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思存看着烟盒里少了一半的烟,觉得喉咙有些不适了。太久没抽烟,一次抽这么多,全身都有点不舒服。
叶思存调整好自己,把剩下的烟放进口袋,上楼回家。家里的人应该煲了香浓的汤。
既然选择了这条路,无论怎样,走下去就好了。
解约的事情之后,自由身的叶思存终于可以静下心来好好考虑一下自己的未来。好在未来里必须存在的人就在身边,可以看着他,把他仔细安插进未来的每一个细节。
虽然时机尚不成熟,但也终于可以实施自己导演的梦想了。剧本一直有个想法,只是没找编剧来写过。拍了这么多年戏,也算认识几个不错的编剧,可以联系一下合作。至于预算,叶思存想了想自己的存款,估计还要再去拉拉投资试试。
为了拍成这部电影,叶思存开始组自己的团队,每天在外面忙,见不同的人。常常看到天色太晚,就干脆不回家了,能在别人的工作室彻夜看剧本。常常不知不觉睡着,迷迷糊糊醒来的时候,分辨不清自己在哪里,也不知道是什么时间。
为了避嫌,李月松不会跟着叶思存。自从照片爆出来之后,李月松就很少出门了。他既怕街上的人认出他,也怕父母在新闻中认出他。一旦父母认出他,他就不可能安安稳稳地留在北京,叶思存的牺牲和努力,就没有任何意义了。
好在李月松爸妈的电话一直没打来,他不放心,打电话过去,也没听出什么异常。李月松猜测着,或许是他们不怎么看娱乐新闻,也不玩微博,所以没发现。而且当时那张照片拍得叶思存清晰,拍得李月松并不清楚,没认出来也正常。
李月松知道叶思存需要钱,便张罗着开店,给人做定制皮鞋,好让叶思存的压力没有那么大。可从没开过店的他跟从没做过导演的叶思存,都得从头学起,忙得焦头烂额。
两个人都忙,见面的时间反而比之前叶思存忙着拍戏的时候还要少。
叶思存只想赶紧把剧本搞好,张罗来人就开始干。剧本在顺利进行,投资人却迟迟没有找到。
没有钱,什么戏都拍不成。工作方面的人员需求,可以找自己的朋友。电影投资是一大笔钱,总不能再问人借。便联系了几个之前合作过的公司,想说服人投资。可是叶思存现在在新闻上闹得正凶。
投资人讲求回报,叶思存这笔投资实在是风险太大。叶思存大部分时候吃了闭门羹。倒是有几个品牌看叶思存急需钱,想趁火打劫。投资不多,却要求广告硬性植入,从片头排到片尾。偏偏叶思存又不想对不住自己的第一部作品,怎么都不愿意在片子里强加广告。
自然没人给叶思存投钱了。
李月松一边忙自己开店的事,一边忙着帮叶思存计算着拍片的预算。除去叶思存违约赔出去的违约费用,叶思存账户里最后只剩下五百万。五百万投资一部电影,较网大,算多的,但较院线,实在是有点少。李月松知道叶思存想上院线,所以必须得再想办法搞到钱。
第62章
预算不够,人脉来凑。叶思存人缘不错,在演艺圈这么多年,也算积累了不少朋友,于是拿着剧本创意去说服朋友们来帮忙。可他现在因为丑闻,天天被挂在热搜上,所以他现在提出来的项目,是个烫手的山芋。有些人担心参与了之后血本无归,便找着借口不见叶思存。
娱乐圈是个名利场,大家都都想实现名利最大化,翻脸不认人的这种事太常见了。叶思存也没太灰心,只是用心扑在剧本上,每天跟编剧打磨剧本。
李月松则是一边忙着开店的事,一边帮叶思存拉投资。虽然他入行不久,但好在入行的时候,就是叶思存越来越火的时候,接触到的资源还都算不错。而这些资源,也是可以直接换成金钱的。叶思存火的时候,有不少小演员想跟叶思存合作,李月松都留了联系方式。现在虽然跟叶思存合作不成,但曾经跟叶思存合作过地好导演、好编剧却可以介绍给这些小演员们。拿人手短,小演员们自然愿意出一些好处给李月松,虽然有时候不多,但一万两万也不嫌少。
李月松是卖鞋子的,深知只要数量足够多,那么最终的收益也就足够多。于是不厌其烦地跑着各种饭局,帮小演员们牵线搭桥。
而叶思存这边,剧本逐渐成型,碰壁多次,也终于迎来柳暗花明。沈周导演听到叶思存想做电影之后,马上介绍了个制片人给叶思存,低报酬帮他组局。有了制片人整体把控,剧组的进度马上就快了起来。
见沈周这么热情,叶思存顺势邀请沈周来做联合导演。沈周记起来当初在剧组的时候,叶思存认真跟她学导演的样子,觉得叶思存肯定能成为好导演。便准备答应下来,可想到这是叶思存的第一部电影,而她已经是多年的导演了,用联合导演的名义会影响大家的判断,于是说:“我还是做执行导演吧。”
于是慢慢地,叶思存的剧组有了编剧、制片人、执行导演、美术……但摄影、剪辑和演员还一直没有敲定。这些都是大预算的岗位。起初叶思存为了省钱,是想自己出演男主角的。可制片人却很不建议。因为有争议的演员在影片的宣传和上龙标上都可能会遇到阻碍。
叶思存思来想去,决定去自己的母校挑演员。母校的学生大多没什么名气,片酬不高,演技也是有好有坏,只要慢慢挑,还是可以找到好演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