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春秋霸事笔记百度 > 第18部分(第1页)

第18部分(第1页)

意思是说公元前696年的事情,卫惠公即位四年,左、右公子怨恨卫惠公用谗言谋害太子■(《左传》称急)而夺得宝座,于是,谋反作乱,围攻卫惠公,拥立太子■的弟弟黔牟为国君,卫惠公跑到齐国。卫国国君黔牟即位八年,齐襄公率领诸侯带着王命*卫国,帮助卫惠公复国,杀掉了造反的左右公子。卫国国君黔牟跑到了周王室那里(注:黔牟是周惠王的女婿),卫惠公复国。卫惠公做了三年的国君,被赶出去流亡了八年才回来,前后按通年计算已经卫惠公十三年了。二十五年,卫惠公怨恨周王室包庇自己的女婿,那个夺他位子的黔牟,于是和燕国一起攻打周王室。

公元前675年,秋,子颓和卫惠公又去怂恿燕国(南燕国),卫国和燕国的关系是相当好的。那时候,特别是那些靠近蛮横民族的诸侯国也养成了有肉就吃的习性,何况是周王室这么一块大肥肉,而且彼此也没有什么道义,燕国当然要吃了。后来,秦国也是这样的习性有肉就吃,残忍地吞并了六国。

管仲正在攻打鲁国的时候,卫国和燕国的军队打进了洛阳城,也没有知会过齐国这个盟主,可见,齐国这个盟主的地位还是很虚的。你有肉吃的时候,他过来吃,他有肉吃的时候,也不管肉是不是可以吃,一个人就吃了。

后来,齐桓公对这件事情耿耿于怀,公然去攻打齐国拥立的王室,虽然是王室内部的纷争,但也轮不到他们去插手。齐桓公问管仲:“这个事情,我们怎么办?”

管仲摇摇头说:“鞭长莫及,眼前的事情都没有处理好,远处的就暂时随他吧,况且此刻也不宜出兵远征,否则,休养生息安民的效果将前功尽弃。”

“罢了,暂且放下。”齐桓公叹了口气,他恨不得一口吃成个胖子,把中原所有的事情都管辖过来,做真正威严的盟主、霸主。但是,这口不顺畅的气后来还是出了。

眼看这块肉,管仲其实也是谗的,想吃一口,但是苦于没有时间和良好的对策,当初又把西面的政局允诺给了叔詹,也只好暂时搁浅,先处理鲁国的事情。

《左传》庄公十九年传中记载了该事件:“秋,五大夫奉子颓以伐王,不克,出奔温。苏子奉子颓以奔卫。卫师、燕师伐周。冬,立子颓”。卫国和燕国的军队成功地打下了洛阳,拥立了周惠王的叔叔子颓为周王,周惠王则在洛阳被攻打下来之前跑掉了。

反攻洛阳

周惠王一跑出来,就被郑厉公接去了,郑国也正好紧挨着洛阳的东边。叔詹时刻留心着洛阳方面的事情,这件事关系到他在郑国地位的升迁,洛阳一发生事情,他就立刻向郑厉公汇报并商讨出对策,并保证齐国不会插手。他当然能保证了,有与管仲的协议在先,这样他一个人就包揽了这项业务,这项业务做下来,他就大功一件,郑厉公必然更加重用和信任他。

把周惠王一接到手,郑厉公就马上准备出兵攻打洛阳。洛阳现在给卫国和燕国占了,他们肯定狠狠地搜刮了一番,郑厉公怕他们把周王室国库里的那些财宝都弄没了,自己就吃不到什么“肉”,都是“骨头”。他想一个人独吞面前的这块肉,就在周惠王逃出来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发兵攻打洛阳。

在对阵中,郑国的军事实力似乎相差卫燕两国一点,一直攻不下洛阳,最后,只是擒住了燕国的元首燕仲父。等于他这一仗打亏了,什么利益也没有捞到,就抓了一个人,幸好是元首,能换些钱财,否则真的是全额亏损。郑厉公很沮丧地把周惠王重新带回去,暂时不打了,把周惠王先扔到破屋子里,前几天他是看得见价值,现在输了,就很悬了,值钱的东西变得有可能不值钱了,情绪当然大落,对周惠王的待遇自然就降下一大截,郑厉公就是这么一个势利小人。

《左传》有记载:“夏,郑伯遂以王归,王处于栎”。把周惠王扔在了他流亡长达17年的地方:栎。好像是让周惠王体会一下自己当年流亡的辛酸,教导周惠王。

没有攻下洛阳,郑厉公很郁闷,兴致大减,回去之后,忐忑不安,生了心病,心里想着这块“肥肉”,差一点就勾到了,就一点,差一点,怎么办呢?怎么才能勾到呢?

叔詹在一边心说这个老狐狸也真贪心,有肉就想着自己,就跟郑厉公提示性地说了一句:“那不如找个小国家垫垫。”

嗯!对!相当有道理。郑厉公点点头,找个小的诸侯国吧,分得也就少。就这样,郑厉公于是忍痛找了虢国,小国,紧挨着洛阳东边,也和郑国挨着,比邻好做事。

当时,郑厉公对虢公说了一段很有道理的话:“寡人闻之:哀乐失时,殃咎必至。今王子颓歌舞不倦,乐祸也。夫司寇行戮,君为之不举。而况敢乐祸乎?奸王之位,祸孰大焉?临祸忘忧,忧必及之。盍纳王乎?”

郑厉公怂恿虢公说:现在刚刚在洛阳抢得王位的子颓不知道自己大祸将至,还天天歌舞酒色,早晚要倒台,不如我们帮助周惠王击败子颓,重新执政。

这是一块肥肉,即使郑厉公不那么说,直接说我们一起攻打洛阳,虢公也会答应,他巴不得这样的美事。于是,在第二年夏天,庄公二十一年传中记载:“夏,同伐王城。郑伯将王自圉门入,虢叔自北门入,杀王子颓及五大夫”。

大功告成之后,周惠王先分了点赏赐,“王与之武公之略,自虎牢以东”。把武公时候的地盘,虎老东面给了郑厉公。

郑厉公得到了那么一块蛋糕,内心很舒畅,原来郁闷的心情一下子大喜过望,老人经受不起这种物质的刺激,回去之后就死掉了。《左传》记载:“夏,五月辛酉,郑伯突卒”。

后来,周惠王又分了赏赐,可能是由于当初郑厉公待他不怎么好,把他扔在了栎,所以,郑厉公死后的分赏就不够均匀,郑厉公的儿子郑文公就因此怀恨在心。

管仲听说郑厉公死掉了,很高兴,河南郑州一带的政局有望恢复了,这是当初他和叔詹的交易。但是,他现在还无心去搭理那边的局势,目前,他要搞定的是鲁庄公,因为那个传奇女人文姜病了,快要死了,如果没有这个女人的作用,对鲁国的事情就没有那么顺利,他必须再造一个起同样作用的“文姜”。 txt小说上传分享

女人、经济、艺馆

仁义

自从公元前677年,郑国反叛和鲁国秘密挑起“遂国”事件之后,齐国就沉默了。沉默的主要原因就是休养生息,说白了,国家很累了,百姓很累了。有人怀疑是遇到挫折倒下了,那为什么沉默,开始做哑巴了呢?当然不是,沉默同时也是在反省。

接着,又有人开始质疑齐国的根本路线是否正确,“仁义”的对外政策在这个混战的时代是否可行?那为什么会出现一系列类似的事件呢?出现了事故,总有一些人开始对路线动摇起来,甚至反对。一个政治家在这个时候必须面对这些压力,即便是有人在咒骂,在门口泼粪,你也要坚持、坚信,如果你自己都动摇了,那么就彻底败了,再无回天之力。

虽然“仁义”的外交战略遭受了挫折,但是它还是正确的。管仲深信一句古话“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记载于《管子》。其中就说了,最长远的计策不如“树人”,“树人”不是说生一个人出来,而是重新改变人的思想和意识,比如把坏的风气去掉,建立好的社会秩序。管仲采取“仁义”策略就是要把“仁义”灌输给当时的各国,这有什么用呢?《管子》接下来解释原因,“一树一获者,谷也;一树十获者,木也;一树百获者,人也”。稻谷种下去,只能收获一次;果树种下去,最多可以收获几十次;通过灌输人们思想和意识,却可以“百获”。“仁义”可以使人团结安定结束纷争;可以使人感恩齐国、图报齐国;可以使人凝聚在“仁义”的中心齐国;等等。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