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布方明白了,点点头。他们三个人一拍即合决定分别给朱子涵编造些罪状,写成折子呈上去。
与此同时,吴传水还要再给白娘娘写封信。他们要来个里应外合陷害朱子涵的阴谋。
没多久,国王就接到了吴传水、钱布方、穆家西呈上来的折子。折子里参朱子涵与土匪头目关在山关系隐匿私放匪首。
乱用职权陷害并杀害同僚。视百姓苦难于不顾到处游山玩水。结党营私偏护亲友办事不公等诸多罪状。
可同时呢,国王还收到了灾区各地呈上来的表功的折子。这些成绩不正是反映了牛子涵的工作成效显著。国王明白灾区出现了这大好局面,都是人家朱子涵努力的结果。
国王心里也明白,吴传水等人报上来的那些朱子涵的罪过,纯属是子虚乌有的事。国王知道江南水患的大难题已被朱子涵解决了,整个已工作已到了尾声。
于是,国王还是传下圣旨,终止朱子涵的钦差使命,立即召他回京来面圣。
朱子涵的病刚有些好转,就坚持要上路;他对张大虎和王小龙说:“这是我最后要去的地方,不去看一看,我怎么能放心呢!
张大虎说:“大人;郎中嘱咐过了。你一定要好好地休养。”
“没事的,我心里有数;早一天去就能早一天解决问题。那里的百姓就能早一天摆脱水灾带来的苦难。老百姓的问题就能早一天得到解决。我的心情会好些,病也会好得更快些。”
“不行啊,大人。上路会影响吃药的。”王小龙劝道。
“那好办,带上药罐子就没问题了。”他不顾大家的反对,坚持要上路,去视察最后的一个地方。
朱子涵来到了他一直放心不下的地方,带着病身子到新修的堤坝上走一走看一看;察看灾后恢复情况。他游走在民众间了解民情民意。
在这里听到的看到的一切的一切没有什么大问题,总之还是比较满意的。那承想朱子涵的心放下了,他的病却加重了。
他又发高烧了,而且久烧不退;又开始昏迷不醒了,饮食,服药也很困难了。就在这时,圣旨到了,要朱子涵立即返京。
张大虎和王小龙极力主张先治病后返京。钦差的随行人员耿总管接受了,张大虎和王小龙的求医为主返回为次的主张。
他们四处寻找名医,郎中们的诊断都是这句话,为时已晚,医治乏术了。
王小龙再次找到了先前为朱大人治过病的名医周郎中。周郎中来到后,把过脉就摇起了头说:“大人的病已入膏肓;现在医治为时已晚,对不起了我无能为力;另请高明吧!”
朱子涵大人得病的消息,一经传开,在他返京的沿途聚集了来自四面八方成千上万的百姓。
大家发之内心地焦急担心。人们不分男女老少拿出自家最好吃的东西,早早地等待在路边,迎接朱大人的到来。
在迎接朱大人的队伍中还有许多郎中等着要前去给朱大人提供药方。人们从早上一直等到中午才等来了护送朱大人的队伍。
陪同朱大人来视察的队伍是很威武,很庄严的。前面是几十人的仪仗队鸣锣开道,其后有一百多人的羽林军,前后左右护卫在朱大人乘坐的六匹马拉着的,壮观华丽的车子周围。
跟在后面的还有几十个照顾朱大人衣食住行的随从、佣人。
在这几个月里,朱大人从未享用过他们的照顾,却一直过着只有张大虎和王小龙的陪伴的,私查暗访的行动中。过着住无定所食无定时极其简陋的,行游中的日子里。
直到病重了才得到了大队人马对他的呵护和照料。
这几天来,大队人马日夜兼程地往回赶路,还要一路寻找名医为朱大人看病,到目前为止,朱大人的病情不但没有见好,反而还在一步步恶化了。
昨天,国王派来了特使前来了解情况,督促回京。特使来到后,看到朱大人病情确实严重;便派人飞马上报国王朱子涵病情恶化,无法尽快返京。
“朱大人来啦!”有人大喊起来,紧跟着无数的人都喊了起来。人们像潮水一般涌向迎面而来的朱大人的队伍。
朱大人的队伍近了,人们自动地让开一条道。大家挥着手,抹着泪看着队伍看着朱大人的马车,从身边经过。
人们不停地问候着:“朱大人好吗?我们不能没有你这么好的好官、清官、爱民的官哪!”
耿总管站在朱大人乘坐的马车上向大家拱手,还不停地对人们说:“谢谢大家啦!朱大人无法和大家见面,请大家凉解。朱大人好多了,大家放心吧!”
骑着马跟在朱大人车后边的那个国王特使看到这种场面很是感动。
他默默地想:我还从来没有见过老百姓对哪个当官的如此爱戴呢!如今有这样的好官是国王的福分,是社稷的福分。”
连续几天的赶路大家人困马乏,又赶上朱大人的病情极其严重,于是,队伍只好停下来。为了减轻地方上的负担,他们搭建了临时营地。
营地内秩序井然,人们都很忙碌但有条不紊各尽其职。侍卫、佣人们时刻不离地精心照料着朱大人,寻来的名医换了一个又一个连同随特使而来的御医也已束手无策了。
营地外,围了无数的百姓。他们在那里远远地守候着,探听着朱大人病情变化的消息。
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