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终究会再次升起,就像明天终究会来到。
今日的东山大营旌旗猎猎,军士们整装待发。
今日的栖霞山显得格外巍峨,今日的空气中也比平日多了一丝肃杀。
今日是大将军蓝玉挂帅出征的日子。
先锋将军定远侯王弼,左将军魏国公长子徐辉祖,右将军江阴侯吴高,前将军驸马都尉梅殷,后将军曹国公长子李景隆,中军大将郑国公常茂,军需官吴王朱雄英。
七人分列两侧簇拥着中间英姿飒爽的蓝玉。
蓝玉抬起右手,怒喝一声:“备!”
只见刚刚还嘈杂的校场瞬间安静了下来。
蓝玉踏前一步,朗声道:“诸位大明勇士,咱们大明刚刚建国十余年,如今风调雨顺,家家都能有口饭吃不容易,本将军知道,大家都累了,但是草原蛮子要越过长城,到咱们大明的疆土上抢咱们的粮食,霸占咱们的女人,兄弟们,你们说,应该怎么办?”
短暂的沉寂后,数万人齐声高呼:“杀!杀!杀!!!”
喊杀声直冲云霄,连飞鸟似乎都受到了震慑,远远的避开。
朱雄英前世虽然也参加过阅兵式等大型活动,但是此时此刻还是会受到氛围的感染,激动的面红耳赤,体内的军魂也逐渐复苏!
徐辉祖和李景隆都是第一次上战场,和朱雄英的感受差不多。
王弼,梅殷,吴高,常茂四人都常年在外领兵,身经百战,对眼前的场面已经司空见惯。
在朱标代替天子巡视后,五万大军浩浩荡荡离开了南京城。
栖霞山上,沈灵儿远远的望着大军离去之后,才不舍得回到了西山琉璃厂。
大军行驶本就缓慢,哪怕现在水泥路已经在全国得到了普及,从南京到大宁马不停蹄也要走半月之久。
一路上,蓝玉等老将将自己的经验毫无保留的传授给随军的青年将领。
朱雄英也跟自己前世的作战经验相结合,只觉得受益匪浅,大有长进。
大宁府是大明的九边重镇之一,守备森严,如今更是大军云集,甘肃,北平,辽东三地都司集结了十五万大军,包括宁王,燕王,辽王三位藩王!
燕王作为朱元璋的第四子,是宁王与辽王的兄长,自然坐在主位。
“十五弟,十七弟,蓝大将军也不日就要到了,咱们的大侄子也随军来了,听说是老爷子钦点的军需官。”
宁王朱权不以为意,有些抱怨道:“老爷子也真是的,北征这么凶险的事已经很麻烦了,还送来一个更麻烦的皇长孙,这不是给咱们找事呢嘛?”
辽王朱植闻言,有些不悦,反驳道:“大侄子听说在河南赈灾时,收复失地,平定叛军多有战功,据说还用两千亲卫全歼了数万叛军呢,可见他还是颇有军事才能的。”
朱权翻了个白眼,无语道:“不是吧?十五哥,这种话你也信?就是两万多头猪,你让他那些少爷兵去抓,也抓不完吧。”
九边重镇离中原的距离都很远,消息传递难免有误差,也不怪朱权不信。
见到朱权毫不在乎的表情,朱植一拍桌子,喝道:“老十七,吴王怎么说也是大哥的长子,你这是什么态度?”
眼见两人要吵起来,朱棣在中间赶忙劝道:“你们两个啊,一碰到就掐,还是想想蓝帅到了后,我们怎么迎接吧。”
朱植与朱权都冷哼一声,转过头去,谁也不搭理谁。
气的朱棣直拍桌子,拂袖而去。
大军行进的路上难免无聊,李景隆负责的后军又与朱雄英紧邻。
两人一路上都待在一起,将目光盯在了沿途的土匪身上。
朱雄英的三千亲军虽然也都是身经百战之士,但是经过自己的特种训练已经两年半了,还没有将学到的东西作用在战场上过,正好拿沿途的土匪练练手。
威虎山,地处偏僻的群山之中,常年被山中有毒的瘴气缠绕,地势险峻,易守难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