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史记搞笑片段 > 第174章 李广(第1页)

第174章 李广(第1页)

李广,陇西成纪那块儿的人。他老祖宗叫李信,秦朝那会儿当将军,还追过燕太子丹呢。后来从槐里搬到成纪去了。李家世代都是射箭高手。孝文帝十四年,匈奴那帮子人浩浩荡荡进了萧关,李广这小子作为好人家的孩子,参军打匈奴去了。他骑马射箭那叫一个溜,杀敌无数,直接混成了汉中郎。他堂弟李蔡也是郎中,俩人都是武骑常侍,工资八百石,挺滋润。有回跟着文帝出门,那场面,闯关斩将跟玩儿似的,文帝都夸了:“哎呀,可惜啊,你小子没生对时候!要是高祖那会儿,万户侯都不在话下!”

到了孝景帝刚登基那会儿,李广成了陇西都尉,后来又升了骑郎将。吴楚叛乱那会儿,李广作为骁骑都尉,跟着太尉亚夫平叛,还拔了敌军大旗,昌邑城下那是名声大噪。梁王一看,直接给李广发了将军印,结果回来一合计,这赏没发成。后来李广又调去上谷当太守,天天跟匈奴干架。有个叫公孙昆邪的,管着跟外国打交道的事儿,跑去找皇帝哭诉:“李广那才气,天下独一份儿,自个儿觉得能耐大,老跟匈奴硬碰硬,我怕他哪天就没了。”皇帝一听,赶紧给李广换了个地儿,去上郡当太守了。之后李广在边境各郡转来转去,陇西、北地、雁门、代郡、云中,哪儿都待过,全靠勇猛善战出名。

有一回,匈奴大军压境上郡,皇帝派了个太监头子跟着李广练兵打匈奴。这太监带着几十号人出去溜达,碰上仨匈奴,二话不说就开打。结果人家匈奴箭法好,把太监射伤了,手下骑兵也差不离儿全报销了。太监吓得屁滚尿流跑回李广那儿。李广一看:“这肯定是匈奴的射雕高手。”立马带着百十号骑兵追那仨人。那仨人没了马,只能跑路,跑了几十里地。李广让骑兵分两边包抄,自个儿亲自上阵,干掉了俩,活捉了一个,还真是射雕的。捆好这家伙上马,一看前面匈奴好几千骑,见着李广他们,以为是诱饵呢,都吓傻了,赶紧上山布阵。李广手下这百十号人吓得也想跑。李广说:“咱离大军几十里地,就这么点人跑,匈奴一追,咱全得玩完。咱留下,匈奴肯定以为咱是大军诱饵,不敢轻易动手。”

于是下令:“前进!”离匈奴阵地还有二里地,停下,说:“都下马解鞍!”骑兵们懵了:“敌人这么多还这么近,万一有急事儿咋办?”李广淡定地说:“他们看咱们下马解鞍,就知道咱没跑,这样他们就更不敢轻举妄动了。”果然,匈奴骑兵真就没敢动。这时,有个骑白马的匈奴将领出来护阵,李广一跃上马,带着十几个骑兵冲上去,把那白马将给射杀了,然后又悠哉游哉地回来,解鞍让士兵们放松。天快黑了,匈奴兵心里直犯嘀咕,就是不敢动手。半夜时分,匈奴兵还以为汉军有埋伏,打算夜里偷袭呢,结果全撤了。天亮后,李广这才带着人马回了大营。大营里的人压根不知道李广干啥去了,也没去接应他。”

李广那老小子,在孝景帝那疙瘩混久了,后来武帝接班,身边人都说李广是块当将军的料。嘿,这不,就把他提拔成上郡太守,又转岗成未央宫的卫尉,跟程不识那小子并肩作战,程不识也成了长乐宫的卫尉。想当年,他俩一块儿在边疆当太守,带兵扎营,那场面,杠杠的!

一到打仗,李广这家伙,行军不带队形,专找水草好的地儿扎营,大伙儿自在得很,连个刀都不咋用,自个儿管自个儿。但人家警戒做得好,愣是没吃过亏。反观程不识,那叫一个严谨,队形、营阵一丝不苟,刀光剑影的,士兵们忙得脚打后脑勺,记录也细致得跟绣花似的,可也是安全得很。程不识私下里嘀咕:“李广带兵松快,敌人来了挡不住;但士兵们乐意,都愿意为他卖命。我这边虽然累,可敌人也近不了身。”那时候,边疆俩名人,李广、程不识,都是好样的。可匈奴人就怕李广那套,士兵们也都乐意跟着李广混,嫌程不识太严。

程不识呢,孝景帝时因为爱提意见,升到了太中大夫。这人,清廉得很,法律条文背得比谁都熟。

后来,汉朝想了个招儿,用马邑城诱单于,大军埋伏在旁边山谷里,李广当骁骑将军,护军将军的手下。结果单于识破了,撤了,汉朝白忙活一场。过了几年,李广又当将军,出雁门关打匈奴。这回匈奴人多,把李广给俘虏了。单于听说李广厉害,下令活捉。李广那会儿有伤,被绑在两马中间,跟个粽子似的。走了十几里,李广装死,瞅见旁边有个匈奴小孩骑着好马,嘿,一使劲儿就窜上去了,把小孩一推,抢了弓,往南飞奔几十里,找着自己人,一块儿回了塞内。几百匈奴骑兵在后面追,李广一边跑一边射,愣是把他们都给打发了。

回到汉朝,朝廷要治李广的罪,说他损失大,还被俘虏过,该斩。后来拿钱赎了条命,成了平民。

在家闲了几年,李广跟颍阴侯的孙子在蓝田南山打猎。有回晚上,就带了一个骑兵出去,到田里喝酒。回来的时候到霸陵亭,亭长喝高了,拦着不让过。骑兵说:“这是李将军!”亭长眼一瞪:“现在将军都不能夜行,你个前任算啥!”李广只好在亭子里过夜。没多久,匈奴杀了辽西太守,韩将军也吃了败仗,调到右北平去了。武帝一看,得,又把李广召回来,让他当右北平太守。李广上任第一件事,就是把那亭长叫来,一刀给咔嚓了。

李广啊,这家伙在右北平一杵,匈奴人一听他名儿,立马儿给起了个外号——“汉家飞毛腿将军”,吓得好几年愣是不敢往那地界儿凑。

有一回,李广出去打猎,瞅见草丛里有块大石头,嘿,他当老虎了,嗖的一箭就射出去了,箭头儿直接没石头里了。等他过去一看,嘿,原来是块石头!他又试了几回,那箭就再也没进去过石头缝儿。听说郡里有老虎,他老早就想试试手,这回在右北平真遇上老虎了,老虎跳起来还想伤他,结果被他一箭给撂倒了。

李广这人,清廉得很,皇上赏的啥好东西,他都分给手下兄弟,吃饭喝酒也一块儿来。干了几十年官,家里穷得叮当响,提钱?他压根儿不提那茬儿。他人高马大的,胳膊长得跟猿猴似的,射箭那是天生的本事,连他儿孙辈儿外加别人学的,都赶不上他。他这人还特闷,话少,一跟人待着就地上画圈儿当军营,比射箭喝酒。这辈子,他就爱干这两样,到死都没改。

带兵的时候,李广那叫一个体贴。士兵们渴了,他不喝第一口水;饿了,他不动第一筷子。手底下的人就爱他这股子不摆架子的劲儿。他射箭,那叫一个准,敌人不在眼皮子底下,他都不带动的,一动就是箭到敌倒。不过呢,也因为这样,他带兵时没少吃过亏,连打猛兽都受过伤。

后来啊,石建老头儿没了,皇上就把李广叫去顶了他的班,当了郎中令。元朔六年,李广又成了后将军,跟着大将军出定襄打匈奴。别的将军都立功封侯了,就他那儿没动静。又过了两年,他领着四千骑兵出右北平,博望侯张骞带着万骑跟他分头行动。走了几百里地,匈奴左贤王带着四万骑兵就把他们给围了。李广的兵吓得直哆嗦,他倒好,派他儿子李敢出去冲阵。李敢带着几十骑就冲了进去,左突右冲又回来了,说:“这匈奴人也就那么回事儿!”士兵们一听,心才放回肚子里。

李广摆了个圆阵,外头朝外,匈奴人急眼了,箭跟下雨似的往下砸。汉兵死伤过半,箭也快没了。李广让士兵们把弓拉满别急着放,他自己拿起大黄弩,专挑匈奴的小头目射,干掉了好几个。匈奴人一看,这架势不对啊,慢慢就撤了。等到天黑,士兵们一个个跟霜打的茄子似的,李广却跟没事儿人一样,还整顿军队呢。这下子,全军都服了他的胆气。第二天再战,博望侯的援军也来了,匈奴人一看,撤了。汉军累得跟狗似的,也追不动了。李广这仗啊,差点儿就全军覆没了,回去后也没捞着啥好处。博望侯因为迟到差点儿丢了脑袋,最后拿钱赎了条命。李广呢,功劳大大的,却啥也没捞着。

一开始李广跟他那堂兄弟李蔡一块儿伺候孝文帝。

到景帝那会儿,李蔡凭着积累的功劳,官儿都做到二千石了。孝武帝一上台,他又升官到代国的丞相。元朔五年,他还当上了轻车将军,跟着大将军一块儿打右贤王,立了不小的功,被封为乐安侯。到了元狩二年,他又顶替公孙弘,当上了丞相。说起来,李蔡这人吧,能力也就中等偏下,名声更是被李广甩出好几条街。可你看看李广,爵位没有,地盘没有,官职也就混到九卿,而李蔡呢,成了列侯,还做到了三公的位置。李广手底下的军官和士兵,好几个都混上侯爵了。

有一回,李广跟个看风水的王朔喝酒聊天,李广就说了:“自打汉朝跟匈奴开打,我哪次没参加啊?可那些校尉啊,能力还不如普通人呢,就因为打匈奴立功,几十个都封侯了。我李广也没比别人差,咋就一点封地都捞不着呢?难道是我这长相就不该封侯?还是说这就是命?”王朔一听,就问:“将军您自个儿琢磨琢磨,心里头有啥过不去的坎儿没?”李广想了想,说:“我就干过一件后悔事儿,那时候我当陇西太守,羌人反了,我骗他们投降,结果投降了八百多人,我转头就给全杀了。这事儿,我到现在还后悔呢。”王朔一听,就说了:“您这可是闯了大祸了,杀降兵可是大忌,这就是您为啥封不了侯的原因啊。”

又过了两年,大将军、骠骑将军带着大军又去打匈奴了,李广自个儿跟皇上请了好几次战,皇上嫌他岁数大了,不同意。磨蹭了好一阵子,才勉强答应让他当前将军。这一年,就是元狩四年。

李广跟着大将军卫青去打匈奴,一出塞,卫青就逮着个俘虏,一问才知道单于在哪儿。卫青立马带着精锐骑兵去追单于,却让李广跟右将军一块儿,走东路。东路那路远,还缺水缺草,不好走啊。李广就去找卫青说:“我当前将军,咋能让我走东路呢?我跟匈奴打了几十年了,好不容易有机会跟单于面对面,我得打头阵,死也得死在单于前头。”可卫青心里头也有小九九,皇上私下里交代了,说李广岁数大了,运气又不好,别让他跟单于对上,省得坏事。再说这时候公孙敖刚丢了侯爵,卫青想让他也露露脸,就把李广给调了。李广心里明镜似的,可卫青不听他的,直接让长史写了封信给李广,说:“赶紧的,按信上说的办。”李广一看,气不打一处来,可也没辙,只能带着队伍跟右将军会合,走东路去了。

结果这路走得那叫一个坎坷,没向导,还迷路了,比大将军晚到了。大将军跟单于干了一仗,单于跑了,大将军也就回来了。往南走的时候,遇到了李广和右将军。李广一见大将军,就回自个儿队伍里了。大将军派长史给李广送了点好酒好菜,顺便问问为啥迷路。卫青还打算上书给皇上,说说这仗是怎么打的。李广呢,啥也没说,大将军就急了,让长史赶紧去李广那儿要个说法。李广说:“校尉们都没错,是我迷路了。我自己去上书请罪。”

到了幕府,李广跟手下兄弟们说:“我跟匈奴打了七十多仗了,好不容易有机会跟单于面对面,结果却被调到东路,还迷了路。这难道不是天意吗?我都六十多岁了,不想再跟那些文官墨迹了。”说完,他就拔剑自刎了。全军上下哭成一片,老百姓听说了这事儿,不管认不认识李广的,老的少的,都掉眼泪了。就右将军一个人被下了大狱,本来该砍头的,后来花钱赎了条命,成了平民百姓。

李广家里头仨小子,一个叫当户,一个叫椒,还有一个敢,都是皇上身边的小侍卫。有回皇上跟韩嫣那小子逗闷子,韩嫣年轻不懂事,有点没大没小,当户一看不干了,上去就给韩嫣一拳,韩嫣撒腿就跑。皇上瞅着,嘿,这小子挺有种啊,勇!可惜当户命短,早早就走了,皇上就让椒顶上,当了个代郡太守,这俩都比李广先走一步。当户还留了个遗腹子,叫陵。

李广战死的时候,敢小子跟着骠骑将军混呢。第二年,丞相李蔡因为占了皇家祖坟边上的地儿,被抓了,他自个儿也抹脖子了,爵位就这么没了。敢小子呢,跟着骠骑将军打胡人,那叫一个猛,抢了左贤王的鼓旗,砍了不少脑袋,皇上赏了个关内侯,还给了二百户的地盘,顶替了李广当郎中令。

可好景不长,敢小子因为老爹的事儿,跟大将军青杠上了,把大将军给揍了。大将军为了面子,愣是没声张。没多久,敢小子跟着皇上打猎去,骠骑将军去病跟大将军是亲戚,趁机一箭把敢给射了。去病那时候正得宠呢,皇上就说是鹿撞死的。过了一年多,去病也走了。敢小子有个女儿在太子宫里挺得宠,他儿子禹也跟着沾光,但这爷俩爱财,李家就这么慢慢败了。

再说李陵,小伙子长大了,被选去当建章监,管骑兵的。他射箭准,对士兵也好。皇上想着李家世代武将,就让他带了八百骑出去遛遛。李陵还真不含糊,深入匈奴两千多里,看了看地形就回来了。皇上一看,行,升他骑都尉,让他带着五千丹阳楚人,在酒泉、张掖教射箭,防备胡人。

几年后,天汉二年秋天,贰师将军李广利带着三万骑打匈奴右贤王,让李陵带五千射手步兵从居延北边绕过去,想分散匈奴兵力。李陵按时回来了,可单于领着八万人等着他呢。五千对八万,箭射完了,士兵死了一半多,但匈奴也折了一万多。李陵边打边撤,八天了,还没跑到居延一百多里地,匈奴把路堵了,粮食没了,救兵也不来,单于还劝降。李陵说:“我没脸见皇上。”就这么投降了。兵都折里头了,逃回来四百多号人。

单于得了李陵,一听他家名头,再一看他打仗那劲儿,高兴了,把闺女嫁给他,还重用他。汉朝一听,火了,把李陵的妈、老婆、孩子全杀了。打那以后,李家名声臭了,陇西那帮跟李家混的,都觉得丢人。

太史公曰:“老话儿说,‘自个儿行得正,不用下命令也有人跟着干;自个儿不正,下啥命令也没人听。’这不就是说的李将军嘛?我瞅着李将军,平时跟个老实人似的,话都不会说。可他一死,全天下,不管认不认识的,都为他伤心。为啥?人家那心,对士大夫们那是实打实的诚啊!还有句老话儿,‘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小道理里藏着大学问呢!”

“李将军那胳膊,跟猴似的灵活,射箭那叫一个准,本事大着呢。解鞍退敌,圆阵破锋,边关守了多次,大军出征也跟着。可命不好,老是走背字儿,没捞着封侯。哎,可惜了,这名将,天下独一份儿啊!”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