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西汉公元前60年设置了什么官职 > 第69章 治安策(第1页)

第69章 治安策(第1页)

是时,匈奴强,侵边。天下初定,制度疏阔。诸侯王僣拟,地过古制,淮南、济北王皆为逆诛。谊数上疏陈政事,多所欲匡建。

——《汉书·贾谊传》

淮南王刘长作为刘邦之子,乃是诸侯王中辈分最高、最年长者,他的死虽然疑点重重,但对于各诸侯王无疑是个极大的震慑。自此之后,诸侯王对于朝廷不敢再有任何轻视和违拗。

匈奴方面,在右贤王试探失败后,冒顿单于因为病重,也不得不暂时停止南侵,遣使与汉朝重修于好。在给汉文帝的信中,冒顿单于一方面表示右贤王当初乃是受人蛊惑擅自行事,自己对于右贤王破坏汉匈和约的行为也很恼怒,已经惩罚他去攻打月氏了,以此替右贤王开脱;另一方面却又说匈奴已经平灭月氏,并平定了楼兰、乌孙、呼揭等西域二十六国,毫不掩饰威胁之意。

汉文帝接到书信后,在与大臣们商议之后认为,如今匈奴势大,汉廷内部刚刚稳定,且正处于稳定恢复期,并不适宜贸然开战,便同意了冒顿单于的修好之请,同样派人出使匈奴修好。

汉文帝六年(前174年),冒顿单于病逝,其子挛鞮稽粥即位,是为老上单于。汉文帝得知后,为了延续与匈奴的和平局面,延续和亲政策,选派翁主(即诸侯王之女)远嫁匈奴,同时派宦官中行说陪同公主出嫁,照顾翁主。

中行说不愿意前往,但汉文帝认为中行说来自燕地,对匈奴比较了解,因此强行派其前往,中行说不敢违抗诏命,但却因此怨恨朝廷和汉文帝,暗暗发狠,“你要派我去,我一定会让你们后悔的。”

和亲的队伍抵达匈奴之后,心怀怨恨的中行说当即背汉降匈,老上单于因其熟悉汉朝形势,对其也是日益宠幸。

虽说此前韩王信、燕王卢绾等人也曾叛逃匈奴,但要说到对汉朝危害最大的叛逃者,中行说绝对首当其冲。

中行说背叛汉朝之后,便极力挑拨汉匈关系,例如汉匈关系缓和后,大量精美丝绸和精细食物流入匈奴,匈奴贵族对此极为喜爱,而中行说则敏锐意识到,如果长期遭受汉朝的经济和文化渗透,匈奴人的抢掠习性必被瓦解。

于是,中行说便让人穿上丝绸做的衣服,骑马在荆棘丛中驰骋,丝绸很快被划破,他又命人换上匈奴人传统的皮袄,再次在荆棘丛中驰骋,结果皮袄完好无损,老上单于见状,遂禁止匈奴贵族过分奢靡。

又如汉朝给单于写信,通常写在一尺一寸的木牍上,开头文词是“皇帝恭敬地问候匈奴大单于平安”,之后才是正文。中行说则以弘扬国威为由,劝说单于用一尺二寸的木牍给汉朝写信,不仅印章和印泥都加大加宽,并且将开头改为了“天地所生、日月所安置的匈奴大单于恭敬地问候汉朝皇帝平安”,语气极为傲慢。

更为要命的是,中行说不仅教给了匈奴人分条记事等先进知识,辅佐老上单于提升匈奴国力,更是极力调动匈奴人好战的情绪,而且“日夜教单于候利害处”,希望老上单于挑选汉军防守薄弱处进行攻击抢掠。汉文帝以后汉匈关系的日益恶化,可以说离不开中行说的投敌挑拨。

不过,中行说的叛变虽然给汉朝带来了极大的威胁,使得匈奴频繁南下劫掠,但那已是后话。至少在汉六年前后,在汉文帝延续和亲政策的情况下,汉匈双方还维持着相对和平的局面。

与此同时,西汉经过汉文帝的数年治理,至少看上去已是日渐稳定繁荣,不少大臣皆纷纷上书夸赞汉文帝治国有道。

就在满朝文武都洋溢在稳定祥和氛围中时,有人却透过和平的表象,看到了国家仍然存在的不稳定因素,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梁国太傅贾谊。针对匈奴掠边、制度疏漏、诸侯僭越等问题,贾谊接连给汉文帝上了数道奏疏,希望能够引起汉文帝的重视,这便是着名的《治安策》。

在这些奏疏中,贾谊先是劝谏汉文帝不应该被眼下的和平稳定所迷惑,指出只有诸侯各遵法制,兵戈不兴,民众安宁,匈奴宾服,四夷向往,百姓淳朴,讼狱衰息才算是真正海内升平。

接着,他针对诸侯王和匈奴问题做了具体阐述,其中说道:分封诸侯国太大,其势力强大必然犯上作乱,下民横遭祸殃,皇上日夜悬心,这绝非使上下安全之策。

天下如今之所以还比较安定,是因为大诸侯国的国王年纪还小,没有成年,朝廷安置在那里的太傅、丞相还掌握着政事。几年以后,诸侯王全都加冠成人,他们血气方刚,而朝廷委派的太傅、丞相却都要因为年老称病还乡了,这些诸侯王到时必然会自上而下普遍安插亲信。若是如此,他们的行为与淮南王、济北王又有什么区别呢?到了那时,再想求得天下安定,即使是唐尧、虞舜在世也办不到了。

我知道陛下会认为我这是危言耸听,但陛下不妨想想,假如天下仍像过去一样,即韩信仍为楚王,英布为淮南王,彭越为梁王,韩王信为韩王,张敖为赵王、贯高为相,卢绾为燕王,陈豨为代相的话,陛下在这种情况下即位,还能觉得自己安全吗?那是不可能的。

天下纷乱之际,这些人和高皇帝一起共事,如不借助他们的势力则不可能成功夺取天下。这些人中个别佼佼者可谓中涓之臣,其余则才能低劣只配做舍人之类的属官,但高皇帝登上天子宝座后,却皆分膏腴之地给他们称王,多者达百余城,少的也有三四十县,恩德可谓深厚。

但那之后的十年间,这些诸侯王造反的便有九起。陛下与这些人,既不是通过亲身较量迫使对方为臣,他们的王位也不是陛下所封,恐怕想要像高皇帝那样,求一时平安都很难做到。

当然,陛下可以说这些都是异姓王,那臣再举例宗室之王看看。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