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我点头说。
“不会吧?你的意思是说……,是说悬棺葬其实就是一种禁锢灵魂的殡葬方式?”清云被我的这个设想吓了一跳。
“就是这样,”我说,“如果明天中午我还可以再那个地方看见他。那就证明我的设想没有错。”
张龙离我们不远。他似乎听到了我们的说话。我看见他张了张嘴却又闭上了。
我又观察了一会儿。悬棺静静地悬在那里,没有任何的异常。
第二十五章 《了凡四训》
我朝张局长招了招手。他立即跑了过来了。
“回去吧。”我说。
“好,回去。”清云忙应承道。
估计张局长是更加地相信了我是清云的师傅了。
他急忙跑到了驾驶舱里面去了。
“这个人的前途真的很好?”我见他不在我们面前就问。
“是的。”清云回答,“我给他打了一卦,他的前途本来很好可是最终却会被他老婆的贪财所连累。本来我最开始是为了安慰他,不让他对我们起什么坏心思。可是我后来发现他居然是一个人才,所以就起了惜才之心。”
我很奇怪:“你的意思是说人的命运是可以改变的?”
“命运、命运,命是一方面,运又是另一方面啊。命由天定,运却由自己把握或者改变啊。”他回答说。
我点头说:“从道理上来说,这个世界就应该如此。如果没有命,那么这个世界就会乱套。命就应该是轨迹吧?或者是佛教所说的报应。而运就应该是个人的修行或者行为了。”
清云说:“虽然你的表述不是很准确,但是意思却没有错。《了凡四训》你知道吗?”
我摇头说:“不知道。”
“好像是讲一个人修行向佛的事情吧?”清月问。
“是的。”清云点头说,“了凡是明朝万历年间人,姓袁,家住江南。少年时,家境清贫,习医为生。有一次,他行到慈去寺内,遇到一位姓孔的长须长者。这位长者相貌非凡,飘飘若仙,了凡在与他闲聊中得知他是邵雍术数的传人,精于算命之术。袁了凡于是便请他回家,先以家人的八字请他算,果然灵验如神,又以自己的八字请他详批终身。孔先生一点也不含糊,算定袁先生明年县考童生得第十四名,府考第七十一名,提学考第九名。又算定某年考取禀生,某年会当贡生。而且算定袁了凡不能登科第,只可做三年小官,五十三岁八月十四日丑时寿终正寝,且无子孙。
到了第二年,孔先生所算的三个考试全部应验。
因此,袁了凡深信人生进退祸福,都是命中的定数,丝毫不可勉强。从此不做任何妄想,一切任由命运安排。后来因事往南京栖霞山中,遇到一位高僧云谷禅师,为袁了凡解说善恶循环之报应,又详细解说了‘命由我造,福自己求’的改命原理,并且鼓励了凡不要做任由命运摆布的凡夫。经过了云谷禅师的开导,了凡大有所悟,下定决心创造自己新的命运。于是他先跪在佛前,以至诚之心将往日自己之罪过一一忏悔。然后立誓先行三千善事,求登科第。并将自己所做善恶之事,每日登记。不到两年,虽然三千善功未满,但已经由举人中到进士,官任宝坻县丞之职。这时候他已深深悟到勤积善德之好处。于是又立誓许三千善事,以求子嗣,果然不到半年时间,他的妻子就生下一子。其妻袁夫人也非常贤淑,尽力助夫行善,或施斋济贫病,或买物放生,日日念经拜佛,广行善事。一日之内有多至十余善行,三千善事不到三年已经圆满。后来继续行善不止,而至万善。未有求寿而寿到七十四岁高龄。他的儿子袁天启也中到进士,官授广东省高要县令之职。
《了凡四训》就是了凡对他儿子袁天启进行教诲的《戒子文》,以此教他在社会上如何做人处事,如何修善积德去创立自己的命运,从而消灾免难。
四训指的是:命运的创立、错误的改正、善业的积累、谦和的效益。其中有:命由我作,福自己求;有百世之德者,定有百世子孙保之;凡称祸福自己求之者,乃圣贤之言。若谓祸福惟天所命,则世俗之论矣;志在天下国家,则善虽少而大;造命者天,立命者我;力行善事,广积阴德,何福不可求哉?趋吉避凶,断然由我等经典词句。”
“道长高论,张龙今日受益匪浅。”不知道什么时候张局长到了我们身边。
清云“呵呵”笑道:“无量寿福!张局长能够听到我的这番话也是天意啊。望你好自为之。”
“道长,还有这个……道长的师傅,两位女士,今天晚上你们给我个机会,我请你们吃顿饭。可以吗?”张局长诚恳地对我们说。
“不用了。”自从北京的那次被宴请以后我就非常地反感这样的饭局。
张局长有些尴尬地看着我。
“去吧。反正我们也要明天中午以后才离开。况且我们还可以借此机会多了解一些情况。”清云低声对我说。
我知道他喜欢那样的场合。但是他说的也确实有道理。
“那就叨扰了。”我对张局长说。
“太好了!我马上打电话安排。”他很高兴。
晚上的酒宴很高档,甚至可以说是奢华。在清云的悄悄叮嘱下整个席面没有一样河、海鲜。
山区的物产丰富、绿色食品很多。本地的厨师可以通过某些特殊的做法让那些食物非常的可口。
清云在那里大快朵颐,甚至还有些不顾吃相。我看着他那模样顿时想起了金庸小说中的洪七公。
我看张龙似乎几次都准备问清云什么问题可以见他那吃相却又硬生生地把话咽回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