡是有活力的艺术,都是具有鲜明特色的艺术,发展是艺术生命之源。张火丁的演唱艺术为何能受到众多戏迷的青睐?因为她在继承程派艺术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她不仅在程派剧目上有发展,而且在程派唱腔上也有发展。“程腔张韵”就是张火丁艺术风格和艺术特色的生动体现,也是艺术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

随着对张火丁的深入了解,她在我心目中的形象越来越高大,使我萌生了为她写传记的冲动。如果能将张火丁的艺术人生用传记这种文学形式表述出来,不仅对张火丁本人,对整个文艺界都很有价值。当今文艺界需要火炬,尤其是在戏剧艺术比较疲软的状况下,需要用火炬来点燃激情,需要用火炬照亮前进的航程,张火丁就是这样一把火炬,她在艺术上的成功,她高洁的品行,她对京剧艺术火一样的热情,就如同是一把熊熊燃烧的火炬。中国文艺界需要这样的火炬。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前 言(4)

当我把自己的想法说给张火丁时,张火丁并不同意给自己写传记。她认为自己还很年轻,今后的路还很长,况且自己与那些老一辈艺术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作为一名年轻演员,应当虚心向老艺术家求教,在继承和发扬传统艺术上执著追求,力争在艺术上卓有建树。但我给张火丁写艺术经历和人生经历的目的不是为她歌功颂德,而是通过她在艺术道路上艰难跋涉中所体现出的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精神,为艺术界注入一种精神元素,尤其是让青年演员从张火丁成长的道路中领悟一个真理:在艺术的海洋里,只要目标明确,百折不挠,奋发进取,就有希望采撷到成功的鲜花。

当我把为张火丁写传记的想法与张一先生交流后,张先生开始也有些踌躇,认为现在张火丁在艺术上还不够成熟,还有很大的拓展空间,给她写传记有点早。但在我真诚的感化和执著的坚持下,张一先生还是赞同了我的想法,并给予我积极的支持。2003年11月,在北京大栅栏的一家宾馆,我与张一先生聊起了张火丁的艺术人生。张一先生不仅具有非凡的记忆力,而且他是一个有心人,对于女儿成长中的重要事件,多数作过记录,在张火丁成长的艺术经历中,不仅倾注了张一伟大的父爱,而且也显示了张一不同凡响的目光,他能在火丁未成名之前就能预见到她的未来,为女儿的事业作了那么多铺垫工作,付出的心血也是常人难以想象的。这样一种伟大的父爱,这样一种远见卓识,不能不令人肃然起敬。

张一是做过演员和导演的人,他的叙述绘声绘色,引人入胜,但字字句句朴实无华,没有任何夸张的成分。他虽然在交谈中倾注了对爱女火丁的爱,但他实话实说,没有任何演绎的成分,听来真实可信。为栽培这朵艺术奇葩,张一先生付出了太多太多的心血。

真实是传记之“魂”。在撰写张火丁的艺术人生时,笔者不仅饱蘸着真情,而且始终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用素描的手法来展示张火丁的艺术人生。张火丁的艺术经历和人生经历中,确实有不少使人心潮激荡、感人肺腑的故事。如何去表现这些故事?是用华丽的语言去打动读者?还是用事实和真情去打动读者?我选择了后者,我认为“天然去雕饰”的效果要更好些,用真情和事实说话,比任何华丽的词藻更有感染力。然而,在写作过程中,我时常遭遇痛苦的熬煎。张火丁实在是太出色了!我在表现这个人物时,有时会感到笔拙、词穷。因为张火丁异彩纷呈的艺术人生就像一部史诗,作者表达起来难免会有一种“江郎才尽”的感觉。

客观地说,这部书并非是张火丁的传记,只是她艺术人生中的一个片断。因为三十多岁的张火丁,今后的艺术之路还很长,还会续写更多的辉煌。但这部书的价值在于,它凸显了张火丁在踏向成功之途的奋斗历程,尤其是展示了她在成名和成功前的坎坷经历。这种坎坷的经历对于读者和张火丁本人来说,都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因为坎坷的人生经历更能放射出璀璨的火花。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前 言(5)

作为一名青年京剧表演艺术家,作为红透梨园的大角儿,火丁的做人始终保持低调,她不事张扬,谦虚谨慎,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笔者在写作过程中,张火丁再三叮咛我不能忘记那些帮助和提携自己的人,因为自己的成长历程中也凝聚了他们大量的心血。

古语说,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这段话在当今社会仍有现实意义。张火丁在通往艺术殿堂的道路上历经坎坷,也曾受到一些不太客观的评说,但她有一颗包容之心。她对此并没有任何怨恨和不快,反而认为他们在某种程度上激励了自己,给予自己一种向上的动力。作为一名三十多岁的青年艺术家,能有这样的胸襟和气度,令人肃然起敬!相信火丁对人的真诚,对艺术的执著,以及对人生的独特感悟,会叩动你的心弦,继而使你的心灵产生震撼。她在当今滚滚的红尘中,能远离世俗,远离功利,做到超然待人生,实属不易。正如我们前面所说,张火丁的成功,与其是得益于她的艺品,不如说是得益于她的人品,是高洁的人品造就了卓尔不群的张火丁。

我相信这部书对于那些喜爱或者想了解张火丁的读者会有所帮助。因为这部书是本着求真、求实的态度撰写的,它记录了一个鲜活的、生动的、真实的张火丁。

杨景贤

张火丁,当今菊坛一颗耀眼的明星。在祖国的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凡是张火丁足迹到过的地方,几乎都会掀起一股“张火丁旋风”。有一位高中生在高考那年,每当出现心理压力时,她便倾听几段张火丁的唱腔,以缓解高考给自己带来的压力;北京有一位戏迷对张火丁的演出场场不落,只要是张火丁的演出,他是必到剧场观看,他因病住院,大夫决定给他动手术时,他听说张火丁近来在北京长安大戏院演出,硬是推迟了动手术的时间,待看完了这两场演出后,方才心满意足地上了手术台;上海有位戏迷听说张火丁在上海演出,这位对张火丁仰慕已久的戏迷,当时不知道张火丁居住的宾馆,于是他便一家一家大宾馆去寻找,在上海这样一个国际化大都市,宾馆如此之多,要找一个人谈何容易!然而,这位戏迷凭着一分执著,一种挚爱,终于见到了心目中的偶像张火丁。当时这位戏迷喜极而泣,场面十分感人。在泉城济南,笔者亲眼目睹了这样一个动人的场面:当张火丁主演的名剧《锁麟囊》结束后,全场观众并未退场,而是对张火丁的精彩演出报以雷鸣般的?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