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阶段,锦州是累赘,白给朱慈烺也不会接受。
但朝臣们未必这么想,锦州这个诱饵一抛出,一定有一些怀抱幻想的人会被迷住耳目,想要拿回锦州。
至于洪承畴和祖大寿之事,就更是有意思了。
一直以来,大明都要求建虏交还洪承畴祖大寿以及所有投降的汉官,但建虏根本谈都不谈,但这一次,在锦州之外,希福竟然非常明显的暗示,但是双方议和达成,成为兄弟之邦,洪承畴和祖大寿都可以可以交给大明的。
乍看起来,建虏好像是有谈判的诚意,但朱慈烺心中却明白,这不过是多尔衮的诡计罢了。
——洪承畴祖大寿都已经投降建虏,成了建虏的臣子,如果建虏将他们交给大明处置,那些投降的其他汉官会怎么想?不萌生反意,也会心灰意冷,建虏统治立刻就会出现危机,以多尔衮的聪明,怎么会做这样的傻事?
多尔衮为什么要这么做?
因为没有确实的情报,朱慈烺不敢妄断,但常理推断,最近三年,在大明严厉的封锁之下,不但蒙古人坚持不住,就是建虏境内也渐渐感觉到民生物品的飞涨和困苦,偏偏内外战事又连连败北,建虏无法通过战事获取利益,如果这种情况继续下去,不需要多,只三到五年,建虏就会崩溃。
过去,黄太吉破解明国封锁的策略,一来是交好明国商人,许以重利,令晋商等源源不断的和他们出关做生意,缓解他们的困局,第二,就是绕道入塞,直接抢掠,但现在,这两条道路都被大明断绝,建虏唯一能做的,就是加大对朝鲜的压榨,但朝鲜国贫民弱,能提供的物资有限,内外交逼的情况下,建虏内部,一定会有议和的声音窜起,多尔衮在连续失败之后,也需要歇一口气,尤其大明水师连续三年对辽东海岸发动侵袭,建虏往来扑灭,耗费多多的情况下,即便明知道希望不大,多尔衮也得尝试议和,以安抚内外的不同声音。
为此,他不惜抛出了锦州这一个大肉饼,加上祖大寿洪承畴这两个小作料。
……
而在锦州之外,朱慈烺也敏锐的察觉到了多尔衮的另一个用意,那就是安抚蒙古各部——现在蒙古各部人心不稳,虽然哈刺慎喀喇沁等部表面上都还是遵从建虏,但私下里却已经透过各种管道和大明进行接触了,多尔衮难以阻止,既如此,倒不如由他和大明谈判,如果谈判成功了,明国同意重新开放边贸,蒙古各部的困窘自然解决,他们也就不必倒向明国了。
那一来,建虏和蒙古的同盟,依然稳固。
即便不成功,但在双方谈判的情况下,蒙古人也不会急于倒向明国。
当然了,在利诱之外也有威逼,希福说,如果大明不同意和谈,他们将会尽起大兵,包围宁远,到时明国君臣就悔之晚矣。
建虏端出的礼物看起来足够大,但威逼却显得有点色厉内荏,堵胤锡以为,不过是建虏的“缓兵之计、迷惑之计”罢了。
“多尔衮,想的倒是美……”
朱慈烺喃喃。
不过如何回应,还需要商榷。
朱慈烺抬头:“宣内阁、军机大臣!”
“是。”
……
很快,众位内阁和军机大臣都到了,看完堵胤锡的密报和分析之后,众人意见基本一致,都以为建虏居心叵测,大明不应该上当,建虏要想议和,除非答应大明的那两个条件,交还洪承畴祖大寿在内的所有汉官和交出沈阳辽阳广宁等地,退回山林,那才有停战的可能。
但同时却也有人认为,如果建虏真的愿意交还锦州,我大明没有理由不收,锦州,那可是几百里的国土啊,如果收了锦州,大明防线就可以向前推进几百里,整个辽西防线也就完整了……
“陛下,老臣以为,建虏谈和虽然是包藏祸心,行缓兵之计,但也未必就要一口拒绝。”
兵部尚书,同时身兼内阁和军机处两职的李邦华拱手出列。
“哦。”朱慈烺看他。
“建虏试图通过和谈来迷惑我大明,我们拒绝了,可以挫败他们的阴谋,但却得不到什么好处,倒不如假意先和建虏谈上两轮,同时广泛的传播消息,令草原上的蒙古人知道,建虏正在和我大明谈判。既然建虏都谈了,哈刺慎喀喇沁蒙古各部,也就更有理由和我大明接触了。而希望越大,失望也就越大,等到谈判失败,蒙古人再无期盼之后,令他们弃暗投明,转向大明,或许会更容易。”李邦华道。
朱慈烺想一想,又看众臣,见众臣都点头,于是说道:“那就照大司马的意思,令辽东巡抚黎玉田和建虏谈吧,不过谈归谈,打归打,各处兵马,不论海路,还是对蒙古人的攻击,都不得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