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穿越市井人家桃花露 > 第28部分(第3页)

第28部分(第3页)

荆秋娥笑眯眯地附和:“是了,我早就听说大嫂为人和气,热情,女红也好,做饭更是没得挑。你们还别说,我还知道几家以前也跟嫂子家提亲的呢。不过大娘和大爷肯定是看中了咱大哥的人品,把大嫂就嫁这里了!也是我们的缘分!”

大家笑起来,说是。

王氏问道:“大嫂,以前是不是前西旺老陈家也想的?听说他们家在前西旺可是大户,地多还开着铺子!”

李氏脸沉了沉,“就算他再有钱,你大嫂也稀罕咱家,你大嫂不是那种贪财的人,否则也不会有这一大家子人了!”

高氏被人说起年轻时候的那些事,不禁也脸红了红,“快别说了,陈谷子烂芝麻,哪个女儿出嫁不是左挑右选,挑个舒心的!”

王氏笑了笑,“也是,你看咱娘给文沁挑的!”

荆秋娥刚嫁过来,老唐头就让她在家做饭,中午送送饭就好,这一阵子过得和和气气的。过了两日,萧家照常把萧朗接回去。

高氏从娘家要了些葫芦种吊瓜种,村里相熟的人还给了一棵葡萄枝子。她回家插在西边的空地里,要是打理得好,过两年就能吃葡萄了。又种了葫芦,结了果能做瓢,嫩的时候还可以炒了吃。每年冬天老高家也给女儿好几个大吊瓜,一个有十几二十斤,黑绿的皮,金黄的瓤,还能把籽抠出来干炒了给孩子做零嘴儿吃。瓤既可以炒,又能熬汤,还可以加入面疙瘩做疙瘩汤喝,既管饱又甜美,大人孩子都喜欢。如今自己有地方种了来也方便。

景枫在家里除了下地干活,空闲也去拜访陈先生,读读书。唐妙怕哥哥难过,每日一有空就缠着他念书,免得他表面不想,可心里却抑郁着憋出病来就不好了。景枫没想到唐妙能认这么多字,很是惊讶,除了给家里帮忙,闲空里便教弟弟妹妹认字,王氏便也让景森跟着,这样不用去私塾也能认几个字。

几个孩子里,杏花学得嘴快,小脑瓜好使,很快就能记住,但是她囫囵吞枣不求甚解,没多久又忘记,所以虽学的快,却也忘得快,认字的时候看个大概就以为自己知道了,殊不知大部分都是想当然的。景枫知道各人性子,且杏儿也没必要学的太好,便由她去。景枫寻思着大梅以后要是嫁人,怎么也要识几个字,至少要会算账,便专心教她唐妙跟着学。萧朗恋着唐妙习字,便更加常来,惹得老太太说要不他们也搬到唐家堡住得了。

除了跟着哥哥识字,跟着姐姐学绣花女红,唐妙最喜欢的就是让爷爷他们带她去下地,认识当下社会的农具,劳作方式,一一记下来,看看有什么可以改进吸取的。她用不习惯毛笔又怕自己习惯的方式被人怀疑,便学小孩子拿筷子的姿势,用柳树枝蘸了墨汁在纸上画,把农具的模样,还有其他的一些自己理解都画上去。

因为手软力道不均衡,跟鬼画符也差不多,大人也不怀疑什么,景枫反而很是好奇,只不过她这习惯不好,带得家里几个孩子都拿柳条写,只好慢慢给她纠正。

日子就在大人的忙碌孩子的笑声中一去不返,转眼两年过去。又到了地气浮生,春来草嫩如酥的季节。

这两年景枫白日下地晚上念书,有他的带领,家里的弟弟妹妹在忙活之余也识了不少字,特别是唐妙和萧朗,两个人比赛一样。唐妙因为自己怎么都是大人,有着二十六年的阅历,断然不能输给萧朗那么个七岁的孩子,而萧朗见花花桃桃那么努力的读书自然也不肯放松。

景枫评判他们算是术业有专攻,除了农,唐妙是一塌糊涂,四书五经之类简直乱七八糟,萧朗虽然小小孩子却颇有见地,只不过那见地有点惊世骇俗,景枫让他以后不可以乱说,并且以花花桃桃来威胁,如果被人知道,大家都要掉脑袋。萧朗很认真地问了掉脑袋的情况,知道是爷爷奶奶、父亲母亲、兄弟姐妹都被拉出去咔嚓,至于为什么花花桃桃也被连累他也不知道,景枫这么说,他也这么认为,便真个不说,免得花花桃桃那灵活的脑袋瓜被人咔嚓了去。

如今老唐家也分了家,王氏虽然没让老三把两家的墙垒上,却也和老唐头一起做了篱笆墙,埋在中间,这样李氏养了鸡也不会跑到她院子里拉屎。

老四一直跟父母一起,一是为了照顾他们,二是荆秋娥有了身孕李氏也就近伺候。成亲的第一年里,荆秋娥掉了一个孩子,到现在也还没有动静,她有点愁眉不展,老四让她放宽心,修养好身子慢慢来。

老大家也盖起来猪圈牛棚,老唐头把原来的猪圈让给了老三,自己和老四又把以前的牲口棚改了座新猪圈,如今只有一头马,不必那么大的牲口棚。

三家连着一排猪圈养猪养鸡,一到夏天味道很是难闻。但是既需要猪来攒粪,又需要换钱,也不能不养,二月里就是清理圈里积肥的时节,那味道很是独特。

北沟崖的地比较贫瘠硬坷垃也多,老唐家一直不是很喜欢去耕,只是除了草等雨后用锄头刨坑种庄稼。唐妙觉得那片地虽然看起来不是很好,因为之前是荒地,一是草多,二是雨天捞干天旱,三是贫瘠,四是地气寒湿。村里很多人家的荒地种着就是收点牲口草,根本不怎么结实,老唐头会种地,勤快,侍弄庄稼跟孩子一样,才比人家多收两三石粮食。

唐妙跟着下了两年地也摸索出一点规律来,如果能做好那块荒地的保墒、抗涝、积肥等工作就肯定能提高产量。这里的农户种庄稼收了粮食除上缴地租就是留了自己吃,根本没有多余的去卖掉换钱,同样很多人也吃不饱,就算是想买也没地方买。地主家的多半卖给城里的米行,管那里人吃喝,不会在家门口卖粮食。如果遇到荒年,农户们就断粮,很是危险,自己家只怕就要粗粮也没得吃!!唐妙还没出去过,也不知道外面什么值钱,不过寻思棉花花生等倒是好,可以榨油、油渣子做肥料,花柴可以烧火,叶子沤肥养地。如果种麦子和玉米的话两茬地会更贫瘠,可以……

……

她思索几日,终于想到了一个办法,现在二月份刚下了几日雨,先深耕然后等待翻出来的土发白再去耙地耱平,三月里雨后肯定长一层草,然后浅耕,撒一层粪种一茬绿豆小豆等,七月上就能摘掉然后深翻掩青做肥料。那块地本来容易涝,贫瘠,倒也不怕会深耕不能保墒,将豆秸掩下去,雨后腐烂一段时间,便可以做肥料,赶得及种麦子。有了这茬绿豆蔓子做肥料,来年的麦子就能比平日高产很多。

她对于老唐家每次种地都要什么都种点,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想法不以为然,应该取长补短互通有无,多种了绿豆,可以卖掉,小米、黄米、豆子、芝麻这些完全没有必要种,既浪费地又不高产,如果去买一点,或者用粮食换,也足够吃的,甚至更便宜。

现在老唐家的麦子根本不够吃,分家以后日子更苦,唐文清和高氏又心疼孩子,平日里也断然不会让孩子只吃粗粮,一定是一半细面,再吃一块粗粮,地瓜或者玉米饼子自己选。他们就算下地,平日里也是粗细一半的,不像跟李氏在一起的时候,男人下地吃细粮,孩子和女人多半吃粗粮。就这样,唐文清家的粮食也不够吃,除去交租,还要准备了人情四事。

这两年盖了猪圈、牛棚、雨棚,又抓了两头猪、六只兔子、十只鸡,加上之前的大黑花,算来算去都是很大一笔开销。

高氏攒的钱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