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像娘!”她很快扑进身旁女子甜甜的怀抱中,探出头来,“爹你太黑啦,我们不像。”
是了,今年已是陈延来到百理府的第六个年头,也是他第二个任期的最后一年,生意铺开了这么久,府库里终于有了银子,百理府的商队越走越远,但远方的商队,除了有合作的程瑞,愿意来这里的人还是很少。
因为路上太过简陋,路极难走,路上的驿站破破烂烂,有时候一条长线都没有任何补给的地方……
所以陈延最终还是下定决心,在春耕之后就广招民夫,联合府内豪族,大撒银子,在夏日里把路给修完了。
耗资颇丰,他又下了死命令,陈延一怕监工偷工减料,二怕监工太过上心,逼迫民夫,这样热的天气,如果日夜赶工,有人中暑就是一桩罪过了。
每天都去监工,人的面皮不禁晒,陈延很快继承了女儿长大后便抛弃了的‘黑炭’称号。
豆花已经吃完,再坐在这里听百姓们夸自己,陈延也有些不好意思了,“茵茵和月儿,你们吃好了吗?吃好了,我们便上山吧。”
说着,他已抱起女儿,虽然月儿嘴上嫌弃爹是黑炭,但蜷在爹宽阔的胸膛上,她还是很高兴的!
三人悄悄退场,一边去给半大小子们加豆花的张小猴随意一瞥,看见陈延的脸时,脚步一顿,觉得很眼熟,但又什么都想不起来。
……
有些低调的马车驶离城内,近来陈延有时做梦会梦到爷爷,心绪不宁,姜茵茵便提议带着他到百理这边的佛寺拜一拜。
他本身不是信这个的人,但自己的存在就挺不唯物主义的,所以他还是怀着敬畏之心同茵茵一起去了庙中。
也许是佛寺的檀香、庙宇中的宝象庄严令他心神安定,夜间即便再梦到爷爷,也不至神色散乱了。
交谈声中,二人上了山,庙宇庄严,茵茵教过月儿要心存敬畏,所以小小的孩子跟着两个大人一起宁静的烧完了香,中午在寺里用素斋,月儿这孩子向来思维敏捷、擅谈。
安静的时候,她就喜欢自己找话题,比如此刻——
“爹、娘,上午我们是在拜一拜佛像吗?”
“是噢。”茵茵给挑食的月儿夹了一筷子蔬菜,对方小眉毛皱起,吃得不情不愿,“我们为什么要拜佛像啊?”
她好奇地问。
陈延沉吟片刻,道:“因为爹在寻求安慰,佛法庄严,爹心有些乱,以宁心绪。”
小大人长长哦了一声,又问:“那今日豆花摊子上的人,也是因为心绪不宁,拜爹爹寻求安慰吗?”
茵茵刚刚还在想女儿怎么会问这个,这不,现成的原因就来了,“不是哦。”她抱起旁边快吃完饭的小女孩儿,道:“他们和爹爹是不同的啦……他们是心定了,才会给你爹爹立牌哦。”
长生牌这种东西,只有蒙受大恩、生活稳定的百姓才会立,说句大逆不道的话,不是孝子贤孙,可能给祖宗都不会日日磕头。
据茵茵了解,府内给她和陈延立长生牌的并不在少数,去年那一阵,佛堂庙宇里香火忽盛,茵茵本不知道怎么回事,后来听制衣坊的工人说,不晓得是谁突发奇想,在寺庙里请了一尊陈延的长生牌位回家拜,被别人看见。
以至此行蔚然成风,一时间,令百理木牌贵,入寺者连绵不绝。
综上,足以可见陈延在百理之策,策策深得民心。
当然,小孩子是不太懂其间的弯弯绕的啦,她只是嘟囔着说:“看来大家不管是心情怎么样,都喜欢拜一拜。”一副小孩不懂大人世界的样子,可爱极了。
下午,幼童的精力还是有限,昂着头从山上爬下来之后,小月儿就困得睡着了,陈延把她抱在怀中,马车悠悠地回到了府中。
六年,曾修缮过的府邸,也有了一丝岁月的痕迹。
嬷嬷见主子前来,立即伸手要接月儿,被陈延拒绝了,他同茵茵带着小朋友去了侧卧,轻轻把她放下,掖好被角才去了隔壁的书房。
秋高气爽,迁户已有两年,昔日在京城里早已锤炼成熟了的耕种技术令百理在投入耕作后,很快有了大丰收的时节。
从丰府库,到丰粮仓,不过弹指之间。是以,前年、去年年末,陈延飞表入京后,京中很快传来了陛下的嘉奖。
离得远,陛下夸他依旧同之前一般,一点不留余地,把青年臣子说得天上有、地下无。
陈延虽然活了两辈子,但受人赏识总是令人高兴的,加上他是陛下——
后来,陈延借陛下夸自己的机会,有意和陛下恢复了通讯,一来一去,信途虽远,但薄薄三张纸,遥寄臣子情,偶尔千里送‘鹅毛’,礼轻情重,倒让这君臣之谊,颇有不同。
去年,岳父还来信隐晦说他:非死活不变之辈,思绪之通,本世亦难寻。
前头说的都是高兴的事,但,也有扫兴之事。
“怎么了?”茵茵见陈亚坐下后目光幽幽,拍了一下他,“有什么事瞒着我?怎么自从上次收了京中来信后,就一直这个样子?是陛下说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