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遇和挑战
自2003年起,面对巨大的潜在市场,各大银行摩拳擦掌,竞相开拓自己的信用卡用户市场。
为了吸引客户,许多银行纷纷为办卡人提供现金优惠,并赠送小礼物。同时,银行还与商店、航空公司、旅馆和大学合作,为办卡人提供各种各样的联合优惠。
在激烈的竞争下,信用卡的种类和用途也日益增多。现在已出现了为专门人群设计的卡片,如针对女性消费者、商人、学生、体育爱好者或者音乐爱好者而设计的信用卡。此外,除了普通的双币种信用卡外,还有金卡、白金卡、无限卡等针对较高端和顶极客户的卡片。
另外,一些卡还有特殊的用途,例如中国工商银行与中国石油联手推出的牡丹中油卡。此卡以牡丹国际信用卡为载体,汇聚了中国石油和工行双方的资源优势,集牡丹卡金融服务功能与中国石油会员卡功能于一身,顾客持该卡在中国石油加油零售网点的工行POS机上刷卡加油还可以享受1%的优惠。
信用卡的外观设计也越来越别出心裁。有卡通图案,有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图案,最近甚至还出现了异形卡。
随着中国人的口袋日益鼓胀,信用卡的发展前景也日益光明。但是,中国的大多数银行却无法在信用卡业务上赚钱。因为尽管银行发了很多卡片,但是许多持卡人却很少使用它们。
“我爱卡”公司和易观国际的调查显示,目前中国信用卡的活卡率为20%~40%,其余的全部为“睡眠卡”。
这主要是因为中国人传统的重储蓄观念还是很强。麦肯锡的报告显示,94%的中国人习惯在银行开始收取利息之前还掉信用卡里的欠款。
另一方面,尽管信用卡日益普及,但是信用卡受理市场尚有待发展。除了在商场、大型超市、餐馆之外,较小一点的市场和商户还是无法受理信用卡。
然而,中国信用卡市场的潜力和巨大的利润空间还是不容忽视的。随着旅游市场的火暴和中国消费者的消费日益升级,中国人对新生活方式的追求必将带动信用卡市场的壮大。
目前在所有中资银行中,只有招商银行的信用卡业务是赢利的。招行发行的信用卡占中国信用卡市场的35%。随着中国金融业的开放,外资银行也有望在这块大蛋糕中分得一杯羹。2008年5月,东亚银行成为首家在中国大陆发行借记卡的海外银行。东亚银行称有望在2008年年底发行自己的信用卡。无疑,在中外资银行的激烈竞争中,最大的受益者将是广大消费者。
张冉文
时尚变迁
20世纪70年代,当中国人的衣装还停留在蓝灰色的中山装时,法国服装大师皮尔?卡丹已经把他的目标锁定到了北京。
1979年4月,新中国首次时装表演会在北京民族文化宫上演。与卡丹先生一同来访的不仅有几十套服装作品,还有20多位来自法国和日本的模特。演出现场的入场券被严格控制,只限于外贸界与服装界的官员和技术人员参与“内部观摩”。在临时搭建的“T”台上,男女模特彼此眉目传情,勾肩搭背,表现出当时被中国人视为很不得体的亲密。
据作家吴晓波在《激荡三十年》一书中的描述,当时细心的中国人在后台更衣处扯了一块大篷布,把房间一分为二,因为模特有男有女,表演过程中要经常换服装,男女混杂有诸多不便。但是卡丹先生却固执地要把篷布撤掉,“我们一直是男女模特在一个房间里换衣服,这没有什么不方便的。作为设计师,要像外科医生一样,了解我的模特的形体”。中方的接待人员面面相觑,最后还是听从了大师的意见,但这个细节作为“纪律”绝对不能走漏半点风声。
那场秀为蠢蠢欲动的中国服装界人士带来了一缕清风。但是当时现场的观众中几乎没有人敢想象中国人在未来的某一天也会穿上“设计大胆的洋品牌”。
时光流逝,转眼间到了1990年,勇气可嘉的卡丹先生开始寻找中国合作伙伴。一家天津的服装加工厂引起了他的注意。成立于1987年的天津津达制衣有限公司是天津纺织集团、香港中信集团与意大利GFT集团共同建立的一个合资企业,主要为CK等世界主要品牌做代工生产。而GFT集团当时是世界上最大、最先进的服装生产商、营销商和分销商,它在全球设有9个加工厂(不包括其在意大利本土的工厂),其中津达制衣的产品品质排名第一。就这样,双方一拍即合。同年,津达制衣与卡丹先生签订了皮尔?卡丹品牌的正式代理合同,成为生产销售皮尔?卡丹男式正装的唯一中国代理;同时,津达制衣拥有该品牌从选料、裁剪、缝制、熨烫到分销、零售等一系列自主权。
曾经参与过最初的谈判且在公司效力22年的津达制衣副总经理马维昭说,“皮尔?卡丹品牌与津达制衣的合作是一次明智的联姻”。
在中国,皮尔?卡丹曾是高档西装的代名词。业内专家谈到皮尔?卡丹对中国服装业的贡献时这样评价,“我国是西装生产大国,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以后,中国人穿着的改变首先从西装开始。但当时的很多西装产品让人很难恭维,穿在身上不合适、变形、面料质量差、工艺粗糙。皮尔?卡丹登陆中国后给中国的男装生产线带来了一场革命。从皮尔?卡丹与天津津达的合作开始,中国有了真正意义的高档男正装的工业化生产”。皮尔?卡丹牌西装最初零售价为400元。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其现在的售价在3000到20000元之间。
“法国品牌,法国设计,意大利生产工艺,精良选料,更重要的是价格适中,这就是皮尔?卡丹西装的卖点。这个品牌在中国一度成为成功商界人士的代名词”,马维昭说。
从无到有,一时间皮尔?卡丹在全国设立了1000多个销售网点。然而据马维昭讲,他们当时在市场营销和广告宣传上投入的费用其实很少,完全是靠口碑营销吸引了各地众多代理商。
马维昭自豪地说,“津达制衣的生产工艺在中国首屈一指,而这也是生产西服最为关键的因素。我们秉承的宗旨就是用最好的面料和最佳的工艺为成功人士带来高档、时尚和舒适的选择。”
到1994年和1995年,皮尔?卡丹在中国的发展达到顶峰,利润一度突破3000万元。
但随着越来越多的世界品牌进入中国,皮尔?卡丹中国男装第一品牌的光芒日渐减弱,经销商拿着现金排队等候西服出厂的风光已逝,销售人员也表示自己的客户已经从高端人士转变为来自二、三级城市的旅游者。公司财报显示,到2006年品牌利润已经降至37万元。因此,卡丹先生收回了津达制衣在衬衫和领带领域的品牌授权。
此时津达制衣提出了重振皮尔?卡丹的品牌战略。2007年新上任的总经理杨路钢说,“皮尔?卡丹进入中国20年,品牌知名度已经深入人心。但随着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世界知名品牌进入中国市场,皮尔?卡丹的品牌营销开始落后,市场占有率萎缩。如何让津达制衣在品牌、效益和规模上提升是我们下一步对津达重振皮尔?卡丹的诉求”。
为了重塑品牌形象,杨路钢准备斥巨资在公司总部天津建立6家直营店,并且在中国的时尚之都上海开设旗舰店。他说,“以前,津达制衣基本上是代理销售模式。由于中间隔着层层代理商,市场需求不能及时反馈。而新的营销模式更有利于面对最终用户需求推广品牌的整体形象,符合现代营销规律”。
同时,公司将进一步加强质量控制,优化选料流程,以保持行业领先水平。
“我今年的目标是使公司的营业额从去年的8000万上涨到1个亿”,杨路钢说。
本土制造
中国服装协会日前的一个报告显示,迅猛发展的服装内销市场已经超过出口市场。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07年中国服装纺织品出口额占整个产业生产总值的,5年间下跌了10个百分点。内销市场成为各服装厂家的必争之地。
国内市场由三部分组成:纯进口奢侈品牌,如阿玛尼、华伦天奴和杰尼亚;皮尔?卡丹等在本土授权生产的外国品牌;本土品牌。
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级城市仍是品牌激烈竞争的主要市场。同时,各省省会等大中城市也成为重要市场,各个品牌在这里的投资和营销渠道的建设活动也日渐频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