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史记搞笑片段 > 第8章 铁打的地盘流水的王(第1页)

第8章 铁打的地盘流水的王(第1页)

大禹又说:“哎,皇上啊!您得坐稳江山,心里得稳当。多帮帮有德行的人,这天下自然就响应您了。心里透亮点,等着老天爷的指示,老天爷指定能给您个好差事。”

帝舜一听,乐了:“哈哈,你小子,真是我的左膀右臂,耳目心腹啊!我就想好好管管老百姓,你得帮我。我还想学学古人的规矩,日月星辰啥的,都整到衣服上,你得给我整明白。我还想听听音乐,六律五声八音的,别给我整乱套了,说话也得有板有眼,你得给我听着。我哪天要是犯糊涂了,你得给我拽回来,别净说好听的哄我,背后也别说我坏话。还有那四个辅臣,你得尊敬着。至于那些爱嚼舌根子的奸臣,你得帮我把他们都收拾得服服帖帖的,让咱这皇上当得清清白白。”

大禹应声道:“中!皇上您要是啥时候不盯着,好坏不分,那活儿可就白干了。”

帝说:

"哎妈呀,别学那丹朱小子,一天天的就知道瞎溜达,正经事不干,还老爱在家搞些乱七八糟的聚会,这不成器的东西,我得给他来个彻底断根儿,我可不能惯着他这毛病!"

禹回应:

“我说啊,我娶了那涂山氏,癸甲那年生的启,这小子虽然皮,但我没惯着他,全靠自己打拼,这才把治水这活儿干成了。我还帮着定了五服制度,管的地界儿宽得能绕地球半圈儿,十二个州,师长都配齐了,外头挨着四海,都设立了五长,各有各的功劳。就是苗那小子,顽固不化,不肯好好干,帝啊,你得好好琢磨琢磨这事儿。"

帝又说了:

"你瞅瞅,讲讲我的德行,这不就是你禹小子给整得井井有条的嘛!"

皋陶一听,立马对禹佩服得五体投地:

"我这心里头啊,对禹的德行那是真服气,得嘞,以后就让大伙儿都跟着禹学,谁要是不听话,嘿嘿,那就得按规矩办,绝不含糊。这样一来,舜帝的德行那是大大的光明啊!"

于是乎,夔那小子开始整乐呵,老祖宗们一到场,大伙儿那是你让我,我让你,连鸟兽都跟着蹦跶起来,箫声、韶乐响得那个带劲儿,凤凰都来凑热闹,百兽齐跳广场舞,百官们一个个儿乐得跟啥似的,和谐得不得了。皇上一看这景儿,即兴来了首打油诗:“上天给的命,得抓紧,得珍惜啊!”唱道:“胳膊腿儿乐呵吧,脑袋瓜子精神点儿,大伙儿都忙活起来吧!”皋陶一听,赶紧跪那儿,俩手一举,高声说:“记住了啊,干事儿得带劲儿,规矩得守好,得嘞!”说完,他又换了首:“脑袋瓜子真亮堂,胳膊腿儿也利索,啥事儿都顺溜!”再唱:“脑袋瓜子要是乱糟糟,胳膊腿儿再一懒,啥事儿都得黄!”皇上一听,拜了拜:“对喽,就这么干,大家伙儿都上心点儿!”

从此以后啊,全天下的老百姓都认禹那套明明白白的规矩和音乐,还给山川河流当起了守护神。

帝舜一看,行,禹这小子靠谱,就上天那儿推荐他当接班人。结果十七年一过,帝舜驾鹤西去了。守了三年孝,禹想着得把位子还给舜的儿子商均,就在阳城那疙瘩躲着。可你猜怎么着?天下诸侯愣是一个都不鸟商均,全跑禹那儿朝拜去了。禹一看这架势,得了,咱也别客气了,直接坐上天子宝座,面朝南,管起了整个天下。这新国家就叫“夏后”,禹自己呢,姓姒,那可是响当当的大家族了。

帝禹立了,推举皋陶当帮手,还给他管事儿,结果皋陶先走一步了。后来呢,把皋陶的后代封到英、六那块儿,还有的说在许地。接着,帝禹又提拔了益,让他掌权。

过了十年,帝禹东边溜达去巡视,走到会稽那旮旯,人就没了。临走前,他把天下大事托付给了益。三年守丧期一过,益这家伙挺讲究,说咱得按规矩来,帝位得给禹的儿子启,自个儿跑到箕山南边躲清闲去了。

启这小子,聪明能干,大伙儿心里都服他。禹一走,虽然名义上益接班,但益跟禹混的时间短,人心还没拢住呢。诸侯们一合计,都跑去找启了,说:“咱得跟着禹的儿子混,那才是正主儿!”这么着,启就顺理成章地坐上了龙椅,成了夏朝的第二代掌门人,夏后帝启。

这夏后帝启啊,是禹的亲儿子,他妈还是涂山氏的大美人儿。

后来,有个叫有扈氏的不服气,启就带着大军去干他,俩人在甘地干了一仗。开打前,启还整了个《甘誓》,把六个心腹大臣叫来,一顿训话:“哎我说,你们几个,给我听好了!有扈氏那帮孙子,不敬天地,不守规矩,老天爷都看不下去了,派我来收拾他们。到时候,左边的不往左冲,右边的不往右砍,还有马没骑好的,都给我悠着点!听话的,回去祭祖时我赏你;不听话的,社稷坛前我收拾你,连你家小崽子一块儿治!”结果,有扈氏被灭得干干净净,天下诸侯都来朝拜启了。

再后来,夏后帝启也走了,他儿子太康接班。太康这家伙,愣是把国家给玩丢了,他五个兄弟在洛水边等着他,还整了首《五子之歌》来吐槽。

太康一走,他弟弟中康上位,这就是帝中康。中康那会儿啊,羲和这俩哥们儿整天吃喝玩乐,连日子都过混了。胤看不下去,领兵去征讨他们,还写了篇《胤征》来记录这事儿。”

中康驾鹤西去,儿子帝相接班。帝相一走,少康小子又登台。少康一蹬腿,帝予顶上来。帝予闭眼后,帝槐接大旗。帝槐一闭眼,帝芒又出现。帝芒归西去,帝泄挑大梁。帝泄一走,帝不降顶上。帝不降驾崩,他兄弟帝扃来接班。帝扃一蹬腿,儿子帝廑站前台。帝廑一闭眼,孔甲登场,孔甲是帝不降的崽。孔甲这家伙,就爱搞迷信,整天神神叨叨,乱搞一气。夏家后代德行衰,诸侯们都不买账,纷纷造反。天上掉下来俩龙,一公一母,孔甲想吃龙肉,可惜没找着养龙的高手。

想当年陶唐氏也风光过,后来有个刘累,跟养龙的高手学了两手,就去给孔甲养龙。孔甲一高兴,赐他个姓,叫御龙氏,还让他继承了豕韦的爵位。结果母龙一命呜呼,刘累怕夏后找他算账,干脆把龙肉献上去,然后脚底抹油,溜了。

孔甲一走,帝皋接班。帝皋一闭眼,帝发上位。帝发一走,帝履癸,也就是桀,成了老大。桀那时候,诸侯们早就不服夏家了,桀还不思悔改,整天欺负老百姓,老百姓恨得牙痒痒。桀还把汤给抓了,关夏台里,后来又给放了。汤这家伙,以德服人,诸侯们都投奔他去了。汤一看时机成熟,就带着大军灭了夏桀。桀跑到鸣条,最后让人给干掉了。临死前,桀还后悔呢:“我当初咋没在夏台就把汤给宰了呢!”

汤就这么成了天子,夏朝就算完了。汤对夏家的后人还不错,后来周朝的时候,还封他们在杞地呢。

太史公说了:禹姓姒,他的后代们分封各地,就用国名当姓了,所以有了夏后氏、有扈氏、有男氏、斟寻氏、彤城氏、襃氏、费氏、杞氏、缯氏、辛氏、冥氏、斟戈氏这么多姓。孔子还整过夏朝的历法,叫《夏小正》,学者们都喜欢传这个。从虞朝、夏朝开始,贡赋制度就挺完善了。还有人说,禹在江南召集诸侯开会,开完会人就挂了,直接埋那儿了,那地儿就叫会稽,会稽,会稽,就是开会合计事儿的意思呗!

"想当年那尧帝啊,碰上个大洪水,老百姓饿得直迷糊。禹这小子,拼了老命挖沟排水,手脚磨得跟老茧子似的。他说啥来着,坐个四条腿的车,跑遍春夏秋冬,就为了治水。娶媳妇那天,愣是没空儿回家瞅一眼,哈哈,真够忙的!"

"好不容易洪水退了,地界儿整利索了,尧帝一高兴,给禹发了块黑不溜秋的石头当奖状,说这是‘玄圭’,稀罕着呢!接着,帝启接班儿了,结果有个叫有扈的,不听话,整事儿。禹那五个儿子,还整出歌来唱,说太康治国不行,乱套喽!"

"再往后说,羿和浞这俩货,开始欺负人,夏朝的家底儿都快被他们败光了。轮到孔甲这哥们儿,更逗,他非得跟龙较劲,结果把龙都整毛了,不听话。看看那鸣条之战,真是,最后落得个不咋样,让人唏嘘啊!"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