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一广回去后,认真阅读、钻研龙兆天送给他的《养鸡技术宝典》,并结合自己的实践,细心研究养鸡技术,遇到不懂的就打电话给龙兆天请教。
为了探索鸡的发病规律和防冶方法,他常常废寝忘餐,有时通宵达旦守在鸡舍观察鸡的生活状态,发现病疫苗头,立即按照龙兆天所教,解剖研究,采取措施,着力防冶。
经过反复观察和学习钻研,丁一广运用科学技术养鸡取得了成功,鸡场所养的鸡未发现烈性传染病的侵袭,上市率达九成以上。
在防冶鸡病的同时,丁一广还经过反复的摸索,掌握了小鸡、中鸡、大鸡、的饲料配制,使每批鸡不但有较强的抗病能力,而且饲养期一般在50天左右即可上市,每只重4至5斤。这样,既节约了成本,又加快了生产周期,有效地提高了经济效益。
丁一广还以发展养鸡业为主,进行配套生产、综合经营。每年他向粮食部门购进大批原料,自己加工粉碎配制,这就降低了饲料的成本。还将大量鸡粪经过发酵处理,用作养猪、养鱼或回田作肥料,实行综合利用,提高经济效益。
……
雨后的凤山一净如洗,洁净的蓝天出现一道绚丽的彩虹,似乎在向天河镇一方父母架起了一道进村的彩门。
路旁五彩斑斓的野花怒放着,点缀在绿得流油的青草中。百鸟在乡间追逐与丁一广鸡舍的满栏肉鸡嬉戏;离鸡场不远的地堂那株巨大的荔枝树,张开华盖似的树冠,把绿荫献给大地的主人。好一幅“雨后乌喧鸡欢”的画图。
天河镇高官关雄伟率各大队支书深入到丁一广鸡场调研,认真地听着丁一广介绍发展养鸡的情况。
去年,关雄伟从平原镇调到山区镇就职后,通过深入的调查研究后认为:山区经济要发展,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要先行。首先要从打破干部和农民“小富则安”、不思进取的思想意识入手,使干部和农民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意识转变到敢闯敢干、争创价值的轨道上来。并根据当地实际,明确把发展养鸡业作为“三高”农业支柱产业,培育龙头企业,采取以能人大户牵头,成立集团公司,以公司为依托,挂钩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一条龙服务的办法,对于那些养鸡大户,镇委、镇政府要给予大力支持,积极引导,使其不断扩大发展。
……
关雄伟递过一支矿泉水给丁一广,赞扬道:“后生仔,干得好!”
丁一广接过矿泉水,耸了耸肩,长吁了一口气,说道:“关书记,老实说,我真有点担心,有朝一日你们又要割……割什么尾巴。”
关雄伟拍了拍丁一广的肩膀,笑着说:“阿广,你年纪轻轻,怎会有改革开放前那种守旧思想呢!你放心,镇委、镇政府非但不会割你的‘尾巴’,还要大力支持你们发展大规模养鸡呢!”关雄伟看着丁一广,“阿广,你可要打破守旧思想,转变观念,大胆闯,大胆干,成立养鸡公司,大规模发展养鸡!”
“成立养鸡公司,大规模发展养鸡”,多么大的诱惑力,多么强烈的感召力!丁一广的心被说得热乎乎的。
这是多么令人激动的日子啊!早就想甩开胳膊干一番的他,奔走相告,传递着镇高官关雄伟到鸡场调研的讲话精神,传递着养鸡共同富裕的信息。
以后,关雄伟等领导又经常到鸡场了解发展情况,与他们一起研究,制订发展蓝图,并切实为他们解决在组建养鸡公司扩大规模中遇到的问题,在政策上给予优惠……
继龙兆天率先创办凤山村鸡场之后,丁一广养鸡实业公司、梁文达养鸡有限公司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天河大地出现了大规模发展养鸡业的宏伟场面。
丁一广创办养鸡公司成功了,成了富翁了,这消息成了新闻传遍了方圆几十里。一个亲戚找上门来
了:“表弟,我现在正在建新屋,手头的钱不够,你能不能支持一下?”
丁一广一下子陷于尴尬之中。论理说,他是亲戚,并且在创办养鸡公司时也帮助过自己,很难拒绝。可是,还有多少的事要办,而这些又需要资金,这真使他为难。
丁一广还是硬着头皮说:“表哥,这些钱我要用来扩大再生产,如果都借出去,公司就办不下去了。”
也许有人会认为丁一广太不注重感情了。
这些人的认为是太不了解他了,丁一广心中包容着一种最深厚的情感。
亲戚借钱建新屋他不肯借,但乡亲们要发展生产缺乏资金时,他成千上万元资助;
村办福利事业,他慷慨解襄大力支持。
对家乡,他没有忘记父老乡亲和养育过他的家乡。他发现镇学校、卫生院有困难及时帮助,村兴修自来水工程有困难,他鼎力支持,逢年过节,他都给村中老人们送上一份礼物。
他的这一善举使村中的父老乡亲感激不尽。
丁一广总怀着一颗赤子的情怀,回报家乡的热情从未削减半分。面对家乡的行路难、行车难的实际,他毫不犹豫慷慨解囊,修桥、修路和修建村排污渠以及村道等。
每每提起这些,村长石金长更是感触颇多了。他不仅是忠诚的践行者,更是忠实的见证者。
凤山村没有一条好路,整个凤山村都比较穷。
提起凤山村的道路,自然而然地会想起改革开放中被前来购鸡的外地客商戏称的那句话:“凤山村的路,盲佬走过都知道”。
当时的凤山村境内,没有一条平坦的道路,有的只是弯弯曲曲、窄小坎坷不平的“牛栈道”。。
凤山村,地势如狭长的盆谷,犹如一道屏障将凤山村困锁在深山老林之中。在改革开放前,凤山村境内大都水路运输,凤山村人出行全凭一双腿。
建国之初,为了沟通与外界的联系,凤山村人自力更生,开山劈石、运土填壑,筑路不止。在那段生产条件极其简陋、生活极其艰苦的年代,凤山村人将生命与梦想与沟通与外界的联系紧紧地连接在了一起。
如果觉得好看,请把本站网址推荐给您的朋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