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带系统穿越到三国的完结 > 第250章 夏侯伐晋(第1页)

第250章 夏侯伐晋(第1页)

李存孝的死,影响最大的还是西晋军方,试问就李存孝这种级别的,最后都能因为一个莫须有的罪名被杀,谁还敢拼死为国出力?怎么能保证自己不会是最后一个李存孝?

李存孝在军中的威望是无人能及的,军中很多将领都受过他的恩惠,这些人加在一起也是一股不小的势力。

军中将领们纷纷联名上奏,让皇帝彻查李存孝一事,不能让他被奸人所害,最后还落得个反贼的名声,这是他们所不能接受的。

李存勖看着面前堆积如山的弹劾奏章,脸色一片铁青,好你个李存孝,朕哪里冤枉你了?死了都还不安分,这些奏章里,军队八成以上的中高级将领都在为李存孝发言,朕错杀他了吗?哪个皇帝会放心这么一个人存在?

但是这件事还不能不处理,一个不好说不定还会弄出个兵变来,李存勖斟酌半天,最后决定推出几个替罪羊顶替,针对李存孝是否被冤枉一事,朝廷给出了模棱两可的答案:正在查。

然后三司人员又进入了常规工作状态,各种扯皮。

今天这里不对,驳回重审,明天那个不在,等着吧,后天放假,看你急不急,反正我不急。

朝廷这种做法让边军将领的心都寒了,如此作为岂能让人信服?既然你不能给出公道,那我就自己去找公道。

李存孝当初留在廉关的守将,暗中联系明军统帅夏侯尚,他们可以投降,前提是替李存孝报仇。

还有这好事?夏侯尚喜出望外啊,西晋的情报他一直在关注,没想到事情的发展比他的预期还快。

夏侯尚顶着一双熊猫眼,召见了廉关守将,无视了对方一脸诧异的表情,夏侯尚做出保证,必须替李存孝将军报仇,而且他出兵都打着替李存孝报仇的旗帜。

夏侯尚接受了晋军的投降,马上占领廉关,并在廉关和廉关山脉进行布防,对军队也进行了轻微调整,把明军和晋军互相打乱又分在一起,防止晋军趁机作乱。

不过现在的难处在于,他并没有出兵伐晋的权利,而且人手也不足,夏侯尚把前线的情况飞鸽传书回京城,用最快的速度把消息传回李旭手中。

李旭看着手中的战报,笑得腰都直不起来了,真是笑到奶疼,两只都疼。

这夏侯尚也是个奇葩,才跟在自己身边两年,就学到不少东西,这些歌词、诗句,很有自己的风范啊,而且大有青出于蓝胜于蓝的架势,不错不错,孺子可教也!

李旭当即下令:曹真回长安坐镇,其麾下第一军团,由军团长郝昭带领驻守长安,

第二军团,由军团长黄埔嵩带领驻守南汉地区,

第三军团,军团长张合,第四军团,军团长王檀,带领本部人马前往夏侯尚帐下听用,此次伐晋之战由夏侯尚全权指挥,加封夏侯尚为伐晋大将军,节制伐晋期间所有人马和军政要务。

马超、赵云两人也分到夏侯尚手下听用,反正这两人闲着也是闲着,有此唾手可得的灭国之功,怎能不参与下呢?

当所有人员到齐后,廉关已经聚集了二十多万大军,从来没指挥过这么多军队的夏侯尚,面对这个场面那真是激动的鸡儿发紫啊。

他知道这是陛下有意而为之,想让二代将帅代替一代将帅,夏侯尚不知道陛下这样做的原因是什么,不过这个都不重要,只要顺利灭掉西晋,那自己就是大明新一代的一线统帅人物,再都不用躲在父辈的羽翼下了。

夏侯尚登上点将台开始点将,明军开始兵分三路向西晋杀去,中路军由夏侯尚亲自带领,马超和赵云辅佐,发兵十万直扑西晋国都。

其余两路由张合和王檀作为偏师,每一路发兵五万,他们将沿着廉山南北两个方向推进,最后和中路军在西晋国都下汇合。

廉关由一副将带领两万士兵驻守,明军浩浩荡荡出动,有带路党在前方带路,更有“只诛首恶,余者不究”、“为李存孝将军报仇雪恨”的这些大旗在手。

沿途城池纷纷开城投降,更有甚者,主动在路边接应王师,当然了,也有坚决抵抗的,不过在明军的火炮之下,任何城池被攻破也只是一天和三天的区别而已。

大军如同滚雪球一般,人数越来越多,明军不得不先停下脚步进行整编,不这样做不行啊,如此多的人投降,谁知道这中间有多少是真心的?又有多少是带着其余目的的?一旦两军交战,再被人煽风点火下,造成了叛乱咋整?

明军一路走走停停,主要是整编军队太费时间,还得接手各地城池,安排驻军,耗费了半个月才来到西晋国都下。

看着把国都围的水泄不通的三十多万明军(有十万是投降的晋军),李存勖不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不就杀了个李存孝吗?这就亡国了?

其实这还真不怪李存勖,他杀了李存孝也只是个引子而已,这还得归功于大明的锦衣卫系统,大明的锦衣卫可以说是无孔不入啊,把大明各种好政策都宣传了一下。

连西晋的百姓都知道了,大明对于百姓相当好,对于世家是很不友好的,大明是以农民子弟兵为基础而建立的国家,这种国家怎能不让人向往?

俗话说: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古代但凡牵扯到战争,到最后的承受者都是百姓,中原王朝的百姓是多么的和善可亲?他们但凡有口吃的,谁会去上山干那种刀口舔血的日子?

在西晋国力、军事、农业、经济都和大明相差甚远的情况下,百姓的厌战情绪达到了顶点,百姓和士兵有什么关系?这话说的,士兵不是从百姓家里出来的?

李存孝的死更是把这种情绪推到了高潮,连一生为国兢兢业业的李存孝都不得善终,他们还能指望谁?指望那些一两军饷,发到小兵手里只剩两成的长官?还是指望那些用各种名目巧取豪夺的官员?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