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极殿内,朝服熠熠,文武百官按品列序,分左右鼎立,宛如棋盘布局,静待圣驾。
崇祯未至,群臣间暗流涌动,私语交织成网。新内阁如孤岛,温体仁面带病容,孤影孑立,旁伴陕西归来的洪承畴,其东阁大学士之姿,与后方的杨嗣昌、陈奇瑜、卢象升等重臣,犹如星宿拱卫,各领风骚于文华、建极、督察等殿阁之间,皆自前线召还,风云再聚。
言语交锋,悄然分营,东林党与五军都督府勋贵,近若唇齿,朱纯臣更越界而立,与大理寺卿梁阳笑语盈盈,共谋时局。
杨嗣昌与温体仁,则不时以近事为引,对洪、陈、卢三位前线归将细述宫闱风云,崇祯圣意难测,令三人闻之色变,眉头紧锁,心绪难平。
须臾,紫禁城内,风云变色,崇祯帝紫金冠冕,龙袍加身,步伐沉稳自偏殿而出,面无表情,宛如寒霜降世。
群臣见状,顿时鸦雀无声,朱纯臣亦无奈归位,殿内复归庄严肃穆,静待皇恩浩荡。
"朝臣列队,静候圣听,王承恩拂尘轻扬,御阶之下,一声诸卿启奏,回荡大殿。
然三息已过,朝堂竟寂如深潭,无人应声,气氛陡转,微妙而紧绷,朱纯臣低垂首,嘴角勾勒一抹莫测笑意。
既然诸卿缄默,便由朕来破冰。
崇祯帝龙袍加身,眼神如炬,笑容中带着几分玩味,自龙椅缓缓道出。
街巷间,举子激昂论政,商铺门扉紧闭,市井萧条,宛如空城。
更有宵小之徒,胆敢凌辱朝之重臣,此等行径,岂非将孔孟之道践踏于足下?
此乃尔等反对朕策之手段乎?
崇祯之言,掷地有声,质问中夹杂着不可名状的讽刺。
近日来,崇祯帝心绪万千,目睹世事沧桑,王承恩、韩山河密报之内容,更是令其震惊不已。
试想我大明盛世,十七纪元之下,竟有群英荟萃,能引全国士子同气连枝,临街而呼;更不可思议者,竟能令京城乃至顺天、应天之地,商贾皆息,市井为之色变。
此等力量,非比寻常,实乃时代洪流中之一朵奇葩也。"
简而言之,此乃学子辍学、商贾歇业、工匠停锤,更兼官吏弃职、尸位素餐、阳奉阴违之景,其声势浩大,较之三百年后五四风雷,有过之而无不及,彻底至极。
彼辈之志,卑劣若鼠窃,行径可耻,竟至拉无辜百姓共沉沦,令崇祯帝于乾清宫内怒不可遏,斥骂连连。
然而,面对手中微薄资源,纵使九五之尊,亦难撼动根深蒂固之利益集团分毫。
崇祯曾图以雷霆手段,斩除贪墨无能之徒,欲以钱士升案为契,顺藤摸瓜,清洗东林,聚敛银两,以为万全之策,深信此举一役可定乾坤,诸难迎刃而解。
奈何,东林党人却以其深厚根基,给崇祯上了一堂生动的“现实课”。
大明朝堂,京官地官合计十二万众,皇室宗亲、勋爵显贵,几达四十万之巨,此辈权势滔天,地位显赫,财富之巨,甚或凌驾皇权之上。
钱能通神,兵随财转,此理崇祯洞悉,彼辈岂能不知?
于是,朱门之内,酒肉腐臭;而民间道旁,却有饿殍横陈,此等景象,实乃世间最大之讽刺,令人扼腕长叹。
即便手握后世浩瀚学识与洞若观火的洞察,深入这混沌世界,欲以一己绵薄之力挽救那朽木难雕之帝国,无异于痴人说梦,非朝夕之功所能及。
断人财路,犹胜弑主灭亲,而他,竟欲行此极端,不仅要斩断财源,更欲剥其皮、食其肉,手段之狠辣,令人咋舌。
他,终归稚嫩,思虑浅薄,未能洞悉世事之艰。
然崇祯帝,胸中怒火难平,犹似烈焰焚心。
“蔡卿家,此事你作何解?”崇祯帝目光如炬,直指后排的国子监祭酒蔡淑链。
蔡淑链闻言,心头一凛,他这区区从四品官员,怎料会成为众矢之的,首当其冲。
“陛下,微臣愚钝,未知陛下欲听何解。
但国子监学子,秉承圣贤教诲,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乃天性使然,微臣岂能束缚思想,扼杀言论自由,此乃学子之幸,亦是国家之福。”
蔡淑链从容出列,言辞恳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