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穿越绘画 > 第17部分(第1页)

第17部分(第1页)

在中国近代史上,有一位启蒙思想家、翻译家叫严复(18541921),他曾留学英国。回国后,他推介、翻译了许多西方思想家的作品,其中最著名的是英国博物学家赫胥黎(18251895)的《天演论》。严复以“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概括《天演论》中生物界、包括人类社会的进化论观点,这在当时的中国社会引起轰动。因为这本书警示世人只有竞争才能免于淘汰,遂成为五四时期中国新青年追求科学和真理的必读书籍。

世上的竞争同样存在于人类社会中,但是赫胥黎并不赞成按“大自然进步法则”来制定人类社会的发展蓝图,他认为道德情感和社会责任感构成人类社会的基础,弱小者不应自生自灭,而是应该受到保护。那么可能成为我们竞争对手的同学、同事或者同行,到底是同在一个屋檐下的伙伴,还是你死我活的敌人?

我们常听到 “同行是冤家”的说法,之所以这么讲,无非是由于竞争的成败直接关系到个人的声誉、个人的利益,于是互相提防,甚至采用不正当的手段,互为倾轧。曾有媒体报道,两个相邻的早餐店为争生意,一家店的老板竟然雇人到对方的店里投毒,险些出人命,当然,生意没兴隆,反倒落了个锒铛入狱的结果。虽然这是一个很极端的例子,但也能看出同行之间陷入你死我活争夺的激烈程度。

只要不是垄断的行业,各行各业都存在着或大或小的竞争,其激烈的程度从我们身边的小到餐馆、服装、美容美发,大到饭店、航空、旅游等等都能够亲身感受到,的确有竞争就有优胜劣汰、适者生存。但是,如果缺乏对良性的竞争环境的正确认识,贪图眼前一时的利益拼得你死我活,往往会陷入到恶性竞争的漩涡之中。你打折我也降价,结果争得鱼死网破,商家受损,行业也一蹶不振,丧失了进一步发展的后劲和元气。而消费者也许开始得到了一时的实惠,但随着行业的败落,产品的创新、服务的质量都会受到长期的负面影响。所以,忘记了共生共荣原则的竞争,不仅谈不到自身的发展,而且还经常会是短命的。

不过在竞争中我们也看到一些聪明人,他们开始改变单一的竞争模式,丰富自己的竞争手段,在产品或服务品种上做到人无我有,在质量或品质上做到人有我优,最后才是价格的人优我廉,而不是一味地拼价格。比如一些特色街道,像餐饮一条街,酒吧一条街,服装一条街,古玩一条街……一条街上虽然云集着同类的产品,却有不同的特色、价位和市场定位,适应不同阶层人的需要。随着整体规模的越来越大,知道的人越来越多,大家的生意都越做越红火。这样,消费者得到更好的服务,商家得到实惠,行业也得到了发展和提高,竞争进入一种良性的循环。如果仍狭隘地认为这条街就孤零零地由你一家店独占最好,知道的人恐怕就只有附近的居民和偶尔的过路人了,终究成不了气候。

行业与行业之间的竞争关系如此,人与人之间的竞争关系也是如此。有些人总以为自己很高明,有了一点成绩就盲目膨胀,带着有色眼镜去看别人,看到自己的都是优点,看到别人的都是问题,很不客观地把自己放在一种居高临下的位置,处处贬低别人来抬高自己;而在大是大非面前,本该为别人主持正义、伸出援助之手的时候却装聋作哑、默不作声;对于那些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比自己好的人,他们的心里就更不平衡,妒火中烧甚至充满了仇恨,不是冷言冷语刁难就是恶语中伤,甚至竭尽全力地诋毁。仿佛这样做自己的价值才能得到体现,其实非但自己不会因此而有任何提高,也丝毫无法阻挠别人的发展。所以,嫉贤妒能的人带给自己的只能是心理上的痛苦,也枉费了自己许多宝贵的时间和精力。

同行是冤家的人,最惧怕他人的光辉遮盖住了自己,总希望别人都败落,只凸显出自己来。其实,如果一项事业中真的只剩下你一个“能人”了,那么,它离衰落也不远了。文人、尤其那些身居要职的人,如果跳不出自我的小圈子,很容易成为水泊梁山心胸狭窄的白衣秀士王伦。

当初,被高俅陷害得家破人亡、走投无路的林冲,在柴进的推荐下前来投靠梁山时,白衣秀士王伦若能以诚相待,林冲必定感恩戴德,拼死効力。但他知道林冲身为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武艺高强,生怕他成为对手威胁到自己的地位,于是百般刁难、排挤,后虽经杜迁、宋万的规劝勉强收下,但一直心存戒备。等到晁盖等七条好汉来投奔水泊梁山时,王伦见这些文武齐备的英雄豪杰个个都比自己强,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的地位会被动摇,根本没把山寨的发展壮大放在首位,于是故伎重演,一再婉言推辞他们的加入,林冲终于忍无可忍,讲:“此人只怀嫉贤妒能之心……”最后在火并王伦之时骂道:“你无大量大才,也做不得山寨之王。”

。 最好的txt下载网

竞争中的敌和友(2)

反观林冲,虽火并了王伦,而且吴用请他坐第一把交椅,但他虽然自恃是“有胸襟,胆敢拒敌官兵、剪除君侧元凶首恶”的战将,却说:“晁盖兄仗义疏财,智勇足备,方今天下人闻其姓名无有不伏。”认为他是最合适的一把手人选。接着说自己无学无才、无智无术,而推荐学究吴用做军师,执掌兵权、调用将校。晁盖请林冲坐第三把交椅,林冲又说:“公孙先生名闻江湖,善能用兵,有鬼神不测之机,呼风唤雨之法,谁能及得?”还是让贤,最后在林冲的策划下,建立了一个由晁盖、吴用、公孙胜三人组成的领导核心,而林冲等人只是起辅佐的作用。林冲虽然身手不凡,但他顾全大局,把自己的利益和地位置之度外。作为封建社会一名武将,能如此深明大义,实在是难能可贵的。

有时候,强者之间的竞争不是在于资历和技艺上的比试,而是看谁更智慧,更受到大家的拥戴。智慧不同于聪明,智者以自己的胸怀聚集世上的贤能,而不是靠鼓噪、钻营和诋毁他人来表现自己。所以他看到的只有别人的优点,他的视野更开阔,认识更理性和客观。由此使我们想起了历史上很多的杰出人物,像汉高祖刘邦和三国时蜀国的刘备。这两个人单论文、武都不如他们的手下,就是说他们都不具备所谓的“大才”,但正是由于他们都具有非凡的“大量”,才使他们成就了一番事业而名留青史。而既无量又无才的王伦,处处体现出的都是一种自私和狭隘,正所谓“武大郎开店”——比我高的别进来。所以说,这种对个人利益的维护,是以损害全局利益为代价的,如果大局都不保,最终小利益也得不到保障,落得个被火并的下场。

与“文人相轻”作风形成鲜明的对比,另一些人在竞争的环境中却做得截然不同,他们不仅不敌视和排挤对手,反而给予无私的帮助和支持。在历史上,同行之间成为事业及思想上的挚友,为了共同的事业而携手奋斗的例子也是很多的,音乐家中浪漫派作曲家、钢琴家李斯特与肖邦的故事就流传甚广,一百六十多年来一直传为佳话。

李斯特与肖邦,一位是“钢琴之王”,另一位是“钢琴诗人”,他们共同构建了19世纪钢琴艺术的最高圣殿。钢琴演奏家鲁宾斯坦(18871983)曾经对李斯特与肖邦做过一个比较,认为肖邦把人们带入梦境,使他们在那里流连忘返,而李斯特则是遍洒阳光和令人眼花缭乱的那种光辉。

在一部介绍肖邦的电影中,就曾引用了一段李斯特力荐肖邦进入巴黎上层社会和音乐圈的故事,这段历史因而也被广大音乐爱好者所熟知。1830—1893年是钢琴音乐兴盛发展的时期,当时法国的巴黎一度成为欧洲的音乐中心,那里活跃着包括演奏大师兼作曲家卡尔·克布雷纳在内的许多音乐家。1828年当17岁的李斯特来到巴黎后,不但用他那雄浑的气魄和诗情画意的演奏抓住了巴黎的观众,更以一幅技巧名家的姿态征服了几乎所有巴黎音乐圈子里的人,他成了一个红得发紫的年轻大师,受到了巴黎上层的热烈追捧,荣耀、金钱接踵而来……当1831年21岁的肖邦初次来到巴黎,进入当地的音乐圈子时,李斯特以他艺术家的敏感和洞察力,很快就发现了肖邦不同凡响的才能,他从肖邦那充满诗意的忧郁中,和忧国忧民的激愤中都感受到肖邦音乐中那深刻的内涵,而且肖邦音乐创作中那丰富绚丽的和声,既传统又新颖的创作手法也给予他很大的启迪。李斯特知道他遇到了一位稀世的天才,这是唯一一位能够对他构成威胁的强有力的竞争对手。但他没有保持沉默,任其自生自灭,反而唯恐肖邦的才能被埋没。为了让人们尽快地认识肖邦,为了让巴黎的上层社会及艺术界早日接纳肖邦,李斯特不遗余力,他借助自己的影响力,精心设计了李斯特烛光钢琴独奏音乐会,由他首先上台演奏,几曲过后,烛光熄灭,肖邦出场了。在电影的版本中,肖邦演奏的是那首才华横溢的降b小调谐谑曲(作品第31号),这是一首很典型的肖邦作品,既有他叙事曲的传奇色彩又洋溢着波罗乃兹的刚毅和英雄性格,中间断落宁静安逸、美丽如画又轻盈飘逸、充满诗意,结尾热情奔放、势不可挡,给人以极大的震撼。(如果按照创作年代来讲,1831年肖邦如果演奏谐谑曲的话,应该是另外一首——第一谐谑曲,b小调作品第20号。)当时肖邦一鸣惊人,一下子成为巴黎音乐圈和上流社会追捧的钢琴音乐的新兴代表人物,舆论界对他的评论在有些方面甚至超过了李斯特。李斯特毫无怨言,他一如既往地支持肖邦。在肖邦英年早逝后,李斯特仍孜孜不倦地传播肖邦的音乐,诠释肖邦在浪漫派音乐家中独树一帜的特点,赞扬肖邦对浪漫派中很多不健康倾向的尖锐批评,还写了《肖邦传》。而肖邦在世时,也将自己练习曲集中的第一首、热情激昂、难度极高的C大调练习曲(作品10之一)献给李斯特,来表达他对李斯特的情谊和对李斯特琴艺的赞赏。

竞争中的敌和友(3)

李斯特不仅力荐肖邦,而且对很多东欧、北欧及俄罗斯崭露头角的青年作曲家、演奏家,都给予竭尽全力的提携和帮助,支持他们努力发展自己的民族音乐,对欧洲民族音乐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他为人真诚、善良、重义轻利,一切以事业为重、宽宏的艺术家品质为后世所称颂。当肖邦天才的学生、年仅13岁的卡尔·费尔奇在巴黎举行了精彩的演奏会后,李斯特曾由衷地赞赏他,并快乐而幽默地说道:“当这个小家伙开始演奏生涯的时候,我就不得不关门大吉了。”我想,他的宽厚和坦荡,不仅缘于他的自信,更是出于他发自内心的珍惜人才、敬重才华的良知和正直,更重要的是,他从没有从个人利益的角度来考虑问题,音乐事业的发展高于一切。

人类社会的竞争,说到底,并不是生物界一物降一物、弱肉强食、你死我活的生物链规则,而应当是一种和谐共进的关系。试想,如果每一位身处竞争环境中的人,都能够尊重对手,客观地评价和欣赏对手,不仅会有助于每个人的长进,而且竞争的过程也会愉快得多。而身处某一领域前沿的领导者或带头人,如果都能够抛弃小我,凡事从事业的大局出发,有坦荡的胸怀和宽弘的度量,那么若是单位、企业就不愁没有发展,若是一门专业就不愁技术没有突破,而对于一项事业就一定会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

。 最好的txt下载网

呼唤仁爱之心(1)

2003年,我随中国文联代表团出访意大利,从那不勒斯美丽海滨城市苏莲托返回的路上,我们在车上一边听由著名盲人歌唱家安德烈·波切利演唱的意大利经典歌曲《重归苏莲托》,一边剥着在碧绿海边买来的橘子,兴奋地高谈阔论着,奔向世界著名的庞贝古城遗址。

我对庞贝古城一直很有兴趣,也曾见过有关遗址的很多照片,但亲眼目睹了古城的真迹,感受是完全不同的。庞贝古城位于维苏威火山脚下,始建于公元前8世纪,原来只是一个小集镇,主要从事农业和渔业生产,后来发展为古罗马帝国的重要行政中心,城市居民约2万人。维苏威火山位于意大利的西南海岸,平静了几百年,人们都以为它是座死火山,不料,公元79年8月24日,它突然喷发,庞贝古城被火山岩浆吞没,从此消失。时光移到1713年,一个意大利农民掘井,当他挖到6米深时,意外地挖到了庞贝古城遗址。我们参观这座古城时,尽情地漫步在用巨石铺成四条大街、交叉成“井”字、占地63公顷的9个区里。一位学意大利历史的导游带领我们,仔细地参观了诸多令人叹为观止的建筑物遗址:阿波罗神廟、巴西里卡大会堂,大小两个剧场及宽敞的圆剧场、市苑、饭馆、面包房以及古罗马贵族精美别致的豪宅。在驻足古城里的公共浴馆时,导游告诉我们,早在公元前4世纪,庞贝古城就有了公共浴馆,到了公元前2世纪就渐成规模并系统化了。男浴室通常是男士相聚的地方,人们在这里传递各种信息、消磨时光,看着男浴室里砌着漂亮瓷砖的大浴池和宽敞的大厅,能想象当年男士们在这里热闹而惬意的场面。而当我们被带进女浴室时,情况就大不相同了,光线和空间都没有男浴室那么敞亮,结构也完全不同,有好几条往下流水的渠道和一个环绕的流水沟,大家看不懂其中的原理,请教导游,他讲:这里是女人和孩子洗澡的地方,鉴于生理上的不同,这里不像男浴室那样大家都泡在一个大池子里,而是使用活水,这样更干净,更符合女人和孩子的卫生要求。

在回酒店的路上,同行的领队覃志刚问我是否到农村插过队,我说没插过。他讲:文革期间他在农村插队,每逢春节前,村里的大澡堂都烧一大池子热水让大家洗澡,因为只有这一个大池子,所以大家轮流洗,首先是村干部洗,接着照顾我们这些知青,然后是村里的男人们洗,最后是村里的妇女带着孩子去洗。“我们洗完水已经很脏了,可想而知最后妇女和孩子去洗时,水脏成什么样子。”志刚说完这句话就沉默不语了……在回程的途中,大家的话少了很多,都陷入了深深的沉思……古罗马人的智慧和体贴入微不能不令人佩服,然而在二千多年前人家就做到的事情,到了现代我们居然还没能做到,在令人悲哀之余,也不禁感慨,一个民族如果连自己的女人和孩子都不知道爱惜和保护,还能有什么前途呢? 而在那样一个人与人之间充斥着斗争的年代里,在一个缺乏爱心的社会里,又怎么可能有什么幸福和快乐可言?

早在公元前6世纪,孔子就提出了“仁”的概念,提倡人要有“仁爱之心”。他认为礼、乐对人的教化作用非常重要,“礼”可以规范人的行为,而“乐”可以陶冶人的情操。但是如果一个人不“仁”不“爱”,即便知“礼”、懂“乐”,又有何用呢?“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人的立身之本,便是首先要懂得“爱”。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常常会有这样的亲身体验,有些人虽然有高超的技能或专业水准,但却为人自私而狭隘;有些人尽管头脑灵活善于经营,却麻木不仁、缺乏爱心……而一些过着平平淡淡生活的普通人,因为他们有爱和互助的精神,生活却显得那么和谐而温馨,洋溢着人性的光辉。

在社会中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