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诸位大臣都到了,再议。”皇帝的声音沉冷无比,此事,实在太严重了,稍有不慎,国将不存。
大臣们进来时,便看到披了一件外袍坐在御案后苍老却神色冷峻的皇帝,以及单膝跪倒静默无声的萧胤。
“江南的事情都知道了?”皇帝沙哑的声音里仿佛夹杂着冰渣子,众人顿时双膝一软,统统跪了下去,仿佛重新见到了当年威凌四海的君王,无人敢于直视他的锋芒。
“臣等知道了。”众官员齐声道。
“可有方案?”皇帝冷声道。
“回陛下,江南实属国之要害,如今情势不明,我等还不清楚究竟有多少州县遭了水患影响,需先派一员钦差前去查访当地详情,再根据实际情况拟定方案,只是信报上所言州县已经占了小半个江南,情况恐怕不甚乐观,老臣的意思是,灾后必有民乱,可随行一支军队以做镇压,在携一定的粮草以作不时之需,待情况明晰后,再派辅助钦差运粮南下赈灾。”左相尚成海颤巍巍回话。
“可有钦差人选?”皇帝又问。
众人面面相觑,皆不敢应声。
这是个烫手的山芋,那是一个不好就要人头落地的买卖,谁敢轻易去接盘?若是其他地方,众人必定争相前往,分一杯羹,但是江南……
“父皇,儿臣愿往。”萧胤的声音再次响起,音调里带着恳求与固执。
皇帝冷冷的盯着诸官,没有理会萧胤,“尚成海,你可有人选?”
“臣,举荐……”
“父皇!”萧胤抬头紧紧盯着皇帝的眼角,声音里已经带着一丝不容拒绝的强硬。
跪在案前的诸官均是倒吸一口凉气,这位殿下的胆子也未免太大了些吧?上头的可是陛下啊!
“啪!”的一声,皇帝重重拍向御案,在安静的御书房里,仿若一道惊雷,震的诸官紧紧趴伏在冰冷的琉璃地砖上,看着自己的倒影,大气也不敢出。
“你愿往?你可知这是多大的干系?你一个亲王,担待的起吗?若是出了岔子,朕是要用你的人头祭天的。”皇帝的声音从牙缝中冷冷的钻出,冻得人心底发寒。
“父皇,儿臣愿意签生死状!若是不能解决江南水患,儿臣愿意献上项上人头,以祭江南万万百姓。”萧胤丝毫没有退缩的意思,他必须要去江南,在听闻江南水患时,他才知道他远没有自己想象的那样冷情决绝,没有那样的理智从容,只要想到李承欢就在那洪水里挣扎,他就心如刀割,他恨不能立刻飞去淮州。他知道自己不应该这样,但是他无法控制自己。
诸官听闻此言,顿时心下大震,睿亲王真是……
他们不得不感佩他的勇气,这还是个年方弱冠的少年啊!却愿意用自己年轻的生命为代价,也要亲自前往江南救灾,众人不禁感到羞愧。
“陛下!老臣也愿往。”李郸忍不住开口了。
“陛下,臣等愿往!”一下子,御书房里的诸位官员都被激起了血性,纷纷请命。
皇帝这才收敛了一些周身的寒气,沉吟了片刻说道:“左相要坐镇中枢,李尚书要在后方管控钱粮,二位就不要争了,那便周同去吧,你是佥都御史,我赐你尚方宝剑,可先斩后奏。”
周同立刻朗声道:“臣,领旨!”
半晌,皇帝又看了一眼萧胤,见他依然跪在在地上,垂头不语,便有些心疼,说道:“睿亲王领黑甲尉随行保护周御史。”
萧胤闻言,顿时看向皇帝,高声道:“谢父皇成全。”
事情拟定,萧胤收拢了黑甲尉三千精锐骑兵与周同连夜南下,赶往江南。
天明时分,景云山众人被第一缕霞光惊醒,然后便看到初升的朝阳,缓缓爬上了天际,天空仿佛被水洗过一般,澄澈而清明。
而山峰下,依然是深不见底的浑浊黄海,滚滚翻腾,蔓延到无尽处。已然不见了当初的淮州城和村庄田野。
直到此时,众人才终于意识到,洪水真的来了,而他们竟然在这样的天灾里,活了下来。众人不免纷纷四下寻找同知大人的身影,然后便看到,大人已经在组织差役们分了米粮拿去金坛寺的伙房里做早饭给众人吃。
不少人看到这样的场景都纷纷又想笑又想哭,心说咱们这位父母官,还真将他们当孩子了。于是纷纷自主的跑去帮忙,伙房太小,煮不了那样多的食物,便有人去山上小瀑布边接水,有人寻了空地架起篝火和铁锅。一下子山峰上就热闹了起来,悲伤暂时远去,他们还要生活。
第42章
淮州百姓众志成城,因为此次天灾,反而关系更为亲近密切,总归都是生死之交了,哪里还有那样多的嫌隙与不快呢?生死之前,无大事。就连一向吝啬的乡绅大户们,也十分慷慨的将自己运来的大量食物统统交给了官府统一分配。
而在这样和谐的淮州百姓之外,其他被洪水侵略的州县里,已然是哀鸿遍野,水里到处是漂浮的人类与动物的尸首,惨不忍睹。
直到第三天,山峰下的黄海里飘来一具尸体时,众人都沉默了,他们纷纷看向自己的同知大人,似乎在询问该怎么办。
李承欢看了一眼,应该是其他州县顺流飘来的死尸,他命人将尸体捞了起来,尸体已经泡烂了,辨别不出身份,他只好命人将这尸体烧了,以免传出疾病。于是众人再发现死尸时,也都照做,捞上来直接烧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