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寒凉,枯黄的树叶打着旋儿飞得到处都是,在皇城的门外铺满了厚厚的一层,给巍峨壮丽宫墙也平添了几分破败衰落之意。
往常这个时节,早有人来清扫干净,免得有碍观瞻,可今儿个这片空地上密密麻麻的坐了一大群人,根本没法动手,也只能放着不管了。
皇帝下令关闭宫门戒严已有数十日,不上朝也不见臣子,只让人把奏折送进去,批改了再送出来,除此之外连一句多余的话都没有。
百官们见不到皇帝,又窥不见内情,难免忧心猜测,如今外头有各路兵马打着进京勤王的旗号蠢蠢欲动,蓄势待发,里头有罗越临挟持着皇帝意图不明,要是在这个节骨眼上出了什么事,太子又没回来,那京城岂不危矣?
万一这新朝没撑住,江山还没坐稳就变成了旧朝,他们这些臣子可就成了砧板上的鱼肉,是死是活全凭新君的心情了。
所以不管是为了社稷还是为了私心,他们都不能再干等下去了,皇帝一天不临朝,他们就在这宫城外坐一天,不饮不食,不眠不休,拿出了死谏的气势,非要逼着皇帝和罗越临露面不可。
依着惯例,出现这种情况不管在哪朝都是很严重的事情,皇帝不管是安抚妥协也好,发怒杖责也罢,下旨斥责也行,终归是要拿出个态度来的。
可眼看着他们都在这儿坐了大半天,日头都快落山了,皇帝那边还是没有一点动静,连派个小内侍出来让他们回去都懒得说,显然是压根不打算理会他们。
“不大妙啊。”
有人叹着气,满脸忧色的看向兵部尚书道:“再这么等下去,怕是外头的叛军还没打过来,里面的皇位都要换人坐了,咱们是不是该想想法子,调兵攻城,把陛下救出来?”
“不可。”
兵部尚书摇头,眉毛皱得死紧。
“强攻宫门视同谋反,若是咱们闯进去,结果发现陛下好端端的,也不领咱们的情,到时我们这些人可就要被宫里禁军当成叛逆,全部就地诛杀了。”
“事情也未必就到了没有转机的地步,要不我们还是在等等看吧。”
另有一人说道:“罗越临现在也只有禁军可用,他手中虽有虎符,可各地驻军大都是太子殿下的旧部,就算是他能调来对抗叛军,可若发现他图谋不轨,妄想一手遮天,这些人也不可能为他卖命, 太子一旦回来,他就是秋后的蚂蚱,蹦跶不了多高了。”
“可若是太子回不来呢?”
兵部尚书的脸色依旧是绷得紧紧的。
“你忘了太子在雁城遇袭,重伤不治的流言了吗?”
那人愣了愣,忙道:“既是流言,那肯定就不是真的啊,太子机敏神勇,身手不凡,手下还有数名精锐羽卫,怎么可能会······”
“怎么就不可能?”
兵部尚书看了他一眼。
“难道你没发现自从这个流言传出来之后,太子就消无声息,再没有一点动静了吗?若是假的,他又怎么会任由罗越临裁撤东宫羽卫,给他扣上吃空饷的罪名,清除京城太子一党的势力,如此种种挑衅,他都无动于衷,连上书给陛下申诉一句都没有呢?是不是并非他不想,而是他真的有心无力,已经做不到了?”
“这······”
周围人皆是倒吸了口凉气,神情复杂的互相交换了个眼神,心里纷纷都在各自打着盘算。
各地驻军虽然会领命平叛,但太子若是真不行了,他们也不会任由江山旁落外人之手,肯定会扶个好掌控的傀儡起来当皇帝,好继续把兵权攥在自己手里。
肃王这个只会吃喝玩乐的废物可不就是个最好的人选?
说起来,之前罗越临不是还打算让他儿子同肃王成婚吗?难不成,他是同外头的哪方势力勾结,在肃王那儿押了什么宝不成?
有不少心思活泛的人已经开始借口要去更衣,接二连三的起身,准备溜之大吉,去肃王那儿或者其他权贵处另寻出路。
“大人!”
从远处奔过来一个骑着马的传信使,疾驰到人群外面,跳下马急急忙忙的跑到兵部尚书的面前,拱手禀告。
“太子殿下有消息了!他正在回京的路上。”
“什么?”
立刻有人收住了准备迈开的腿,齐齐的朝这边望了过来。
“当真?”
兵部尚书不自觉的松了口气,皱得死紧的眉头也舒展了开来,但像是想到了什么似的,又忙追问道:“太子殿下身体可还好?他此番回京并未奉召,可有什么说法应对陛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