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敏变红,不但体现在《女明星养成实况》这款游戏层面,也体现在日常生活里的方方面面。
比如,她社交媒体的粉丝又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每天在微博底下互动的人也越来越多,大多都是剧粉,在为惊鸿的角色哭泣。
“呜呜呜,惊鸿你好可怜。”
“我读小说的时候,脑海里惊鸿就是你这个样子。”
“没想到这样的角色能出现在电视屏幕上,内娱有救了。”
“……”
每次电视剧播出的时候,都会出现一波讨论的高峰,而且讨论的热点都集中在惊鸿身上。
再加上之前热门单曲——电视剧的推广曲——《布拉格广场》也由周敏的演唱,因此她受关注度越来越越高。
一时间,周敏成为电视剧的话题担当,成为了整部剧最受瞩目的焦点。
片场周边开始聚集三三两两的学生粉丝,举着“周敏”的灯牌,来为她加油打call。
这既是周敏的人气体现,也是徐星河工作的成果,因此他乐见于此,只要不影响拍摄,他甚至还会主动和这些粉丝进行交流,感谢他们对周敏的支持。
原初粉丝会把自己的追星经历放到互联网,吸引更多的人来观看。
如果她的经历是美好的,令人感动的,那围观的网友也会受到感动,对中心艺人持有较高的评价。
如果她的经历是糟糕的,那这种糟糕印象会被网友记住,并被代入到艺人本人身上。
也就是说,追星过程的整个体验,都会影响她们对艺人的评价。
徐星河是周敏的经纪人,也是她的影子和门面,他对粉丝的态度,也一定会最大化影响粉丝对周敏的观感。
所以,一般情况下,他总会抱有最大的善于对待粉丝。
然而粉丝对他却总抱有一种对“资本家”敌视,
“对周敏好一点!”
“给她接些好角色,别只看钱。”
“注意公关,别总让她在网上挨骂!”
好像她们才是那个一直陪伴艺人,支持艺人的人,而徐星河不过是循着热度飞来的吸血苍蝇。
这一点似乎是娱乐圈的通病,粉丝认为自己和艺人是一体的,认为工作人员和艺人只是普通的雇佣关系,没有感情,只有利益。
这当然是因为他们受视角所限,得出的错误结论。
不过粉丝的声量也是艺人的声量,艺人在互联网上能有多大的存在感,除了看作品,也看粉丝的声音。
因此徐星河对她们的言语并不放在心上,也只是笑笑就过去了。
倒真应了那句话,粉丝是一把双刃剑,虽然对外可以攻击敌人,但对内也会割伤自己。
除了粉丝,媒体也不时出现在徐星河的周围,他们都想采访周敏,为这个新近蹿红的艺人写第一篇报道。
虽然多数媒体只是站在电视剧的角度,剖析人物,分析角色,顺带提一句周敏。
但也有一些内卷厉害的自媒体,希望能给周敏做一次专访,抓住她流量的起点。
徐星河把其中大多数都拒绝了。
一来很多媒体不正规,连个证件也没法拿出来,报道会出现在哪个地方都十分可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