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腓尼基人和殷商 > 第7部分(第1页)

第7部分(第1页)

龙山文化距今约4000年至5000年,是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种文化,属铜石并用期,因1928年首次发现于山东省章丘县龙山镇的城子崖而得名。一般认为商文明直接来自龙山文化,其前为大汶口文化。

语言学家李葆嘉在《论中国语的历史与历史中的中国语》一文中说:“20世纪上半叶,一些西方学者已经指出南岛语和汉泰语之间的关系比汉泰语和藏缅语的关系更密切。与之同时,还有许多艺术史家、人类学家和考古学家,为了说明南岛文化与中国中南部早期文化的一致性而做了大量论证。凌纯声根据印度尼西亚和中国悬棺葬的分布情况,认为印度尼西亚人来源于洞庭、鄱阳湖之间,又推定‘东夷’就是密克罗尼西亚和波利尼西亚人 的祖先。美国人类学家杨江认为,早在公元前4000年,马来…波利尼西亚人的祖先就开始了从中国东南出发的长途迁移活动。他们向南穿越印度尼西亚,向东到达南太平洋诸岛。绝大多数迁往南洋的夷越,至今还保持着与古越族相类似的文化习俗。”

这些语言学结论是否完全正确还难论证,起码“无风不起浪”。中国大陆与南岛文化之间确实存在密切的文化联系,只是把起源方向调整一下可能就正确了。比如,实际上中国东部出现的部分人群是1万多年前第四纪冰川融化时从赤道回潮到中国大陆去的。当然也有可能这些地区是互相交流的。比如在冰帽扩大期,中国大陆的人类被赶到回归线之内的赤道附近,然后在融化期他们又回到北方,发展之后部分人又扩展到赤道附近,这是有可能的。在证据稀少的情况下认定有文化联系就可以了,不要过早下结论谁是谁的祖先。

撇开来去先后的争论,对于联系性的存在大家是没有异议的。

这里需要关注的一个问题是,假如没有航海能力,无论是从山东半岛到辽东半岛还是中国大陆向太平洋群岛进发(或者反向)都无法进行,所以,即便我们暂时没有发现考古方面的证据,我们还是必须要承认,古代很久以前人类就具有超乎我们想象的航海经验与能力。否则以上这些语言学上的结论就不存在。当然,我们或许对此有另外一个解释,那就是所有这些目前看起来隔绝的地方由于海平面大幅度下降全部都陆地相通了。

西方学者蒲立本()所著《上古时代的华夏人和邻族》也说:“台湾北部大岔坑的绳纹陶文化,依碳14测定,年代是公元前3500年左右。这种文化与大陆福建和江西的新石器文化有关,这两地的文化目前可以追溯到公元前7000年。台湾西南部的凤鼻头文化,年代在公元前1000年至2000年之间,张光直(1977:169)将其归类为龙山型,与大陆沿海文化关系甚近”。

如此多的考古证明了的不同地区的文化联系,比如核心在山东的龙山文化与台湾之间的联系就很让人意外和警觉。在新石器时代如此广泛联系,我们不能认为他们都是在河边洗手不小心掉进海里的鲁滨逊,必须承认古代人早就有主动航海的能力,而且他们可以航行得很远。假如这个联系在6000年前,我们可以说他们之间陆地相接,假如在其后的时段则应该考虑一些航海工具的发展。

假如到杭州湾的河姆渡考古遗址就会看到一把距今7000~6500年、残长62cm、柄宽、桨叶长、厚2cm的木桨。有桨一定有船!

长江中下游以及沿海地区在新石器时代肯定有独木舟存在。专家估计,独木舟在中国的出现应该是10000…8000年前。

商朝的海洋特色非常鲜明,这一点已经无庸质疑,并且就人种方面许多人提到他们与太平洋人群的联系。但是传统在描绘“三代”图景时很少有人提及这一点,我倒不觉得这是某些学者故意,但事实是,这个欠缺直接导致了一个疑问的提出。商人发源于海边(山东),假如在海边沿岸找不到文明的根源,例如龙山文化的光亮黑陶以及青铜器的冶炼起源等在那里找不到起源,那么势必要继续向海外寻找。但由于商的海洋特性被掩盖了,所以它的海洋根源也被掩盖了。这本书的一个目标就是把商人的海洋性给提出来,并且适当解释他们的起源与外部的联系。

这样一个观点越来越多地被人提起,山东曾经出土有大量的欧罗巴人种,并且这一地区的欧罗巴人种现象直到公元5世纪还很明显,唐以后才趋向蒙古人种。在这一地区的汉墓中画像中看很清晰地看到,2000年前一群骑马的大鼻子奋力抵抗着蒙古人种。奇怪的是那些蒙古人种却划着船!假如不是我亲自看到这些画面我根本不相信这是真的,假如不是事先知道他们是汉墓作品我可能会认为这是近几百年内欧洲人的侵入。看来在我们失去记忆的远古,确实有大批欧罗巴人来到过山东。从画面上还不好判断两个不同的人种谁是原本的居民谁是入侵者,不过乘船人为渔民这一事实或许能给我们一些启发。这个问题可能只有等待更多的考古发现来鉴别了,不能简单地认为欧罗巴为原住民,蒙古人种的渔民就是后来者。

中国沿海从南到北在新石器早期就有人居住,而且有独具特色的依然还不知道根源的一些文明,但他们首先皆总体属于海洋文明。到商朝这个海洋文明得到进一步的拓展,并且几乎可以说是中国曾经有过的最为开放的时期,因为航海技术的积累到此时也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随后的东周使这个开放的大好局面很快就结束了,因为质朴的原始时代结束了,甚至连过去那种足以维持中西方交流的政治秩序也破灭了,春秋战国来临了。

航海与外面的世界(2)

我认为西方与东亚之间最频繁有效的交流实际上集中在“后商”与“西周”时代大约500年内。这个时期长期沟通两地的人们我猜想是一个声名远扬的海上民族以及一个商业民族。而在这同期,中东也出现了一个神秘而强大的海上民族,他们屡屡在埃及和地中海东岸出击,对一些强国造成了极大的打击,甚至拖垮了埃及帝国。至今这个海上民族还没有被具体化,没有人知道他们属于哪个国家哪个地区,只知道他们善水而勇猛。这批人会不会与亚洲有关,他们是否混有太平洋东部以及东南亚的海上民族呢?他们是否加入到自山东起源的商朝统治集团了呢?他们是不是闻名天下的腓尼基人?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海洋与船舶航行(1)

一般传统认为,“从罗马文明开始,商人们就通过熟知的水路运送货物,从一地到一另一地,把货物运到市场。 ”确实地中海的意大利半岛是最富于航海的,但时间恐怕远远早于老生常谈的罗马时代。“对于一个国家的商船而言,航运就是他们的谋生之道。对于一些商人而言,这也是积累财富的资源。野心勃勃的商人总渴望能发现运输货物的新航线,正是源于这种渴望才有了航海探险,以及新大陆的发现。但是最初,海洋勘探也有一些宗教原因。”

下面这个因素也是我想说的:“人们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探寻新大陆,想更加了解这个世界”。无论在哪个时代都有一些特例独行的大侠走在旁门左道上,探索新的世界与新的道路。不安分是一种自古至今最值得赞扬的品行,我猜想正是一直有大量不安分的英雄觉得在俗常生活中实在无趣才想出了种种办法探险,今天也一样,比如今天的激流冲浪、比如极地探险,实在闷得要死你就去北京王府井街头交120块钱来个蹦极跳。王朔说:“活的就是心跳”。是的,许多人生来就是为“心跳”而存在的,你不能阻挡他们探索新世界的愿望,我们也不能想象荷马史诗中的那些英雄会满足于闹市街头的“蹦极跳”,在那个原始浪漫时代时代他们肯定更乐于聚合一帮志同道合的勇敢者去世界各地攫取“金羊毛”。当然,中国一旦有了儒教影响,似乎一切就被凝固了起来,中国没有探险的英雄。但在史前阶段,我认为中国人很可能是与其他地方一样生龙活虎的人。

“在飞机问世之前,当两地被水域分隔而又无法架桥时,航海就是唯一的交通方式了。就算有了飞机以后,多年来船只也仍然是海上运输的主要方式。1881年到1920年间,保守的估计大约有几千万移民横跨大西洋和太平洋到北美开拓新天地并在那里定居。……在早期,大多数人使用木头和芦苇制成的竹筏,或使用特殊木材、树皮、动物皮制成的独木舟做航海工具。航海中,最高级的船只不过是有木桁的木制结构,木桁上覆有一层薄木板。……虽然许多早期的单甲板平底船只有一个方形的樯桅,但大约在公元1000年时,帆船就成为一种赖以使用的交通工具了。公元前100年中国人就发展了船舵,但直到公元1200年舵才风行起来。航海过程中,用舵可以驾船在海上航行”。

看来中国人在航海领域并不落后,这个历史基础让人怀疑中国东部人群是否来自一个海上民族。

古人有关船舶起源的这两个猜测都是可以考虑的:“古者观落叶因以为舟”(刘向《世本》);“古人见窾〔kuǎn款,中空之意〕木浮而知为舟”(刘安《淮南子·说山训》)。也有人猜测,独木舟很可能起源于山洪暴发时,不会游泳的人们抱着树干原木得以逃生,于是,人类就尝试着改造这些树干原木:将其掏空,使之在水中更加平稳,并能装更多的人或物。

早期制作舟船方法一般推断使用火烧与石器砍削结合。还有捆扎芦苇而成船,这个方法古埃及那里比较常见,而且有大量的壁画为证。葫芦渡海可能比舟的使用更早一些。

航海技术到底成熟于何时,古人的航海能力到底如何,实际上我们并不能严格推定。我认为人类有了语言能力之后不久,人类就已经开始船舶与航海技术的探索,而不仅仅出现于新石器时代。

中国和地中海国家是古代战船的发源地。公元前16~11世纪,据说商代就已开始使用舟船为军队运载工具。公元前1027年,周武王率兵伐纣,参战部队中就有47艘大船,他们在孟津渡河直捣商朝都城朝歌,灭了商朝。

最早的桨帆战船为单层桨,公元前1200多年出现于埃及、腓尼基和希腊人中间。公元前800年,单层桨战船开始装上青铜铸造的船艏冲角,用来进行海上战船间的撞击战。公元前700年,在腓尼基和希腊等国造出了两层桨战船。公元前550年,希腊最先造出三层桨战船。此后,三层桨战船成为地中海沿岸各国海军舰队的主力。

中国战国时期就比较确切地有了“帆船”。但一个流行的观点认为,中国商朝时期就有帆船,甲骨文的“凡”字( YIN108 )就是“帆”。英语里除了“sail”之外“velamen”也有“帆”的意思,其拉丁语为“vl3re”,另外英语的“帆船”为“sailing vessel”。或许我们可以把“帆”(fan)与“vel”进行比较,发现这两个读音接近,要知道在中国话里经常“v”“f”不分。

《海洋世界》一书总结说:“用于海洋的航船类型有下来几种:1阿拉伯独桅帆船,可以抵御任何强风。2,中国帆船,东亚东南亚使用。3,欧洲帆船。4,混合帆船。”看来中国在其中占有一个很突出的地位,中国古代文明中的海洋气息很浓。并且,从另外一方面看,让我们抽取出来这几个地域:阿拉伯、中国、东南亚、欧洲,其实这几个“地点”正是古代一个著名海上民族腓尼基人行走的路线,它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凸显了古代海洋民族所经历的场所、背景与民族。并且,在今天已经消失的腓尼基人与阿拉伯人的联系也越来越大起来。

“第一艘有重大意义的船只是由腓尼基人建造的大帆船,它是航行于地中海的标准船只。从公元前3000年到18世纪,人们一直在建造此种大帆船。其中最为人所熟知的是希腊人驾驶的船,它长约40米、宽约6米。尽管经常有一个方形的独桅,但浆仍是推动力的主要方式……。最早的船是在古埃及建造的,也可能是在地中海的其它地方。这种船是由一捆捆尖头的纸草杆捆绑在一起建成的,长约11米。”

海洋与船舶航行(2)

腓尼基人在世界海洋文化中渐渐浮出海面。但腓尼基人是一群什么样的人呢?

《海洋世界》使用传统的语言告诉我们:“腓尼基人在地中海沿岸建立了城邦国家。大约公元前1200他们已经成为古时有影响力的头号商人。大约公元前800年,这个海洋民族建立了迦太基(新城的意思),几个世纪以来,它一直是地中海的主要港口”。公元前1200年前后正处于中国“后商”,腓尼基文化在地中海突然兴盛起来。在中国具有海洋背景的“商人”与腓尼基人之间有因果关系吗?还是继续先把船的发展史讲完。

“幸存下来的最古老的船,为公元前26世纪统治埃及的法老胡夫所拥有。这艘4600年前的古船被分为若干部分,埋在基沙的胡夫金字塔附近……。现在这艘船陈列在埃及的一所博物馆里。”实际上幸存下来的船很少,因为木头容易腐烂,但是通过许多材料人们推断:“公元前30000年:土著人乘着海上小船到达了澳大利亚。公元前1500年:玻利尼西亚人开始勘探太平洋,并在此建立殖民地”。

“一艘被认为是腓尼基人的古老船只最近在地中海距水面近一千米的海底被发现。这艘沉船被人们称作“迈尔卡斯”,它是根据腓尼基水手神的名字命名的。……1954年在地中海发现了最古老的沉船之一,它是公元前12世纪沉没的。人们从这个小商船上打捞出许多铜块、石制天平以及加工制品”。另外一个被认为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古老的沉船,是1982年被一个潜水员发现的。该船是在地中海距海面43…52米处被发现的,此处位于土耳其南部乌卢布朗地区附近。

《希腊神话》中的最大船只配备50桨,这就是伊阿宋去取金羊毛的大船,当然《希腊神话》里也不缺乏帆船类型。顺便解释一下,有人认为夺取“金羊毛”活动可能就是中亚流行的骑马叼羊比赛,而当地由于盛产黄金,并且他们有一种方式是用带毛的羊皮放在水里沉淀黄金,故而有远征夺取“金羊毛”的故事原形。

进入近代,蒸汽机在18世纪末问世,19世纪开始用于商业航运。之后依次航船使用的的动力为:蒸汽机,气轮机,内燃机,核动力引擎。

航海并非只需要勇气。“航海需要具备观察能力、科学知识、技术要求、甚至艺术细胞。……与现代海员相比,早期海员的航海是很困难的。他们的航海只是从海岸的一点到另一点的简单移动,当时的技术也仅限于依靠风力这种自然“仪器”来导航。后来海员们尝试在公海航行”。

在辽阔的公海航行中有一些对于我们旱鸭子来说很新奇的一些文化。例如,玻利尼西亚人早期在太平洋航海中会利用这样一些线索判断陆地:鸟儿的出现、云彩的形状、大海的颜色、甚至气味等。

在航海仪器方面,“早期的海员利用天体导航在公海航行。他们把天空想象为环绕地球旋转的中空球体,根据这个球体天空上的太阳、月亮、行星、恒星来确定船的方位。而且在这个球体天空上还有一个类似于地球经度(时间角度)和纬度(磁偏角)的重要系统。……许多有伟大航海文化的民族,诸如腓尼基人、诺斯曼人、波里尼西亚 人,都懂得利用天体航海。……但这种方法也有缺陷,即要求可视性强。如果天体被云雾?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