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族之主同立高楼之上,却依旧各据一方,分庭抗礼。轩辕为主,先开口道:“突然来访,有何贵干?”
帝俊念为子报仇大计,没心思再与他各打哑谜,逞口舌之利,直截了当道:“是为共谋巫族之事。”
轩辕似笑非笑道:“听闻你之爱子身故于巫族之手,深表遗憾。但你也知前阵你我两族方兴征战,如今我族休养生息,不欲贸然出兵。”
帝俊目光冷锐如箭,直直望着他,说道:“收起你的巧言令色罢,你以为我不知此事推波助澜者是为谁。你向我族发起战事,待我负伤闭关时,正好巫族之人射杀我儿,难道尽是巧合。”
轩辕微微转过身,目光落向高楼之下城镇街道星罗棋布,却依旧是似笑非笑的神情,“那又如何,你可有证据?”
帝俊冷然而笑道:“你以为我是你,需要证据,兴所谓仁义之战?我族之中,我的话便是证据。若你不应,我转而可与巫族联军,蚩尤虽孤傲刚愎,但想必对灭你族之事亦有兴趣。你真有本事,不妨与巫族结盟来对付我族。”
轩辕终是神色微变,眉目渐沉冷而下,“没想到你竟能如此隐忍,真不错。”
“缪赞。”帝俊亦冷道。
轩辕心念一转,权衡利弊,当机立断道:“联兵之事,我应了。”
作者有话要说: ①王嘉《拾遗记》:“昆吾山,其下多赤金,色如火,昔黄帝伐蚩尤,陈兵于此。地掘深百尺,犹未及泉,惟见火光如星。地中多丹,练石为铜,铜色青而利。”
还有一种流传比较广的说法是《名剑记》引用《广黄帝本行纪》记载“轩辕采首山之铜,铸剑,以天之古字题名。” 而《广黄帝本行纪》中却没有此段落。因此应是后人杜撰。
所以选了第一种。
以上资料出自维基百科=。=细枝末节,不必计较。
☆、【伍壹】千古荣枯兴亡事
人族与妖魔族联而征之巫部,此战声势浩胜,几乎波及整个洪荒,自最上者之神祇,到毫无修为之人族、小巫,无不投入战争之漩涡中。一时之间,洪荒之上,伏尸百万,流血千里,风过带腥,雨落成血。
受两族之势众积压,巫部渐是独木难支,亡者无数,蚩尤心念如此下去恐有灭族之祸,难以为继,与其九黎兄弟八十一人邀战于涿鹿,一战以定之胜负。轩辕与帝俊几人略一商议,遂允之。
千倾在战祸伊始便被太一送至昆仑太昊宫中,她情知自己修为低微,且厌恶杀戮战乱,却无可阻挡天下祸乱之势,惟有逃避一途而已。她也曾无奈地问过太一道:“纵然羿射杀金乌,帝俊亦屠尽羿所在巫部,难道还不足矣报仇?”
“帝俊、轩辕、蚩尤三人争强好胜,势同水火,难得有铲除异己之机,怎可放过。”太一说道。
千倾垂首叹道:“他们何苦如此,牵涉千万生灵于其中。”
“登临极位,战于世间是他们之道,为此惟有一往无前,义无反顾,若束手束脚,踌躇犹豫只会令道基不稳,己身陨落。”
“祸乱苍生也算是道?”千倾疑问道。
“大道三千,无所不容,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但若有悖于世间之势者,必不可长久。你看着罢,这般形势不会长久。”太一淡然道。
望着洪荒之中腥风血雨,哀鸿遍野,心头沉沉,如鲠在喉的不止千倾一人而已,女娲亦复如是,且人族更为其所造,女娲之悲悯哀怜更为十倍不止。
“我信奉天道,但是天道让我创造人族便是要让其陷于苦战,横尸荒野的么?”女娲双手覆面,跪于云端,低低泣泪。
伏羲在其身侧,轻轻抚着她的乌发道:“人、巫、妖魔共存于世,争端无可回避。祖神立世,万物生焉,而后有灵,七情衍化,六欲徒生,惟心之欲存,争斗无息。”
“就算如此,之前也从未有这样激烈过,是自从人族诞世以来,才……”她双手自面上滑落,其上已是泪迹遍布,喃喃道,“帝俊将其子之死归咎于人、巫两族,如今妖魔与人族联而灭巫不过是开始,待巫族灭后,人族与妖魔必有战而不止。”
伏羲心中亦极为沉重,却讷然无言。
“若是能将人族脱离轩辕部族便好了,”女娲垂眸道,“不,如果能将各族尽数隔离开来,自成世界……”
旁侧一直默默无言的千倾亦是目色微闪,或许此为六界初立之势,她嘴唇微张,却复又合上,若无妖魔界,她的父母是否便不会……但立即又嗤笑此不过自欺欺人,若六界不立,各族共存于洪荒,只怕争端更为激烈,永无宁日。
于是她道:“如今洪荒之上,神祇最为强盛,妖魔及轩辕部族次之,巫族强弱不均,人族最为微末,共存于世,强者视弱者如蝼蚁尘埃,为随意践踏驱使之众,本就不公,将各者分化,合乎天道。”
伏羲心中微动,掐指一算,似是有所触及天道,眼中一亮,说道:“此事天道有示,或须从长计议。”
正在三人逐渐议定如何化分世界之时,涿鹿原野之上双方阵势已成。
九黎部族八十一人盔上双角指天,甲胄绵延于身,不露寸肤。于日光之下,盔甲却依旧暗沉无华,未泛起一丝光晕,仿佛能吸以光华。此为九黎部威震天下之盔甲,覆之于身,兵戈不入,水火不侵。而其手间脊背,各持长兵劲弩,立足于野,寂寂无声,却有浩荡威势。九黎之部,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战神威名,横存人心。
而另一方轩辕、帝俊、神农各乘车驾自天而落,螭龙盘桓,异兽森然,其臣属面目不一,相貌各异,神通手段无数,面对九黎威势,泰然自若,面无异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