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讲述秦朝 > 第二十一章 秦国建设篇实现帝国梦想2(第1页)

第二十一章 秦国建设篇实现帝国梦想2(第1页)

一位叫程邈的衙吏因犯罪被关进云阳的监狱,在坐牢的十年时间里,不忘学习,他对当时字体演变中已出现的一种变化(后世称为“隶变”)进行总结。他的这种行为竟鬼使神差地被从不微服私访的秦始皇知道了,并得到了赏识,于是获释。

书法改革家程邈得到秦始皇大力支持,要求他按照自己的创新思路制定出一种新字体。既然是新的,那么就一定要有充足的优势,新字体的特点是,将篆体圆转的笔画变成方形,字形扁平。这种文字书写起来更为流畅、快捷,很受欢迎,这就是隶书的前身。

隶书打破了古体汉字的传统,奠定了楷书的基础,提高了书写效率。这当然要归功于秦始皇,正是他不拘一格下令统一和简化文字,对我国古代文学发展、演变做了一次总结,也是一次大的文字改革,它对我国文化的发展起了重大作用。在我们运用着屡次简化后的汉字流畅书写时,千万不要忘了始皇帝的功劳。

在经济上,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也做了改革,其中最重要的就要数统一了货币。货币不统一的情况下是非常不利于贸易活动进行的,对货物的远距离流通带来了限制,甚至一些人可以利用这种情况从事投机倒把活动。另外,不统一的货币结算也给当时普通老百姓的日常生产生活造成了诸多不便。

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从普通老百姓的角度出发,对货币制度进行了大的改革。他规定,货币分金和铜两种:黄金称上币,以镒(音亿,秦制20两为镒)为单位;铜钱为下币,统一为圆形方孔,以半两为单位。金币主要用于皇帝赏赐用,而铜币便作为了主要的流通媒介,后来考古发现的铜币也远远多于金币。

作为全国通用的货币,铜币的样式也经过了专业设计师的精心设计,虽然没有印上秦始皇的头像,但设计理念也还是相当新颖的。比如它的开孔:铜币圆形防空,对应了古代“天圆地方”一说,并且在使用上有很大的方便,可穿、可挂、可缠腰间,以至后来描述一个人有钱可以说他腰缠万贯。

除了对货币的改革外,秦国早在商鞅变法时就已经在国内对度、量、衡的标准做过统一的规定。秦始皇以原秦国的度、量、衡单位为标准,淘汰与此不合的制度。发到全国,与标准器不同的度、量、衡一律禁止使用。在田制上,秦王朝规定6尺为一步,240步为1亩。这一亩制以后沿用千年而大致不变,足见其影响力。

或许是始皇帝从小生活颠沛流离,读书不多,所以他对文化人非常崇拜,秦统一六国后,对许多文化进行了“大一统”,并形成了很多有着深远影响的概念。比如:车同轨、行同伦等。车同轨就是说,统一车辆形制,订车宽以六尺为制,而统一后的车一车可通行全国;行同伦则是端正风俗、建立起统一的伦理道德和行为规范。

“形同伦”在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显得尤为重要。公元前219年,做了28年皇帝的嬴政去泰山旅游,这里原是齐国故地,号称“礼仪之邦”。突然兴起的始皇帝便令人在泰山所刻的石上记下男女之间界限分明,以礼相待,女治内,男治外,各尽其职,从而给后代树立好的榜样,这或许也就是最早的“大男子主义”了。

在秦统一六国之前,中国大地诸侯国林立,各国中民族数量也非常多,仅仅在今浙江、福建、江西、广东、广西一带就分布着许多部族,很少有人能够全部说出全部民族的名称,只能总称为“百越”,其中著名的分支有于越、闽越、南越、东瓯、西瓯、骆越等。各民族间由于风俗、文化各异,经常发生各种各样的矛盾冲突。

秦国统一六国的过程中,秦军左冲右突,指哪儿打哪儿,不分国界,从中原到西北再到西南,地盘越来越大,经过这种途径不断壮大的秦国,也逐渐成为了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后来,秦王朝通过加强了的行政管理对文化也进行了统一,机构逐渐健全,各民族间也互相迁就、少有冲突,相当和睦。

“不到长城非好汉”,长城自古以来都是文人志士黄金周旅游散心的必选地之一,而秦始皇领导下的大秦帝国对长城的连接修建在中国历史中有着巨大的意义和象征作用。在战国时代,与匈奴接壤的赵国为了抵御外族入侵而修建长城,其他各国也纷纷效仿,但遇到“三不管”地区、主权争议地区,长城就因此断开。

秦统一六国之后,非常注重统一和谐,看着断断续续的长城完全不符合大一统的完美规划,而且也不利于有效抵抗匈奴的侵扰,嬴政于是下定决心派人把各国修建的长城沟通连接起来,他的目的是利用秦国统一后的巨大人力物力修成整齐划一的长城。

匈奴这个民族在历史上是非常强悍的。匈奴族是分布在蒙古高原的一个古老的民族,他们主要从事游牧,强悍并精于骑射。由于骑兵作战能力有限,中原各国与之多有冲突,但是都是得不偿失,并且不甘寂寞的匈奴族经常对边境地区进行骚扰,游击战打得相当好。所以修长城对抵抗匈奴是非常有必要的。

熟读兵书、对匈奴多有了解的嬴政对于匈奴也不是毫无主动出击之意。始皇帝曾多次用兵进攻匈奴,并新设44个县,统属于九原郡。公元前211年,又迁犯人3万户到今北河、榆中一带垦殖,同时加强两族人民经济、文化的融合与交流。虽然效果不错,但由于匈奴特殊的地理位置,秦朝对匈奴一直小心戒备。

为了彻底去除匈奴对中原地区的威胁,为了重点巩固北方的边防,秦始皇再三考虑,决定举全国之力,翻新修建长城。秦王朝就将原来秦、赵、燕北边的长城连接起来,并进行修缮补建,最终完成了一条西起临洮,沿黄河、阴山,东到辽东的万里长城。万里长城的修建的确显示出来当时秦朝综合国力的强大。

在当时,匈奴骑兵在秦国边境虎视眈眈,万里长城的修建对统一后的多民族国家具有重要的意义,它像一道屏障一样把各民族围在了一个院子里,院子里的人们和睦相处,对中华民族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为了改善民生、发展经济,国家统一后,随着贸易的不断扩大,秦国规划建设了各地交通线、重修驰道、直道,从而建立起了四通八达的全国性的交通网。这也是大一统和谐社会的一大体现。

在秦统一六国之前,各国的国道各自沿着各自的地盘随意蔓延,并且,由于长期的战争逼迫,各地还修筑了不少关塞堡垒,大大限制了交通业的发展。公元前220年,秦始皇下令“治驰道”,对之前各国修建的国道进行统一整合、编号。公元前215年,始皇帝又下令拆毁各地阻碍交通的收费关卡,一时之间,国道畅通无阻。

当时统一后的秦国,虽然国土西起临眺东到大海,地域广阔,但国内的主要国道只有两条,一条通往过去的齐、燕地区,另一条向南抵达过去的吴、楚地区;这两条国道还连接了一些重要的江、湖,并直达东海,对一些沿海城市的旅游业作出了重要贡献,在当时的条件限制下,能做出这么周密的道路规划很是令人叹服。

秦国的国道还有一个重要的特点,那就是,规模绿化搞得特别好。据《贾邹枚路传》说,国道宽五十步,路面经过素土、灰土等层层夯实,虽然没有做抗震设计,短时间内也不会开裂。绿化方面,国道边每隔三丈种一棵树,行人在大热天儿走累了还可以在路旁树荫下休息一番,设计相当的人性化。

始皇帝为了完成这项贯通南北、沟通东西的村村通工程可谓是全力支持,从物力、财力到政策都给予最大的最优厚的待遇。公元前220年,国道初成规模之后,始皇帝还专门亲自率领大臣进行质量考察,检查了政策的落实情况。完成巡视后,秦始皇相当满意,对有功人员还进行了大肆的封赏。

国道的修建看似没有现代火车道的修缮工程大,但其深远影响是不可估计的。毕竟在经济不发达的时候,各种交通都是通过公路来实现。而秦国国道的修建过程中,没有大型的施工工具,实属难能可贵。在这种情况下,就在这项伟大的国道建设工程之后,始皇帝的最高指示得到了最快、最及时的传递。

始皇帝的沟通南北贯穿东西的公路交通网这一伟大战略思想一直到今天仍然被中外使用,比如,在美国,就有一条这样的路:66号公路,被美国人亲切地唤作“母亲之路”,成对角线状,从芝加哥一路横贯到加州圣塔蒙妮卡。而对应中国自己的则是318国道,从上海开始,一直通到西藏友谊桥。

秦始皇称帝之后,便开始了对世袭制的经营,他幻想着将嬴氏“家天下”传之永远,他想着自己的子孙后代可以像他一样优秀,所以他给自己命名为秦始皇,渴望帝位世代相传,然而他只不过仅仅做了一场白日梦。事实证明,人在各种诱惑之下能把持住的的确不多,而嬴政恰恰属于没能把住的那一类。

虽然秦始皇的世袭制没有延续多久,但是他从“千秋万代”着眼而精心构造的帝制和一整套国家制度,却开创了延续2000年的中华帝国的基业,最终完成了封建社会的漫长时期。这样的功劳是不可磨灭的。

六国统一后,如何称呼自己成了当时秦王嬴政的一个难题,皇帝、天子这些词汇当时是没有的,以前充其量也只是“君”或者“王”,听起来根本不能显示出自己的丰功伟绩。而善于创新的嬴政一统天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要重新给自己确定一个霸气十足的称号。“问鼎”的那个层次已经满足不了他的骄傲心理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