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道“摧锋于正锐,挽势于危急,是为壮士也”。
也曾有人说过“所谓英雄,其实就是在人民面临危难的时候,敢于挺身而出,不顾个人生死而勇于牺牲付出的普通人”。
历代先贤如是、前阶段举国抗疫期间拼搏在最一线的人们如是,未来在国家和人民需要的时候,依然奋不顾身的后继者亦如是。
大水之后,便是灾后重建工作。
此时的3号地区,已是9月,深秋时节,临近冬天。
按照上一年的情况上看,第一场雪可能在十一之前就会到来,虽然地面还没有封冻,但是对于灾区的群众来说,这还是一个很大的难关。
其难度,不亚于抗洪抢险。
因为地方民力有限,且经济条件不好,所以在冬季正式来临之前,让灾区的群众有房住、不受冻,成了一个新的战斗目标。
对于本来准备撤回的我们,此时又来了新的命令——以连为单位,分散到各个村庄,协助组织灾后重建工作。
必须要在冬季之前,把被冲毁的路修复,争取恢复交通运输;然后是全面清理淤泥,让村落的生活恢复常态;最后是拆掉所有的危房,复建安置房,让那些流离失所的灾民重回故乡,并做好明年开春的复耕工作。
如果影响了明年的复耕,这么大面积的粮食产区出现欠收或绝产,那么对地方政府的影响将更大。
三连投入到了永宁村的重建工作中。
刚刚进村的时候,大水刚退,到处是残垣断壁,人畜皆无,一点生气都没有,腐烂之气刺鼻。
村里之前建的“村村通”公路全是淤泥,脚踩上去甩都甩不掉。
所有的民房,尤其是那些草坯房大部分塌倒,很多原来村民用木头做成的院栅栏已经腐烂,石头墙也是里倒歪斜,成了危险区域。
那儿根本没法住人,我们只能选到了村小学,在操场上清理出一块场地后,搭建帐篷,建立营区。
然后派人与团里联系,人工从几十里之外的团部往回运送推车、锹、镐这些工具。
有的时候,汽车会陷入泥里,所以运一次物资,至少得带一个班,必要的时候边清路,边前进。
而且千斤顶、大木杠都得带齐,人拖、人拽、人拉、人扛、人搬、人运!
沿途,对没有危险的电线杆和通信线杆,尽量的能扶起就扶起,对已经毁伤的电线和其他干线标记好,反馈给地方电信局和电业局。
同时,连里还抽出了一个排,对村里被淹死腐烂的牲畜或其他生物进行清理,七班重点做杀毒、焚烧和掩埋,避免将来出现其他疫情。
之前为了修复和加固大堤取土的地方,现在也需要重新平整,恢复原来的样子,以备再出现灾情的时候,还有土方可用。
接着是用砌刀把倒塌的房子砖一刀一刀的修理出来,完好的砖石统一归整到一起,二次利用。
不能用的准备拉走处理,做为回填物料。
就这样,这一切的一切,似乎都要重新开始,一个连一个村,连和连、村和村的交通各自分担一半。
地方政府也下了大力气组织民力,恢复经济,优先鼓励地方的砖厂、水泥厂复工,然后加班工作,日夜输出。
各地区没有受灾的县,也倾尽全力组织物资,八方支援。
所有的目标就是一个,国庆节前,一切恢复常态。
这对我们这些人的压力,无疑是巨大的,因为现在的三连人人带伤,疲惫不堪。
我在团部领取物资的时候,再次见到了于诺,这让我有一种大战余生的感觉。
她依然还是鞍马县运送支援灾区物资的干部,不同的是现在运送的也都是一些基建器材或者是建材、砖石。
那天的她,还是一袭红衣,红彤彤的,带着一种胜利的喜悦,楚楚动人。
只不过,这次她是特意来找我的,通过指挥部,找到了我们的团部,本来准备搭车再到连里,结果直接遇到了我。
她还不知道我已经是三连炊事班的班长,因此当看到我的时候喜出望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