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婆母娘门本姓康
自幼儿我配夫陈世美
秦香莲我是他的结发妻房
曾记当年赴科场
他言道中与不中还故乡……
听得人毛骨悚然。当年说的话能算数吗?能吗?
我不是为陈世美翻案,我是觉得,每个人都是喜新厌旧的,别说你多坚定,面对诱惑,有的人抵挡住了,而有的人,无法抵挡这诱惑。
新人总是比旧人更让人有爱的冲动,何况他还要借公主奔自己大好前程。这种品质委实不可以学去,可是,他终究只不过一个凡夫俗子,他陈世美不是神,他爱江山,也爱美人,爱那前程的繁花似锦,更爱这手里动人的乾坤。
《秦香莲》这出戏,从小看到大,小时爱看铡了陈世美,那时也叫铡美案,就爱看包公那正直无私,一副天地间唯我正义的劲儿,黑脸包公,穿袍,戴玉带,那一段唱总让台下掌声如雷——驸马爷近前看端详。上写着秦香莲她三十二岁,状告当朝驸马郎。欺君王、瞒皇上,悔婚男儿招东床。杀妻灭子良心丧,他逼死韩琪在庙堂。将状纸压至在了某的大堂上,咬紧了牙关你为哪桩?孟广禄唱得最好,在天津光华剧院看过他演的一次《铡判官》,亦是演包公,黑脸一摸下来,六亲不认,愣把阴间的判官张洪铡了,我们总梦想有这样一个人,主持真理,天子都不怕,其实也只是戏里才有,现实中,不会有人傻到那样程度。
戏曲篇(2)
现在再看《秦香莲》,我不觉得铡了陈世美有多快意,我希望改写结局,让他活到老死,也后悔到老死。最好和公主不生孩子,公主还暴烈,公主还把他当牛做马,他后悔得肠子青了,想起香莲的好来了,于是偷偷返乡与香莲私会……这不是《秦香莲》了,这是我的小说,我宁愿以这样的结局来演绎这个故事。不必一步到位,恶狠狠到不留半丝余地,就要杀个片甲不留。
香莲,她不后悔吗?
她不心疼吗?
到底,曾经是自己的夫呀。
曾经有多美,就会有多罪。
所以,如果想看《秦香莲》,就做好同归于尽山崩地裂的准备。虽然很戏剧,但现实生活中,最好的婚姻破碎形式往往很脆弱很无力,不知不觉就耗尽了半生光阴。两个人的婚姻死了,但仍然继续着,这才是另一种悲哀,比秦香莲还悲哀,至少,在铡掉陈世美的那一刻,她应该是快意的。
我情愿理解秦香莲是绝望到了底,所以,爱比死更冷。
西厢记:爱情沉香屑
《西厢记》名字就好。我非常喜欢这个“记”字。有一种唯美的古意,而“西厢”两个字有一种粉红的念想,可真好。
《西厢记》全名《崔莺莺待月西厢记》。这个名字更好,想想,“莺莺”两个字念起来就有一种生动的香,多美妙的名字呀,比雪娥好听,比湘灵好听,比桂英好听,古戏中,两个女子名字最动听,一是莺莺,二是《望江亭》中的谭记儿。后者更胜。我曾用谭记儿这个名字写过一本小说,其实仅仅因为喜欢这三个字。
元杂剧作家王实甫,他一生写作了14个剧本,《西厢记》大约写于元贞、大德年间(1295~1307)是他的代表作。这个剧一上舞台就艳惊四座,被誉为“西厢记天下夺魁”。
其实事实真的不是这样。
我们所喜欢的那两句最忠贞的诗“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出自唐代著名诗人元稹之手。在初读到这两句诗时我差点泪水涟涟,这是一个对于旧情多么难以割舍的男子啊,而真实的情况是这个*才子真的曾经有过自己的莺莺,他写了自己的爱情故事——传奇小说《莺莺传》(又名《会真记》),他在抛弃掉莺莺后不断地追忆,一边追忆一边再寻花问柳,你看,我们无比地相信着男人的痴情,他用最动听的诗句掩盖着真相,他哪里是除却巫山不是云,他是天涯何处无芳草呀。
所以,不必对爱情抱有多大希望,人们想象的总比现实要美丽一千倍,最美的东西一定最虚幻,用最戏剧的形式表现出来也最恰当。
——真真是薄情年少如飞絮。薄情的人到处都是,当时的真情是真的,如今的薄情也是真的。爱情真适合当标本,夹在元稹的诗中让人在偶尔惆怅时回忆。
一个落魄男子,一个美丽小姐,偶然邂逅于普陀寺,两个人都害了相思,中间穿插个小红娘,莺莺是美丽的,饱满的,生动的,是让男人有想象力的“物”,十个张君瑞也不会是对手。我喜欢张生跳墙那一段,真是顾不得了,美人在前,跳就跳吧,莺莺假意抱怨他轻浮,我觉得心里应该暗喜。
但到底是大户人家小姐,不必有端着的羞呀,于是下面的念白真是有趣味。
莺莺:“自那夜听琴后,闻说张生有病,我如今着红娘去书院里,看他说甚么?”(唤红娘)
红娘:“姐姐唤我,不知有甚事,须索走一遭。”
莺莺:“这般身子不快啊,你怎么不来看我?”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