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中旬,朝鲜平壤至咸宁的铁路修复通车。金日成首相向中国政府发出邀请,中央派出吕正操、刘居英和郭维城三人代表团赴朝鲜参加通车典礼。
刘居英重返昔日战场,恍若隔世,感慨不已。停战刚刚8个月,朝鲜人民在医治战争创伤和重建家园的建设中已取得喜人的成绩。陪同刘居英赴朝的秘书李木惊讶地发现,刘副院长俄文相当不错,竟能与苏联专家口语对话。金日成首相热情会见和款待中国代表团全体成员,特别拉着老朋友刘居英亲切交谈。
刘居英在朝鲜访问了5天后返回学院,在陈赓的支持下,大刀阔斧抓教学,落实经毛泽东批准的教育计划,又和徐立行、张述祖等一起制定《紧密结合教学,适当解决国防工业生产中的技术问题》的文件,加强学院的科学研究工作。11月又先后组织成立了学院教材编审委员会和教学方法指导委员会,学院一些重大会议已由刘居英来主持了。
1954年也是八方俊才荟萃军工的一年。这一年从全国、全军调入哈军工的众多专家学者中有一位后来成为中国巨型计算机的学科带头人慈云桂,他中等身材,皮肤白皙,慈眉善目,言谈举止中透出雍容儒雅的学者气度。
慈云桂是安徽省桐城县人,1917年10月5日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父亲慈昌灼只读过四年私塾,一辈子辛苦务农。慈云桂自幼聪慧,5岁启蒙,7岁能文。13岁那年,慈云桂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桐城中学,在艰难困苦之中,勤奋刻苦,读完高中。1938年8月,他考入清华大学航空系,然而国难当头,清华南迁,他无法去昆明报到,只好留在湖南大学就读。1942年7月,他从湖南大学毕业,因成绩优秀而被举荐到清华大学读研究生,从事微波理论和雷达技术的研究。1946年1月清华大学派他去英国考察,在英国工作了8个月后返校任教。1948年北平解放前夕,他积极投身革命活动,放弃了公费留美的机会。
新中国成立后,慈云桂已是清华大学的讲师,1950年4月,他受聘大连海校副教授,任雷达通讯系副主任,成为大连海校挑大梁的骨干教员。
为了支援哈军工,海军发扬高风格,肖劲光忍痛割爱,把慈云桂等一批年轻有为的教员调给哈军工海军工程系。
慈云桂刚到哈军工那天,两年前从大连海校调来的杨士莪来看他,慈云桂请他谈谈初到哈军工时的印象。
杨士莪快人快语,他说:“我在海校工作时最想不通的是上级有条规定:除了俄文书外,所有外文图书,包括纯科技书籍,都是充斥着资产阶级思想的,因此一律上交没收,我对此心中有气,情绪低落。1952年底调来军工时,我趁机要回来大部分外文科技图书,但还是弄丢了一些,我可心痛了。初到军工还没分配工作,院图书馆找我们去帮忙,给外文图书分类,哎呀,整间整间的各个国家的图书,真把我给看傻了。这所大学学风开明,政策对头,陈赓院长了不起,我实在是喜欢这里。”
杨士莪又向慈云桂说起黄景文:“我们海校六个助教刚报到,黄景文主任就到招待所看我们,他自称是海军工程系的筹建负责人。他详细询问我们的专业和工作经历,了解大连海校的教学组织实施情况,当时就约请我们去给海军工程系的筹建组干部讲海军常识课,同时介绍大连海校的办学经验。第一次见面,黄主任的亲切和蔼,对待业务的深入细致,给我的印象太深了。后来把我分配到基础课教授会,黄主任向学院提出,凡是由海军各单位调来的干部,希望都能分配到海军工程系工作,学院同意,所以,今年春天把我调到海军系了。不过,让我搞天文测量,那天黄主任找我谈话,我直说,我对天文测量一无所知,也没兴趣,但我会尽力干好。黄主任耐心开导我,兴趣不是天生的,兴趣是对于革命工作需要的认识。又过了3个月,他突然从青岛打来电话,让我火速去见他,到了青岛才知道,黄主任亲自找基地的天文测量站,为我联系好了短期实习。你说,有这样好的领导,我还有什么说的?”
杨士莪刚从青岛实习归来,海风烈日给他装扮出一幅黧黑的脸膛,说起学院来,他滔滔不绝。
听了杨士莪的一番介绍,慈云桂兴奋起来,在秋天的丽日下,他独自一人跑到文庙大殿,他要亲眼看一看哈军工的图书馆到底怎么样。
当慈云桂心满意足地往宿舍漫步,远远看见他的一位学生,与他一起从海校调来的助教李传胪。李传胪是湖南醴陵人,个子不高,长得敦敦实实。“小李呀!”慈云桂向李传胪招手,高兴地笑出了声:“来!来!我告诉你个好消息,军工图书馆有很多好书,你抽空去看看!”
李传胪在海校清查外文书籍时,大着胆子偷偷藏起一本英文词典,他心想,我出身好,查到了也不能怎么样,可其他的书还是上交了。他跟杨士莪一样想不通,明明知道英美海军技术先进,可读了他们的技术书就违反纪律,这书还怎么教?
27 陈赓履新 实习教员扬波胶州湾(3)
李传胪步慈云桂的后尘,也跑进文庙去看书。他看见很多外文书盖着藏书单位的印章,有清华、北大、交大等名校。他问图书管理员,从哪儿弄到这么多书?那个女同志不无自豪地说,这都是陈赓院长派人到全国各地收集来的,他还委托我们驻外使馆的外交人员从国外买科技资料来呢,在我们学院,是鼓励大家学习外文的,没有人限制你。
李传胪瞪起眼睛、竖着耳朵听完这一席话,他几乎想大叫一声:陈赓院长,你太了不起了!你不光调集人才,你还调集图书啊!
刚刚调入哈军工的慈云桂、李传胪,就这么走了一趟图书馆,立马从心里服了陈赓,服了哈军工。不久,学院任命慈云桂为该系雷达教授会主任,后来升任该系教育副主任。
9月初,陈赓刚刚主持完哈军工成立一周年纪念大会和第二期开学典礼,就接到中央军委的出访苏联的通知,他匆匆携傅涯和孩子们赴京。陈赓在哈尔滨的临时小家只过了半年多就停灶封门,从此,全家再也没有机会一起来哈尔滨住过。
9月9日,以彭德怀为团长、刘伯承为副团长的中国军事代表团,应邀赴苏联参观原子弹实爆条件下的军事演习,代表团成员有粟裕、陈赓、许光达、刘亚楼、邓华、陈锡联、宋时轮、周希汉、王尚荣。
这是建国后访问苏联的第一个大型高级军事代表团,大多数人是第一次出国,陈赓是在28年之后,第二次踏上苏联的国土,心情自然很好,一路上少不了他的妙语连珠和风趣幽默,使平日难得聚会的高级将领们笑口常开,连彭德怀都因为有了陈赓而眉宇舒展,轻松愉快。
9月14日,苏联历史上首次也是惟一一次使用核武器的大规模诸兵种合成演习,由苏联国防部第一副部长朱可夫元帅指挥,在奥伦堡州托茨科耶军用靶场展开了。据军方人士称,选择这块地方演习是因为奥伦堡的人口密度和地形地貌与德国大致相似。
是日上午10时33分,一颗原子弹从一架轰炸机上落下,随即凌空爆炸,其威力相当于美国在广岛扔下的原子弹的两倍。靶场附近村子里的农民在听到惊天动地的爆炸声后,稀里糊涂地望着远处直冲云霄的蘑菇云。
演习持续了两天,参加演习的有万名各兵种官兵、600辆坦克、300多架飞机。投掷原子弹的飞行员因为圆满完成了任务而获得“胜利”牌小轿车的奖励。但绝大部分参加演习的官兵都不同程度地受到核辐射的伤害。据2000年夏天俄罗斯媒体首次披露,当年参加演习的万名官兵只有500多人还活着,而老百姓的伤亡则无从统计。苏军为什么搞如此自残式的演习,至今还是个历史之谜。
当时中国军事代表团被安排在安全的地区,通过闭路电视观察演习的实况,原子战争中的惨烈无疑会震撼着中国将帅们的心扉。
在演习总结会上,苏联部长会议第一副主席兼国防部长布尔加宁元帅把一个精美的包装盒赠给彭德怀,作为给中国朋友的礼品。彭德怀疑疑惑惑地接过小盒子,心里猜想,这里装个什么玩意儿?面露得意之色的布尔加宁元帅笑吟吟地通过翻译告诉彭德怀:“亲爱的国防部长同志,这里面装有一把金钥匙,是飞行员投原子弹时那把保险钥匙的复制品。”
回到驻地,大家争相传看金钥匙,传到陈赓手中,他撇撇嘴说:“光给一把钥匙,不给原子弹,有啥用?”
彭德怀马上说:“你是军工的院长,我看这个原子弹得咱们自己干呀。”
刘伯承也笑道:“陈赓啊,军工要早做准备,为发展尖端武器打先锋啊。”
陈赓点点头,若有所思地瞅瞅金钥匙,又递给刘亚楼。在访苏期间,苏联先进的军事装备和科学技术给他的印象很深,但他也隐隐约约地感到苏联老大哥对中国军方领导人有所保留,很多关键技术问题是避而不谈的。
此次访苏,令陈赓十分高兴的是在莫斯科看到了大儿子知非。王根英烈士牺牲时,知非还很小,1946年,上海地下党找到知非,跋山涉水,把知非送到山西,陈赓见到16岁的儿子,喜不自禁,晚上搂着知非说话,两只手不停地抚摸着儿子,在浓浓的父爱中,知非热泪滚滚而下。1952年,知非从北京工业学院?