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程师傅小师妹的徒弟临走时送给自己的,一想起那个小丫头,他就忍不住想笑。
小师妹是师傅的关门弟子,比自己小很多,所以一直以来,自己都非常照顾她:每当小师妹学会一段戏,他都高兴的不得了;每次小师妹因为练功受伤,他都担心的跑前跑后面小师妹第一次登台,他跟在身后,叮嘱各种注意事项,比当年自己初次登台还紧张,结果还反过来被小师妹安慰,说不要为她担心;小师妹得的第一个奖状,被他小心的收藏起来……当时连师傅都笑他像是养了个女儿,小师妹更是玩笑的称自己为“师兄爹爹”,而自己也真像是在养女儿(俗话说,女儿要娇养)。
所以当接到小师妹的电话请自己帮忙照顾下她来参加比赛的徒弟时,他是二话没说就答应了。
自己这么多年来也收了不少徒弟,不过都已经艺成出师了。身边的徒孙到是不少,但是总觉得他们过于呆板,在自己身边总也放不开,怎么看都不称心,索性也就不管了。
小师妹性格便于安静沉稳,登台一段时间后就回到自己的家乡教戏。也收了不少徒弟,但却是第一次对某个徒弟如此上心。而且听她在电话里介绍,这小丫头还是很不错的,能被小师妹夸,定是有不俗之处。要知道,自己这个小师妹虽然学艺比自己晚,但那看人的眼力可不低。
放下电话,程师傅就联系上了自己的大弟子,这次戏曲比赛的负责人。
在比赛现场,程师傅见到了那个名叫余晓菲的小女孩。那是一个胖嘟嘟的小丫头,大大的眼睛总是带着笑,说起话来柔柔软软的,有点儿“吴侬软语”的感觉。
余晓菲参赛时选的是程派比较有名的戏《锁麟囊》中的一段《春秋亭》,小丫头扮演的薛湘灵,身着嫁衣端坐轿中,表演到位,唱腔优美。虽然还略显稚气,但那认真投入的表情怎么看都让人舒服。对于一个初次登台的小女孩来说,表演的可圈可点,一点也没怯场,真是不错。
比赛后的一段时间,程师傅就把余晓菲接到家中教导。程师傅的台风与李老师略有不同,带着一股子英气,演绎出来的人物,也非常的大气(李老师的表演则是偏于委婉)。因为比赛中那场面让自己看着很舒服的表演,程师傅指点起来也非常的上心。
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程师傅也暗自赞叹小女孩的坚忍之心。自己脾气自己是很清楚的,因为幼时学戏师傅是按传统的授戏方法教导自己(“严”师才能出“高”徒,旧时艺术传承对弟子要求都非常严格,打骂也是常事。当然这一切都是为了弟子能出师,有出息,和现代某些为人“师”者体罚学生是完全不同的。不客气的说,现代大多数老师是不合格的,心中掺杂的东西太多,真正为人身表者太少。),所以自己在教授学生的时候也受到了影响,对弟子很严厉,也总是叫苦。可这小丫头,年纪不大,却心性坚忍。学戏的时候再大的苦也不哼一声,自己有时候气急了骂两句,她也认真听着,不反嘴——这在现在的小孩子中可是少见。有时候自己的弟子都有些看不过去了,看着自己的眼神都有些异样,像是责怪自己太过严厉,一帮臭小子,居然敢给师傅脸色(其实那是因为程师傅的徒弟大多都年近三十,看着余晓菲这么小个女孩,都有种父(母)爱泛滥的感觉,所以对于师傅都就些不满了)。
刚开始还以为她在装着对自己恭敬,结果后来发现,自己对她越严厉她反而是越发的对自己恭敬(余晓菲上辈子虽然是浑浑沌沌的过了二十九年,但在社会上也混了那么多年,对事情也是看得比较透彻,加上自己的性格使然,所以在她看来像程师傅这种虽然嘴上严厉但都是为自己好的人,比那些面上温柔心里不知道想什么的人好相处,而且既然是为自己好,那么凶一点也没什么嘛)。害得自己有时候想骂两句,可一看到那双无辜的大眼睛就张不开嘴。好在这丫头也努力,资质也不错,渐渐的掌握了要领,也不用自己敲打了。
后来无意间看到小丫头在练剑,还似模似样的。才知道她从小跟着外公学过毛笔字和太极剑,自己的小师妹还将“双手字”教给她。要知道,那可是小师妹的绝技,还曾因此技得过奖。之前也有学生想跟她学,却都因耐性不够未成。
看着小丫头练剑,自己也一时手痒,舞了套双剑,看的小丫头两眼闪光,直直着盯着自己手中的双剑。嗯,有咱满足感觉,这种感觉可是很久没有感受过了,一高兴,就把这套剑法教给了她。这小丫头也算不错,练了几天居然也有些架式了,让自己这个当师傅的很有成就感。教徒弟就是这么一回事儿,徒弟有进步,师傅就高兴。
再后来,小丫头要回去了,自己还真有点儿舍不得,当自己的收藏“鸳鸯剑”送给她当离别礼物,感动得那丫头抱着剑哭了老半天。
让自己没想到的是小丫头给自己的离别礼物,居然是她自己绣的一幅双面绣。要知道,刺绣本就是一种难学的传统技艺,更何况是此中绝技“双面绣”。记得自己第一次见双面绣好像还是在三十年前的一次中国艺术展上,虽然小丫头绣的没那艺术展上的好,却也是精细的很。最重要的是上面的图,那上面的人物绣的可以程派武戏代表作《沈云英》。
很多人都说程派无开戏,哼,每次听到这种说法程师傅都是嗤之以鼻。程派创始人程砚秋六岁投荣蝶仙门下,练武功,向荣春亮习武生。一年后向名武生教师丁永利学戏,后因扮相秀丽,改从陈桐云习花旦,后发现嗓音极佳,改学青衣,师从陈啸云。十一岁登台演出,以其超凡的文武之功,唱、念、做、打崭露头角,行内外耳目一新。后来他学习绘画、书法、舞拳练剑、观摩电影艺术,大大提高了自己的艺术修养和美学情趣,才有了日后这么艺术创作,可谓是文武双全,他所创造的“程派”艺术又怎么会没有武戏!
程师傅的武戏也是出了名的,虽然很多人对程派的文戏了解更多一些,但他自己却更倾心武戏,更是跟着师傅学习剑法,一对双剑那也是在业内有名的。所以余晓菲在绣人物的时候便选了一位武戏人物,果然深得其心。而另一面的“桃李满天下”更是寓意深远,程师自是欣然收下。
后来在与小师妹通话时,程师傅还得意的炫耀了下自己收到的礼物,让小师妹很是嫉妒,想必回去后定会找小丫头也要一幅吧。不过那丫头也真有趣,居然还能有“忘记想了”这一回答,怪不得在比赛时不怯场呢,还真像她能做出来的,
过了段时间,又听小师妹说她去美国了,自己居然也跟着担心起来,两个人在电话里总是想着:那丫头会不会不适应啊,会不会吃不好啊,会不会睡不好啊……所以在徒弟去美国公演时,自己特意嘱咐他去看看那丫头,看看小丫头过的好不好……
10苏绣
余晓菲想利用上学前的这段时间,为自己的手工刺绣品找个代销点。虽然出国家父母给自己准备了一些钱,但是以后的费用,余晓菲不想再向家里要。
马丁森夫人得知余晓菲的想法后,非常支持,便帮着一起找经销点。
中国的传统的刺绣还是很有市场的,经过多方面考查,余晓菲和一家设在中国城的手工专卖店签订的代销协议——每月提供一定数量的绣品,卖出后店里收取一定的代销费。如有特殊要求,也可以订做,比如:双面绣、肖像绣。
手工店的老板是一位华裔中年妇女,少年时随父母来到美国定居。看到余晓菲准备代卖绣品,很是喜欢,直觉上认为这种包含了中国传统文化、很有民族特色的产品会有很好的销售人群。又建议余晓菲可以结合现代人的喜好,在一些比较有市场的物品上,加上传统刺绣,比如——娃娃。
听了老板的建议,余晓菲专门做了一对很有中国特色的娃娃——男娃娃穿着红色的绣花肚兜,抱着一条锦鲤,鱼的鳞片用金色的丝线绣成;女娃娃穿着翠绿色的绣花小衣,怀里是一个大大的桃子。这对娃娃刚刚放到代销店,就卖了出去,并且还收到了再做几个的订单。余晓菲把钱放到自己的绣花荷包里,小心的放到枕头下面,这是自己挣到的第一笔钱,以后还要努力!
找好了代销商,并有了第一次销售,余晓菲放松了不少。便将大部分精力放在功课的温习上。美国的教学和中国有很大的差异,为了能更好的在美国高中学习,余晓菲将美国初中的内容学习了一遍。
店里的绣品很快就卖完了,余晓菲又做了几对娃娃和小型的绣品放到店里卖,然后又接了一个肖像绣的单子。
订单是一位老先生下的,想让余晓菲按一个年经女子的照片,绣一个肖像。
老先生年轻的时候曾去过中国,并与一位中国少女相识、相恋。不过可惜的是,后来因为某些原因不得不分开。最后独自一人回到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