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再说长江1至28集视频 > 第20部分(第1页)

第20部分(第1页)

观建筑的起始点,也是当年武当山连接北京紫禁城的起始点。

时间过去了将近600年,当年船帆竞流的这一江清水,又将随着中国启动的南水北调工程,流向北京。

历史,又开始了一个新的轮回。(编导:张毓雄摄影:陈林聪 邰武旗)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第二十二集  庐山说“庐”(1)

“庐山的历史遗迹以其独特的方式,融汇在具有突出价值的自然美之中,形成了具有重大美学价值的、与中华民族精神和文化生活紧密相联的文化景观”——世界在这样评说着庐山。1996年,庐山被评定为“世界文化景观”。

在长江中游和下游的分界处,有一座山拔地而起,在这山顶,有一座小城坐落云中。

这山,就叫做庐山;这城,就叫做牯岭。

这是一个健全的,有着现代气息的小城。山上的人和上山的人,谁也说不清山上的生活与山下有些什么不同。

“庐”字,在汉语中就是“房屋”的意思。“庐山”,直白地说,就是有房子的山。山顶上房子多了,就有了这座叫做牯岭的小城,这在中国的所有名山中堪称唯一。

3000多年前,匡俗七兄弟在庐山筑庐隐居,学道求仙。相传匡俗得道仙化,人去庐存,这山被称为“神仙之庐”,此后便得名——庐山。

据说,这座小城;海拔1200多米;是长江边上相对海拔最高的一个小城。

“一山飞峙大江边”,从这里人们可以清楚地俯瞰到庐山脚下的长江,中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还有沿江重镇九江市。

庐山,北临长江,东倚鄱阳湖,湖光潋滟之中托出了拔地而起的奇秀匡庐!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东坡的这首诗成了庐山的点睛之笔,许多人都是读了这首诗后才知道庐山的。

从司马迁登顶庐山起,陶渊明、李白、白居易、苏东坡、朱熹等近1500多位中国历代名人登上了庐山,他们或作诗赋词,或搭庐建舍,为庐山积淀下丰厚的文化遗存。从清康熙到光绪的200年间,有越来越多的外国人也登临了庐山。

庐山以其独特的魅力征服了世人。

与中国的所有名山大川一样,历代摩崖石刻也遍布庐山。

然而,在100年前出现的一方英文石刻,却唯庐山仅有,它成为中西文化在庐山汇聚交融的永恒标记。

惊人的发现,往往发生在不经意间。庐山一座老房子的新主人正在装修,工人拆除壁炉时,一本发黄的老相册掉落下来。

人们请慕德华辨认照片上的文字,当时他是庐山中学的英语教师。

100年前的老照片,凝固了这家外国侨民温馨的一瞬间,也深深地震撼了这位100年后庐山上的中国人。

慕德华(庐山工商联主席):当时我被这些照片震惊了!我在想,这幢房子的主人为什么会是外国人?他们为什么会生活在庐山?这房子及其主人的背后到底还有着怎样的故事?

2005年5月,慕德华赴美国参加了庐山牯岭美国学堂校友会两年一届的聚会。这些老人在20世纪初生活在中国的庐山,他们与庐山结下了一世情缘。

斯德霖夫妇出生在庐山,青梅竹马的二人在庐山长大并结婚生子。这些照片记录下他们在庐山的每一个幸福的瞬间。

同样在庐山长大的伊恩·格兰特,为我们提供了他们儿时在庐山生活的影像。

近一个世纪的美好记忆,凝结在胶片上,更把他们在庐山的时光定格成他们心中的永恒。

如今,慕德华与近百位眷恋庐山的外国老人及其后代建立了网上联系。

有一封来自美国的邮件,他们请慕德华帮助寻找1912年自己的父母在庐山举行婚礼的教堂。按图索骥,慕德华很快就在庐山的一座有名的教堂前,找寻到了90多年前这对美国夫妇的幸福记忆。

新郎身后的那棵幼苗,如今已长成了参天大树,它见证了近100年的岁月流逝。

19世纪上半叶,西方列强用炮舰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上海、南京、武汉、九江等长江沿岸城市成为通商口岸。大量的外国人涌入了这些城市,在那里生活和工作。

当时,最让外国人不能忍受的是,每到夏季这些城市有着火炉般的酷热。寻找并开发一处气候凉爽、风光秀丽、交通便捷的避暑胜地就成为那时在长江生活的外国人的急需,他们把目光投向了庐山。

九江远望;遥对着庐山的五老峰。不远处;就是锦绣谷,谷下这条山路的终点是御碑亭。

当年,明太祖朱元璋为纪念他所尊崇的周癫人,执意在荒无人迹的庐山之顶建亭立碑;为了运送御碑上山;人们开辟了一条险峻崎岖的九十九盘山路。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