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女主三国之种田 > 第71部分(第1页)

第71部分(第1页)

四万军队,正常的分配就是左中右各一万,前锋三千,后军七千。只不过现在并不是正常的时候,现在是撤离前线、提防刘备追袭的时候。

尽管如此,袁绍自领的中军人数还是没有减少,依然是一万士兵。不过,这一万士兵如今变成了前军。辎重随后,由后军五千人押运。再往后,就是设伏的两支八千人的队伍和正面撤退的九千士兵。

关羽在鹿角林埋伏了多少人?也是一万人。另外七千人,又分为两个三千,分别由郭嘉和张辽率领,埋伏在通往渤海的路上。还有一千,则由一名副将率领,沿途游击。

一万人伏击一万人,兵力能不能占到优势?

一万等于一万。若是正面相抗,双方相等,任何一方都没有优势可言。但设伏就不同了。埋伏一方事先大可从容布置,根据地形,这里八百,那里两千,最后将全部一万士兵都投入预定的战场。而遇伏的一方就不同了。遇伏的一方不知道有埋伏,也就是一条直线的行军队形。区别的,不过是线粗线细而已。此时,袁绍急于撤退,士兵排成六列前进,线还是比较粗的。但无论怎么说,袁绍的一万士兵都不可能同时投进战场。当关羽发动进攻之时,袁绍被攻击的士兵,也不过只有六千左右。

……

还不光是一万对四千的问题。一上来,关羽这边就是射出弓箭。而袁绍一方则全然不知,前两轮箭雨,都没来得及以盾牌挡箭。六千人还能剩下多少?去掉一半了。然后伏兵杀出,以一万对三千,以斗志昂扬对惊慌失措,一轮砍杀下来,又去掉一千了。最后,袁绍当机立断,率领两千残兵左转,奔渤海而去。

关羽的士兵又转头扑向正在走过来的袁绍的四千后续士兵。这四千人眼见主帅已经落荒而逃,发一声喊,也逃了。

……

这是郭嘉初次用兵,因此小心谨慎地多设了一道埋伏。结果,在前一道埋伏,就逮住了袁绍。随行将领眭元、沮授、逢纪、许攸尽皆俘获。

通知了张辽之后,郭嘉率队与关羽会合。再往磐河一路寻去,袁绍的其余三万士兵及将领均不知去向。于是收兵回到邺城。是信阳这边的老邺城。

……

田兰这边,城防的部分完全是交给别人在做,好在田兰也没有瞎指挥,城防还算可以。

多给田兰的一千士兵,是以备万一田兰要做什么事,也有人可以使唤。结果,田兰也没有事,整天往监狱跑。这一千士兵就闲着。

田兰倒是没有跟监狱里的辛评、审配、颜良、文丑等人说自己是东线的元帅。其实就算说了,四人也必然不信。一来二去的,田兰跟辛评、颜良、文丑三人混得挺熟了。

田兰也曾经劝过三人投降。辛评因为弟弟辛毗在田润那里很受重用,答应了。颜良先没有表示,但文丑却说,若能治得颜良的伤,就愿意归降;颜良就默认了。二人的伤势,原本文丑较重。几个月下来,文丑一天好似一天,就快要恢复了。但颜良却一天不如一天,伤口化脓,出现溃烂,已经危及性命。

田兰不通医道,但却听田润说过一个故事,说是火炭能够治愈化脓。反正死马当做活马医,田兰就大胆尝试了。没想到果真就终止了化脓。眼看着颜良的身体也开始恢复了。

田兰并没有把辛评、颜良、文丑三人从监狱中放出来。直到关羽、张辽、郭嘉归来,说明了情况,这才予以释放。颜良、文丑换了个好地方继续养伤。辛评即时参军,官职以后再批。

郭嘉瞅了个空,单独把田兰叫在一旁。说,袁绍是不能收降的。如果交给田润处理,就是让田润为难。然后,面授了一番机宜。

第二卷 第119章 酒能乱性

第119章 酒能乱性

一队士兵突然冲进了闹市。很快就驱散了人群。又来了两队士兵分列街道的两旁。三步一哨、五步一岗,戒严得十分严密。城内的百姓多数被赶进了店铺里。来不及进店铺的,就靠着墙边蹲下。发生什么事了?

一阵锣响,袁绍、许攸、沮授、逢纪、审配、眭元六名俘虏被带到了十字交叉的路口。六人排成一字,面北背南,站定。又来了六名刽子手。这六名刽子手的穿戴跟衙门里的刽子手穿戴一致,只不过人不是衙门里的人。六名刽子手行到六名俘虏背后,站定。然后就没有动静了。

现场很安静。刚开始的时候人人禁声屏息,连一根针落在地上都能够听见其响动。慢慢地,有人说话了。“这是要杀人了吧?”“杀人?咋不在菜市口?”“哎,好像里面那个人是个大官呢。”

过了一盏茶的功夫,随着一阵如雨般密集的蹄声,又来了很多人。当先一名女将,身着硬靠,背插靠旗,披着一件大红缎帔。在十八名女亲兵的簇拥之下,顾盼生姿。再后面,才是一般的男骑兵。有士兵喊了一声:“田帅到!”

田帅,是田润以前的称呼之一。而此时的女将却是田兰,姓田,担任元帅。因此也简称田帅。

……

到了俘虏的前面,田兰拉缰住马。道:“喂,刀斧手听了。你们一人负责一个目标。叫你们杀,就立刻杀掉。否则,我就把你们杀掉。”六名刀斧手齐声答道:“是!”

田兰又问:“袁绍降不降?”通常,正式场合都称字而不称名。田兰称名,让袁绍愣了一下。以前袁绍见过田润,虽然没有仔细打量过,但却可以肯定眼前之人绝非田润。因此道:“绍求见泽坤。”

田兰道:“既然袁绍不降,杀掉!”袁绍身后的刽子手手起刀落,就把袁绍的脑袋砍了下来。脑袋滚出去很远。嘴张着,很想辩解一下,自己并不是不愿意投降。由于是站着被砍头的,颈项中喷出的鲜血没有确定的方向。身子一扭,鲜血就喷了一圈。不过,刽子手有经验。早就退在一旁,没有溅上鲜血。

袁绍的位置是一行六人的左首。第二名是许攸,田兰不认识,问:“你是谁?”许攸答道:“许攸许子远。”“降不降?”田兰问。

许攸眼见袁绍下场,便道:“某不能择主,屈身袁绍。言不听,计不从。其外表宽容,内心猜忌,好谋无断,有才不用,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田兰听不大懂。就不想听下去了,道:“既然不降,杀掉!”立即,许攸的脑袋也跟身子分了家。

田兰问第三人:“你又是谁?”这人是沮授。沮授道:“沮授沮公与。一马不备双鞍,忠臣不事二主。沮授昂藏七尺,焉能向娥眉折腰。无论姑娘是否泽坤,就请杀掉我吧!”

“原来你不怕死,”田兰道,“但我这儿偏偏就有比死还可怕的东西。来人,把沮授带过一旁。”

士兵刚把沮授拉开,逢纪、审配、眭元三人就伏地下拜,口称愿降。田兰道:“既然愿降,带上他们仨,跟我来。剩下的人,清洗街道。”

……

擒得敌将,通常都要问降与不降。愿意投降的人,是肯定不会杀掉的。袁绍、许攸、沮授、逢纪、审配、眭元六人中,除了袁绍,其余五人多少都算是人才。这五人,是肯定要问的。但若只问五人,单单不问袁绍。是有点不公平的。同时,因为这五人都是袁绍的旧臣,对袁绍太过无礼,很可能会影响到这五人的态度。因此,郭嘉面授机宜,田兰照方抓药,这才有了前面的一幕。

郭嘉是非常不愿意招降袁绍这样的人的。这是因为,尽管投降了,但只要人还在,他的旧臣随时都有可能再次拥立他,继而造反。因此,杀掉是最干净、最彻底的办法。

袁绍不是普通人。既然选择了杀,就应该公开地杀,传得全天下都知道才好。同时,杀袁绍,还可以震慑其余五人。不降即杀,说话算话,看我军田帅是多么的杀伐果断。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