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闻消息的老老少少纷纷往衙门所在的那条街跑着,去早的买到了豆芽,去晚的只能够在劝说下不甘不愿地走开,还一再打听明天有没有,听到杂货铺的伙计笑眯眯地说,“东家盘了火炕,日后每天卖一桶豆芽。”
“火炕?”听到人不解了,这是啥玩意儿?
伙计说:“是东家请了王府工匠到家里做的,烧炭烧柴取暖,别说豆芽了,就是人也暖暖的,东家太太的老寒腿再也不怕过冬了。”
“竟然有这好事儿?”不少人听了心头火热。
伙计说:“我有个表弟的隔房弟媳妇在府里面当差,她说了府里面的工匠已经学会了盘火炕,只要老百姓愿意就可以请匠人到家中盘火炕,不贵,材料他们出,手工费一贯,有王府作保,签了契书,还可以日后手里松快了慢慢偿还。王爷怕火炕有问题,提前让人试了很久,确保好用才允许府中匠人给城中百姓盘火炕,大家放心,火炕绝对好用啊。”
有王爷作保,还有什么不好的!
心思活络的人一点也不耽误,找门路去打听怎么盘火炕了。
还有人没走,拉着伙计问东问西,问火炕是什么、问火炕烧多少柴、问火炕哪里来的……伙计耐心地一一解答了。
因两桶豆芽,城中多了暖炕的事情迅速传遍了大街小巷,成了老少口中的话题。
大家见面,从“吃了吗”变成“盘了吗”。
不知道的还以为幽州城上下疯了,好好的日子不过,去盘珠子。
知道内情的,没有半点耽误的要求给自家也安排上火炕。
杨久的名字没有被深藏,每一次有人用着煤饼炉子就会说:王府的杨公子……
每次有人家里新盘了火炕,交口称赞也是杨公子。
唯一可惜,出名的是杨九郎,不是她。
但有什么关系呢,人们知道了有个姓杨的给冰冷的幽州带来了温暖,随即是靖州、单州……
此乃后话,此刻姓杨的坐在暖炕上,让木匠做的炕桌摆在面前,桌子上放着切段的青蒜叶、薄片的肉片、块状的萝卜、切丝的白菜、根根分明的豆芽……能够在冬日里长久保存的食物她都准备了一些,还有她带来的四个鸡蛋,一直没有舍得吃,再放就要成臭蛋了,还是吃了吧。
暖炕的旁边放着黄泥小炉,炉子上坐着一口砂锅,小火温温地热着砂锅,咸香的肉味飘散在空气中,悠然悠然,犹如哄小婴儿的摇篮,晃悠着优哉游哉的轻柔弧度。
好美的味道。
好香的味道。
伴之入梦的味道。
杨久趴在桌子上睡着了,她在等人,但那人还未回来。
要是再不回来,就白瞎了她做的咸骨头汤火锅了!
赵禛过的清简不是清苦,王府是节约不是贫穷。
一个实权王爷的俸禄、税收等等,是杨久一介小民想不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