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在北京怎么生存 > 第12部分(第1页)

第12部分(第1页)

记忆中至今还特别清楚的一件事是:一次关三爷拉着我和爷爷由街上回来,他们一路上仍是热乎地聊着,突然爷爷跺脚喊停车,然后紧盯着电线杆上贴的约两寸宽半尺长的黄纸条瞧,原来这是一张宣传火葬的宣传单。随后的几天里,爷爷总是神色黯然,不大说话。那时的宣传品不过是这样的小纸条,但仍能使人人看到,造成影响;直到1966年“文化大革命”的“红海洋”,北京街头才充满了大字。

我家最后一进院落不大,只有三间北房,院中有一口井,院西一棵老枣树,主干树枝向东倾斜,夭矫如卧龙,覆盖了整个院子。三间房居中的一间是爷爷奶奶打牌的地方,西面一间是佛堂,供奉有几尊佛像,现在想起来,那些佛像并非属同一个教派,有密宗的,也有显宗的,摆在一起一定很可笑。上世纪40年代,西藏某僧官呼图克图来京,驻锡雍和宫,爷爷曾请他来家里为几尊藏佛开光。后来这些佛像都捐到北海公园白塔南面山坡上的阐福寺去了。东面一间是祖先的享堂,墙上挂着祖先画像,案上供有牌位,还摆着香炉、蜡扦等物品。据说我出生那天,得了长孙的祖父就是在这里祭告的祖先。这些牌位和画像早在“文革”初期,被我悄悄填进灶膛,一把火烧了。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38 庭院深深四合院(2)

我的父母都是30年代毕业的大学生,他们是“五四”后的新一代,对封建家庭制度深恶痛绝,他们是不肯参与祭祖这一类事的。祖父母也早已认可了他们,从不勉强。每次祭祖,祖父总是对我说,你爸妈不在,去替他们磕个头。如今我的父母都已高龄,也早已搬到楼房居住。一日,我那曾热衷于“科学救国”,并在医药化学等方面很有成就的父亲,唤我到他跟前说:“后院的祖先牌位应该擦一擦了。”让我大吃一惊。父亲确实有时有些“老年性痴呆”的初步症状,已经想不起他一生从事的化学专业了。但奇怪的是,他竟然忘记了他的科学,却还惦记着他的祖先。看来,四合院的魂魄其实始终追随着他,他一定曾经尽力去摆脱、去忘记过,但没有完全成功——因为深深的庭院,太深了,太深了……

39 从八大胡同到琉璃厂(1)

From Ba Da Hutongs

To Colored Glaze Workshop

文林崇诚

图林崇诚·陈美群·徐钦敏

陕西百顺石头城,韩家潭外伴歌笙。

王广斜街胭脂粉,甘井湿井外廊营。

这偈顺口溜我想是形容北京八大胡同最佳的写照。它不但将八大胡同部分的街名嵌入到顺口溜中,更将胡同里,胭脂飞雪的情景作一深刻的描述。

八大胡同到底是哪八条胡同,时至今日有多种说法。一般以陕西巷、百顺胡同、石头胡同、韩家潭、王广福斜街、胭脂胡同、外廊营、皮条营等八条胡同,为较普遍的说法。清代以来,八大胡同一直是北京风化业者著名的集聚之地,清末及民国早期,更是许多官宦权贵、文人墨客聚会之所。尽管清初康熙皇帝对朝廷命官狎妓冶艳多所限制,但在晚清,特别是庚子事变之后,八大胡同已成为当时纵酒寻欢、讴歌作乐的最佳畅游之地。

烟花业本是对旧时特种风化行业的别称,这里的青楼别院依装饰的高雅程度和女子的才艺及素质,可分为四个等级。“清吟小班”为四级之首,此等烟花女子擅长琴棋书画,吟诗作对,其秋波明媚,颦笑情深之态,往往令名流士绅、权贵富商趋之若鹜,位于韩家潭胡同里的庆元春,即是当时著名的清吟小班。“茶室”则为次于小班的二等风尘聚所,茶室亦属于较为高尚的风化场所,室内的装饰、雕花艳染颇为讲究。至今从朱茅胡同的聚宝茶室,朱家胡同的临春楼及福顺茶舍,仍可看出当时茶室的华和精致。当时茶室这一等级的莺莺燕燕,其擅画精唱之艺,虽然不及小班艺女素质之高,但仍不乏年轻貌美、识文尚艺之质。而三等的“下处”,则无前两者楼院之美,室内装饰简单,烟花女子相对年龄较高,貌质一般。至于最下等,俗称的“窑子”,则房屋极为简陋,室内更没有清吟小班或茶室里内室中常有的条案、八仙桌和各式筒瓶画器,一般仅有简桌铺炕,而来者多为脚夫、车工和苦力之流。

八大胡同的沧桑岁月虽然与罪恶、堕落和烟毒,有着如影随形的关系,但它却也见证了满清末年列强入侵的暴行和民国初年政权物换星移的悲哀。在这段令人心酸的历史过程里,八大胡同却也曾出现过几段感人肺腑的轶事和感情。状元夫人赛金花传奇的身世、备受争议的经历,以及令人悲怜的结局,致使从曾朴的《孽海花》,至刘半农、商鸿逵的《赛金花本事》,都为她在乱世中曲折离奇的一生,留下很多想象和争议的空间。

至于小凤仙和云南都督蔡锷将军的一段情,与她协助蔡锷逃离北京的传说,更创造出小凤仙这名青楼女子在八大胡同和这名历史上令人景仰的护国将军,缠绵动人的世纪之恋。蔡锷在小凤仙处留宿时的提联曾写道:

不信美人终薄命,古来侠女出风尘。

此地之凤毛麟角,其人如仙露明珠。

从这首嵌入凤仙名讳的提联我们不难看出,出于八大胡同的小凤仙,她侠女的形象,在蔡锷心中所占的分量。

走在八大胡同,蜿蜒迂回的巷道,恰似穿梭在无尽的时光隧道之中。每一个胡同就像生命过程中的每一个站点,不但充满着一段段令人感受深刻的陈年旧事,对当时居住在这里的不幸女子而言,更希望早日走过这些胡同口,到下一个充满希望憧憬的未来。

走过樱桃斜街,和八大胡同一街之隔的琉璃厂,虽仅有盈尺之遥,但却来到另一个完全不一样的世界。我不知道世人常将风流才子与红粉知己相提并论,和琉璃厂与八大胡同比邻而居是否有相关之处,是巧合也好,是自然演进也罢,这一个特殊的组合,让人们对这两地区千丝万缕的牵挂,留下很多想象的余地。

琉璃厂一地的由来,我们可以追溯到远在元朝时,就在这里设置的琉璃窑厂。明成祖永乐皇帝移都北京后,在建筑北京城时,需要大量的琉璃瓦和相关的构件,因此在元代原有的基础上,又扩大了琉璃窑厂的设立规模。数百年来,琉璃厂一直默默地扮演着一个并不起眼的历史角色,甚至到清乾隆年间,当琉璃瓦件的生产从这里搬到门头沟的琉璃渠后,琉璃厂也仅以一个地名被保留下来。

而后琉璃厂的出名则是由于文人及古董商在此聚集的结果。不但众多的文人雅士、字画书商在此成市交易,文物古玩业者亦多在此地开店收售,一时间诸多字号店铺如雨后春笋般,屹立在琉璃厂这个文化长巷。如专营文房四宝的荣宝斋,拥有金石陶瓷的萃珍斋,经营古玩铜器的悦雅斋,再加上数以百计的书店,已使琉璃厂成为具有深度历史意义的文化地区。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39 从八大胡同到琉璃厂(2)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