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父幸子宅
贞观十四年(公元640年)对大唐王朝而言又是辉煌的一年,吐蕃赞普松赞干布遣使者禄东赞携五千两黄金至长安,正式向大唐求亲。两强相争终化玉帛,李世民以宗室女加号文成公主,赐松赞干布为妻,并派江夏王李道宗为使,护送公文前往吐蕃成婚。而从遥远的西域也传来捷报,侯君集、薛万彻大军在大将契苾何力引领下,向西涉过千里大漠直捣高昌城,高昌国王麴文泰猝不及防,竟被唐军之势活活吓死,其子麹智盛仓促继位无力回天,开城投降——屹立漠北二百年,丝路第一重镇的高昌国就这样被大唐消灭了。
平灭高昌国不仅缓解了漠北的军事隐患,而且打开了通往西域的财富之路,无疑这是大唐迈向盛世的又一序曲,普天同庆万民欢悦,州县百官再次奏请封禅。而抛开国家大利,这一年对李世民个人而言又意味着什么呢?
杨花不开李花绽,就在武媚苦练《兰亭序》时,沉闷已久的尚仪局反而传来喜讯,皇帝要举办一次宴会,才人们多年的枯燥排练终于有用武之地。但奇怪的是这场宴会并不在皇宫举行,而是在魏王李泰的府邸。常言道“君不入臣府,父不进子宅”,堂堂贞观天子把宫宴摆到儿子家里,这真是出人意料之举。
这次宴会不仅仅是对吐蕃、高昌用兵胜利的庆祝,而且还因为李泰主持修编的《括地志》即将完成,至少媚娘听说是这样的。魏王的府邸在长安城中部偏西的延安坊,占地一个里坊,但与庞大的皇宫相比还是小巫见大巫,王府正堂也不能与皇宫大殿相媲。
或许因为这个原因,受邀参与宴会的除了在京的皇族,只有三品以上官员和各部尚书、门下侍郎、中书舍人,都是当朝实权派高官。宴会的美酒菜肴皆由宫中所出,宴乐所用也是太常寺的乐工。
无论如何妃嫔们终于有了一次走出皇宫的机会,天不亮掖庭已经忙碌起来,所有嫔妃才人都精心妆扮,换上自己最漂亮的衣裙——这不仅是一次宴会,更是一次机会,所有人都期盼皇帝能在万千春色中注意到自己。
滴漏日晷恰在辰时,掖庭宫门大开,媚娘和其他才人女官出离皇宫,羽盖如云,车马如簇,真有点儿出游的感觉。
“圣驾在哪里?”媚娘前后瞻望。
范云仙一边将车帐掩上,一边道:“才人别找了,圣上要到临近午时才驾幸王府。宫人先行一步为了是安置宴席,准备迎接圣驾。”
媚娘不禁苦笑——是啊!天子怎么可能与卑贱的才人一起出行?
她转而向远处遥望,想要看看繁华的长安城。虽然已在这座雄美的国都生活了三年,却还是两眼一抹黑,她真想仔细看看长安究竟是什么样;可她目光所及处只有遮挡的旗帜,迷迷糊糊行了片刻工夫,跟着前导的宦官向西转个弯,王府已经到了——什么也没看见。
迎接众才人的是魏王妃阎氏,她是工部侍郎阎立德之女,无论相貌气质均不逊色于宫妃。不过这位阎王妃对媚娘等人似乎过于热情了,不但与她们平礼相见,还把她们请入内堂落座,献上果品香茶,陪她们聊东聊西的,最后竟每人送了一件珠宝。
按理说宫人不能接受外人馈赠,但阎氏显然是个有心人,拿来的都是金钗、臂环一类的小饰品,戴在身上谁也不会察觉。
媚娘攥着自己得到的金钗细看,这东西虽不甚显眼,却嵌着黄豆大的一枚宝石,价值不菲啊!这哪是来准备酒宴,简直成了当座上客,至于杂七杂八的事务早就由宦官和王府仆从张罗着,根本无需她们操心。
过了半个多时辰,王府渐渐热络起来,即便隔着重重院落,媚娘也能听到外面的声音,想必赴宴的王公大臣们都到了,所有人都在等皇帝驾临。不一会儿王公公跑进来:“各位才人,休息得怎样?圣驾已出承天门,该准备差事啦!”
年纪最长的崔才人戏谑道:“出了承天门,还没出长乐门!姐妹们心里有数,天大的事耽误不了,用不着你这老儿多嘴。”大家欢笑而起,准备接驾。媚娘心不在焉有些粗疏,竟失了方才得的金钗,找寻一番才发现遗落床下,连忙拾起戴好,因而落在了最后;迈出堂屋那一刻,却意外瞥见王妃正把一只锦盒往王公公怀里塞,不知是什么珍宝,王公公赧然一笑,啥也没说便揣起来——如此驾轻就熟,不是第一次收魏王的东西吧?
王府正堂早已布置妥当,龙床高置,几案两列,氍毹铺地,熏香缭绕,虽然正午之时窗明几净,仍嫌不够光华,里里外外点了十几只红烛宫灯,将一切照耀得光辉灿烂,犹如天上凌霄。正中御座之后是檀木黄绢的屏风,上面提着首皇帝御诗,且是李世民亲手所书,笔力雄厚飘逸,确是右军一脉:
条风开献节,灰律动初阳。
百蛮奉遐赆,万国朝未央。
虽无舜禹迹,幸欣天地康。
车轨同八表,书文混四方。
除了规模稍小,王府正堂已与皇宫正殿别无二致,但华丽的堂上却一个人影不见,所有王公大臣乃至宦官都列于院中,一时间人头攒动,各自整理衣冠;太常乐工也都在廊下布置钟鼓乐器,忙得不亦乐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